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讲计划”背景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7-29孙琳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课文课堂

孙琳琳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科书也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因此,大多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盲目跟随,过度“迷信”教师,课堂成了“一言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徐州“学讲计划”的推行,一些教师也在自觉地将新课改精神带入课堂,但部分课堂仍然沿袭着问答式的课堂模式:教师会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一番讨论后,问题解决了,教学就大功告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开拓性和创新性,学生提不出问题也不会提问题。而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徐州的“学讲计划”也提出了学习的五个环节,其中“质疑拓展”环节是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通过互教互议、教师指导、组际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从而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疑是知之始,知是疑之成。”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孩子求异,要有质疑精神。

一、问卷调查

以三年级两个班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的学生认为,学习就是跟着教师学,教什么就学什么;30%的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只愿意听教师讲;10%的学生上课有想法,不愿意提问也不敢提问,因为教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只有5%的学生认为,课堂应该大胆提问,要与教师沟通交流,但是有的教师是允许的,有的教师反对。

我们分析产生的原因。教师层面,语文教学中缺乏先进的理念支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多元的、有差异的探究活动;担心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来学习新的知识,缺乏提问的潜意识,无法创造出适合学生提问的空间。学生层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缺乏质疑的热情和品质。

二、培养策略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产生疑问,并且进行思考和探究,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死学习,是无效的学习。教师如何利用好教学这一阵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优化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设置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乐于参与其中。教师要注重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孩子提问,不要认为问题小而不去提问,或者害怕别人嘲笑而不敢提问,无论问题大小、有没有价值都可以质疑。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应给以一定时间的思考,形成一个师生、生生互相帮助,和谐沟通的氛围。小学生容易产生成功的满足,让他们产生自信,为质疑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山行》和《枫桥夜泊》一课,学生问:两首诗中都出现了“寒山”这个词语,那么“寒山”与“寒山寺”有什么联系?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好像有些书中记载,夜里是不敲钟的,怎么会有钟声?课堂上学生对教材和工具书中的解释提出了质疑。虽然提出的问题比较稚嫩,但是我给以适时鼓励和表扬,鼓励孩子继续查找资料,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看法。

2.传授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1)兴趣引发质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任何陌生的知识都会引发他们的质疑。课堂上,我抓住新课教学的契机,从他们兴趣点切入,把质疑作为一种兴趣活动展开。例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我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鼓励学生根据其中的字词提问,“抚一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斑斑驳驳”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设计完问题,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再去思考文章内容,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变化,体验了质疑的乐趣,慢慢地,学生就会主动分享问题了。

(2)从课题中质疑

从课题中质疑,就是让学生看到题目提问题。比如在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教师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会问:“什么是‘无字词典?”“无字词典里面有字吗?”“这个无字词典怎么查?”还比如:“《石头书》一文,石头书是什么?”“在文中,‘石头书又指的什么?”……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质疑的目的,带着问题开始课文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从重点词句中质疑

在学习课文中,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很难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暗示,诱发学生质疑。《爱如茉莉》中有一段话,“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也是理解的难点。我指导学生读了几遍以后,重点强调“钻”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幽香可以钻进鼻子,为什么作者写它钻进心中?学生分组讨论体会“钻”的别样意味,从而理解父母之间的爱。

(4)向课外发问

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冬天里树叶为什么会变黄?魔力擦为什么會把钢笔字擦干净?奶奶为什么会长出白头发?……我们把平时喜欢提问的孩子评选为“班级小问号”,并颁发奖状给予表扬。

三、特殊环境中,提升质疑能力

1.在小组合作中质疑、解疑

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新课改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独学无友,孤陋难成”,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解疑,学生自读自悟。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在完成初步阅读后,我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重点阅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几段,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是这样的:既然写扫路人,为什么还不止一次地写天游峰的险和游人的举动呢?这么累人的工作,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思考,从而提升了阅读的质疑能力。教师要灵活应对、科学地引导,教授学生正确的质疑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在社团活动中质疑

心理学家认为:当儿童处在有特点的环境中,行为就会趋向所处的环境。我们学校的科学兴趣小组社团吸收了一部分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通过他们来带动更多的学生。我们在科学社团场所放置让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实验物品,墙上张贴关于质疑的名人名言,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内驱力,潜移默化地培养质疑能力,做到无痕的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天培养和形成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积极示范,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梅园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课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