APP下载

培养低段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探索

2021-07-29张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语言

张晶

小学语文既具有突出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特点,又突显实践性及综合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特别重视语用,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进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语文知识体系,还能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合理运用语言,进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语文学科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不可使用传统的直接说教的教学模式,而应立足于学生的视角为其创设有助于展开语文实践的良好活动,以实现教学预设。

一、基于学生学情,找准语用起点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关注学生特点,了解学习需求;还应将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活动,解读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语用发展区,找到合理高效的语用起点。

例如,《父亲、树林和鸟》描绘了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父亲带“我”走过一片树林并对此展开探索的过程。其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能够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感受到父亲对树林、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预设,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及难以理解之处。发现学生的困惑大都集中于父亲如何实现对鸟的精准判断。通过这篇文本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发现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细节,并就此养成细致观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开展有效教学,奠定语用基础

(一)在模仿中奠定语用基础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的模仿,并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在模仿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习得语言的组合方式,还能够顺利内化语言的使用方法。所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文本,立足于句子的形式及其典型特征等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模仿,并成功实现迁移和运用,帮助学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可以根据文本中的范例,按照“什么地方、怎么样”的方式展开仿写,可以是房子旁边,也可以是山坡上等等。又如,在教学《蜘蛛开店》时,其中针对蜘蛛的想法有三处直接描写:卖什么呢,卖口罩吧,因为织起来很简单;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针对蜘蛛的这些想法,可以发现最终强调的是结果,呈现出“因果倒置”。因此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式的典型特征,然后结合“因果倒置”的方式组织仿写。

(二)在品读中奠定语用基础

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往往会聚焦于阅读理解这一层面,而对语用技巧较为忽视,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确保积累和运用之间的平衡。语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以阅读文本作为关键的载体,不仅要详细讲解具体的表达方法,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渗透语用技巧,使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作者针对黄山景区中各种极具特色的石头做出了简单阐释,也说明了名称的由来,突出“奇”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不同的段落以及不同的描写展开细致分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以“猴子观海”为例,其中突出的是拟人的表现手法,例如“抱、望、一动不动”。通过这些拟人的词汇,学生能够感受这块奇石的外形特点,不仅能够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还能够对语用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体会。

(三)在“读写”中奠定语用基础

当前统编版语文教材得以普遍应用,教材突出了语文实践的目标,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同时也要为其提供有利于展开语用的良好平台。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语文教师普遍认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太小,不適合也不足以完成写作任务,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写作教学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并不准确。我认为应当立足于教学实践,巧妙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语用教学实践应有的教学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阅读作为输入以及积累环节,写作就作为输出以及应用环节。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综合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其语用能力。

以《找春天》为例,根据文本内容向学生展示与此相关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不仅有小草、野花,还有树木、小溪等,以此将学生的思维顺利带入具体的阅读情境。在课文教学完毕之后,可以结合内容展开仿写以及续写,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并写下来,推动阅读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充分展现语用实践的教学价值。

三、借助课后习题,提升语用能力

教材在课后练习中也有很多插图,教师需要巧妙利用这些插图,将具体的实践任务合理地引入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促进语用能力的全面提升。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精心设计,可以此作为有利的教学资源或者辅助理解文本的重要工具,不仅有助于实现语言的积累和应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后习题中呈现了一张和文本情境相关的插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选择仿写课文的形式对插图的内容进行描述,也会有教师选择跳过这个环节。但是这种形式的课后练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就不能落实具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甚至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仿照文本内容的描述手法对插图进行叙述,然后提出更高水准的要求:准确揭示图片内涵。这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入体会文本内涵,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与此相关的其他课外资源,实现语言训练的全方位提升。

在进入三年级之后,课后习题这一板块的设计开始聚焦于词语积累、词义辨析以及句子品读,除此之外还涉及情境小练笔等,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与三年级这一学段的特殊性密切相关,通过前后联系的方式实现了精准的定位,突显了教学的价值。

总之,如果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展开分析,语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给予语用课堂充分的重视,能够立足于实践,在学生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建立关联,从中把握有效的语用交点。还要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语言,真正感受语用技巧,体会语用魅力。除此之外,还要巧妙引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能够得以螺旋式上升。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低段统编语文教材的语用实践路径展开浅显研究,期望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能以及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