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方得始终
2021-07-29闻宝联
闻宝联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 100024)
前段时间,我去某高速进行技术论证。起因是某施工企业习惯性按以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进行波纹管采购并部分应用于预制 T 梁工程中,而现在执行新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16),两本规范中对塑料波纹管型号和材料要求存在差异,新旧规范差异主要在于材质及波纹管的螺旋形状明显不同,上级质监部门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木已成舟,面临着能用或是不能用的问题,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确定到底该如何处理。
根据“某高速原材料质量管控约谈会”会议要求,施工企业展开了混凝土强度、钢筋等原材料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除波纹管外,其它原材料及混合料性能均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根据综合数据分析,使用 JT/T 529—2004《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采购的波纹管,并未发现明显质量缺陷,从企业角度肯定希望已经生产的 T 梁继续使用,在以后的生产中再按新规范执行,而从业主角度,既然新规范已经颁布实施几年,不符合新规范要求就需要处理,但怎么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自己心里也没底。
首先看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 与 JT/T 529—2016 两版的差异所在。
这两本标准都是适用于以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或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经热熔挤出成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新版规范对管型、接头等结构要求进行了约定,这更便于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但既然已经完工,保障了质量,关注点转移到了材质要求。2004 版规范中,原材料要求为:塑料波纹管原材料应使用原始状态,严禁使用分装和再造颗粒原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应满足 GB/T 11116 的要求,聚乙烯(PP)应满足 GB/T 18742.1 的要求。而 2016 年版的材质要求是一样的,但多了以下要求:采用注塑成型的塑料波纹管,灰分含量不应超过 7%,氧化诱导时间不小于 14min。经抗老化试验后,不应出现分层、开裂或气泡。
而施工企业做了新版规范要求的氧化诱导时间指标,不满足要求,为 10min。
氧化诱导时间(又称为动态 OIT)是高分子材料的一种热学性能参数。简单的说就是一定的温度下,当材料暴露在氧气或者空气气氛下,材料发生氧化所需要的时间。
氧化诱导时间指标(OIT)是测定式样在高温(200℃)氧气条件下开始发生自动催化氧化反应的时间,是评价材料在成型加工、储存、焊接和使用中耐热降解能力的指标。氧化诱导期(简称 OIT)方法是一种采用差热分析法(DTA)以塑料分子链断裂时的放热反映为依据,测试塑料在高温氧气中加速老化程度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塑料式样与惰性参比物(如氧化铝)置于差热分析仪中,使其在一定温度下用氧气迅速置换式样室内地惰性气体(如氮气)。测试由于试样氧化而引起的 DTA 曲线(差热谱)的变化,并获得氧化诱导期(时间)OIT(min),以评定塑料的防热老化性能。
所以,诱导氧化时间(动态 OIT)是反映材料耐氧化分解能力的一种参数,还是非常有意义的,通常管道都检测这个参数。
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乙烯(PP)应用于管材生产,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建筑给排水、燃气、供热采暖、电线电缆穿线、农用节水灌溉等领域。
而管材应用于气液输送或穿线,如抗氧化性能不良,必然留下隐患,可能要造成巨大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其抗氧化性能是必须的,规范考虑的应用领域,对此类材料的制品要求抗氧化性能也是基于安全考虑。
而在预制梁中的波纹管首先埋置在钢筋骨架内,浇筑完混凝土便被埋在混凝土中,待已经预先穿在里面的钢绞线加载完预应力后进行注浆封闭,也就是说,施工完毕后的波纹管完全处于绝氧环境,唯一可能被氧化的是在工厂生产完后储存、运送过程。
基于此,专家组论证后给出一致意见:虽然材质和管型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但不会造成明显工程质量缺陷,建议后续施工的波纹管一定按照现行规范要求进行采购,或是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 225—2020《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的金属波纹管。
技术疑难化解了,溯本求源很重要。
有个很有意思的例证,我国现有铁路采用的是 1435mm(4.85 英尺)的国际标准轨距,怎么来的呢?溯本求源,我国采用的是美国标准,美国使用的铁轨轨距是 4.85 英尺,这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英国铁路的标准,因为美国早期的铁路都是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那么英国的标准又从何而来呢?答案是最初的英国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 4.85 英尺,就是电车轨道的标准。
继续溯源,电车轨道的标准从何而来?原来最早是以马车的轮宽做标准。那么马车的轮宽——这个 4.85 英尺究竟从何而来?答案在古罗马人手里。4.85 英尺正是古罗马战车的宽度。那么古罗马人为何使用 4.85 英尺作为战车的轮距呢?谜底就是 4.85 英尺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宽度。
据英国第一条蒸汽机推动的铁路设计师 George Stephenson 的儿子 Robert 后来在国会上回忆说:1435mm 轨宽也不是他父亲定的,而是从家乡地区承袭来的。他说 1435mm 的轨宽,“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上的依据,纯粹是因为已经有人在用了”。
知道来龙去脉,也便于回答为什么,也便于采取技术创新,而不是必须如此。
又比如,我国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 28d 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特征强度进行要求,普通混凝土在正常的养护条件下,前七天抗压强度增长较快,7~14d 之间增长稍慢,而 28d 以后,强度增长更是比较缓慢。也就是说,28d 以后抗压强度为标准强度,作为设计和施工检验质量的标准是可靠可行的。国标规范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第 7.1.2 节中,对评定混凝土强度龄期作了规定,一般混凝土为 28d 龄期。
而我们现在推广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特征是掺入了掺合料,耐久性较普通混凝土有了很大提高,而强度的发展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纯水泥水化产生了石灰,石灰本身强度极低,而掺合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活性三氧化二铝,与强度很低的石灰进行的二次水化反应,产生了强度很高的水泥石,细化了毛细孔,也使骨料与砂浆的界面得到强化,混凝土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水化以及二次水化反应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强度也会一直稳步发展很长时间,实验也表明,28d 以后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一直在增长,到 56d 可增长 10%~20%,1 年以后能增长 50%。显然,如果以 28d 的强度作为标准强度,将使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也因此要求以 56d 抗压强度评定,而不是 28d 强度,当然,从进度和质量多角度考虑,也对 28d 强度进行相应的要求,这在我们很多工程,特别涉及到承受荷载比较晚的构件,如桩基础、筏板应该考虑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