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铅污染蔬菜—水稻轮作耕地控铅效应研究
2021-07-29陈勇红
陈勇红
(仙游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环保能源站 福建仙游35120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1],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90%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铅(Pb)、镉、铜和锌有关[2]。重金属Pb在土壤中溶解度小,滞留时间长,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3]。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的修复技术有生物修复法、物理修复法和化学钝化法,化学钝化技术具有低成本、见效快等特点,因此,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考虑,原位化学钝化技术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4]。
目前,针对于重金属Pb污染农田的研究,多集中于钝化材料的钝化机理[5-6],研究的作物多为蔬菜或者水稻[7-9],针对于不同钝化材料对蔬菜—水稻轮作耕地重金属Pb的钝化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选用碱性含钙(镁、铝或铁)类、有机类、有机硅肥类、腐殖酸类、黏土矿物类、有机无机复配类等16种土壤调理剂,在福建省仙游县盖尾镇Pb污染蔬菜—水稻轮作耕地开展大田控铅试验,筛选出适宜于Pb污染蔬菜—水稻轮作耕地的土壤调理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背景值
试验地位于仙游县盖尾镇石马村(25.36858°N、118.799757°E),试验点位置见图1;试验点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土壤Pb含量为110.8 mg/kg,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属于轻中度Pb污染安全利用类耕地。
图1 试验点位置
表1 试验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1.2 供试材料
试验共选取16种土壤调理剂,各调理剂主要成分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土壤调理剂主要成分及用量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在农户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加施不同的土壤调理剂。试验设计17个处理(表2),每个处理3次重复,田间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土壤调理剂施用方法:种植前5~10 d结合整地翻耕一次性撒施,使产品与土壤混合均匀;不同试验处理除了施用的土壤调理剂种类和用量不同外(除处理17仅施有机硅肥外),其他田间日常管理措施均一致。
第1茬蔬菜为上海青(华冠188青梗菜),2020年2月18日结合整地基施土壤调理剂,并播种上海青种子,播种后由于连续降雨和冻害导致烂根死苗,因此,于3月13日,在每个试验小区用竹条和塑料薄膜加盖避雨防冻塑料棚,并进行缺苗补种,加强田间排水,减少冻害和涝害。4月22日进行田间上海青取样并测产验收。第2茬水稻为早季稻(盛泰优018),3月16日进行早季秧苗育种,4月24日结合整地基施土壤调理剂,4月25日进行移栽插秧,7月15日进行早季水稻取样并收割测产。
1.4 检测方法
用电位法(土水比例为1∶2.5)测定pH[10];土壤重金属有效态Pb含量测定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蔬菜和稻米重金属Pb含量测定采用HNO3-H2O2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1]。样品测定过程中,同时用国家标准物质样品(GB W10014-圆白菜和GB W07405-土壤国家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办公软件,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Origin 2017制图软件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的影响
由图2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收获后土壤的pH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提高效果(除处理8外),提高率为5.06%~17.42%,其中处理2、处理16、处理13、处理15和处理5对蔬菜收获后土壤pH的提高效果相对更佳,提高率分别为17.42%、16.85%、16.29%、15.73%和14.61%;对蔬菜收获后土壤pH的提高效果,处理1和处理8显著地(P<0.05)低于其他处理(除处理3),而与其他处理(除处理1、处理3、处理8)的差异不显著。
图2 不同处理蔬菜季土壤pH比较
由图3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2茬水稻收获后土壤的pH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提高效果(除处理17、处理8和处理9外),提高率幅度为1.64%~8.74%,其中处理10、处理7、处理6、处理16、处理15和处理12对水稻收获后土壤pH的提高效果相对更佳,提高率分别为8.74%、8.74%、8.20%、7.10%、7.10%和7.10%;对水稻收获后土壤pH的提高效果,除了处理17、处理8、处理9和处理3外,其他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处理1。
2.2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效态Pb的影响
由图4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收获后,土壤有效态Pb含量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8和处理3外),降低率幅度为1.78%~18.67%,其中处理2、处理5、处理7、处理12和处理3对蔬菜收获后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相对更佳,降低率分别为18.67%、18.01%、15.85%、15.48%和15.01%;对蔬菜收获后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处理2和处理5可显著(P<0.05)优于处理8、处理1、处理3和处理16,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图4 不同处理蔬菜季土壤有效Pb含量比较
由图5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2茬水稻收获后土壤的有效态Pb含量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8、处理3和处理17外),降低率幅度为1.69%~21.17%,其中处理6、处理10、处理13、处理14和处理15对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相对更佳,降低率分别为21.17%、20.51%、19.76%、15.99%和15.15%;对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处理6和处理10可显著(P<0.05)低于处理8、处理1、处理3和处理17,而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图5 不同处理水稻季土壤有效Pb含量比较
2.3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和糙米Pb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第1茬蔬菜的Pb含量总体上均表现了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8外),降低率为10.46%~65.90%,其中处理12、处理16、处理15、处理10和处理4对蔬菜Pb含量的降低效果更佳,降低率分别为65.90%、65.19%、56.64%、51.11%和48.59%;对蔬菜Pb含量的降低效果,除处理12和处理16可显著(P<0.05)优于处理8外,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图6 不同处理蔬菜重金属Pb含量对比
由图7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第2茬水稻稻米Pb含量总体上均表现出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2外),降低率为16.04%~76.29%,其中处理15、处理14、处理3、处理16和处理6对稻米Pb含量的降低效果更佳,降低率分别为76.29%、75.80%、70.01%、68.62%和67.22%;处理15、处理14、处理3、处理16和处理6的稻米Pb含量均显著地(P<0.05)低于处理1和处理2。
图7 不同处理糙米重金属Pb含量对比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新鲜叶类蔬菜Pb限量值(鲜重)分别为0.3 mg/kg和0.2 mg/kg,而稻米Pb限量值(干重)均为0.2 mg/kg。本试验各处理上海青(叶类蔬菜)的Pb含量范围为0.005~0.014 mg/kg(小于限量值),稻米的Pb含量为0.057~0.249 mg/kg,其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9的稻米Pb含量超过限量值,其他处理的稻米铅含量均低于限量值。
2.4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和稻谷产量的影响
由图8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除处理2和处理9外),增产率为1.3%~80.8%,其中处理16、处理15、处理14、处理8及处理11等5个处理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增产率分别为80.8%、70.5%、66.7%、61.5%和59.0%。对蔬菜的增产效果,处理16显著(P<0.05)高于处理1、处理5、处理9、处理2,并显著(P<0.05)优于处理4,但与处理15、处理14、处理8、处理11、处理12、处理13、处理6、处理7、处理3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15、处理14、处理8、处理11及处理12等5个处理相比处理1显著(P<0.05)增加蔬菜产量。
图8 不同处理蔬菜产量对比
由图9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第2茬水稻的增产效果表现不一,其中处理2、处理17、处理8、处理10等表现出一定的增产趋势,而其他处理均表现出与处理1产量相当或略有减产的趋势;除了处理2比处理1显著(P<0.05)提高水稻的产量外,其他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并没有显著(P>0.05)的影响。
图9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对比
2.5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和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2.5.1 蔬菜的经济效益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产值均有一定的提高效果(除处理2和处理9外),产值增加幅度为55.6~3500.0元/亩,其中处理16、处理15、处理14、处理8和处理11对蔬菜产值的提高效果相对更佳,增加产值分别为3500.0元/亩、3055.6元/亩、2888.9元/亩、2666.7元/亩和2555.6元/亩。
2.5.2 水稻的经济效益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值的增减效果表现不一,其中,处理2、处理17、处理8、处理10和处理13对水稻稻谷产值的增加相对更佳,可比处理1分别增加产值696.3元/亩、622.2元/亩、400.0元/亩、118.5和51.9元/亩,而其他处理与处理1相比变化不大。
表3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和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作物收获后土壤pH的影响
①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收获后土壤的pH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提高效果[除处理8(腐殖酸)],其中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2(石灰)、处理16(盐藻皮、碳酸盐)、处理13(钾、钙、镁、硅、有机质)、处理15(碱性含铁有机-无机复配)和处理5(氢氧化镁)]对蔬菜收获后土壤pH的提高效果相对更佳。②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2茬水稻收获后土壤的pH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提高效果[除处理17(有机硅肥)、处理8和处理9(黏土矿物)外],其中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10(碳酸盐、硅酸盐、黏土矿物等)、处理7(氰氨化钙)、处理6(牡蛎壳粉)、处理16、处理15和处理12(生石灰、硅灰石、黏土矿物等)]对水稻收获后土壤pH的提高效果相对更佳。
结果表明,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通过向耕层土壤中释放氢氧根离子,结合土壤中氢离子,显著提高土壤pH[12],这与刘晓月[13]、徐礼和[14]、郎家庆[15]等人针对土壤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2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作物收获后有效态Pb含量的影响
①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收获后土壤的有效态Pb含量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8(腐殖酸)和处理3(盐藻皮)外],其中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2(石灰)、处理5(氢氧化镁)、处理7(氰氨化钙)、处理12(生石灰、硅灰石、黏土矿物等)和处理3(盐藻皮)]对蔬菜收获后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相对更佳。②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2茬水稻收获后土壤的有效态Pb含量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8(腐殖酸)、处理3(盐藻皮)和处理17(有机硅肥复合肥)外],其中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6(牡蛎壳粉土壤调理剂)、处理10(碳酸盐、硅酸盐、黏土矿物等土壤调理剂)、处理13(钾、钙、镁、硅、有机质土壤调理剂)、处理14(碱性含铝有机-无机复配)和处理15(碱性含铁有机-无机复配)]对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降低效果相对更佳。
试验结果表明,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通过提高土壤pH,从而降低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这与黎大荣[16]、李杰[17]和Qiu,Kunyan[1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和稻米铅含量的影响
①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Pb含量总体上均表现了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8(腐殖酸)外],其中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12(生石灰、硅灰石、黏土矿物等)、处理16(盐藻皮、碳酸盐)、处理15(碱性含铁有机-无机复配)、处理10(碳酸盐、硅酸盐、黏土矿物等)和处理4(碱性含钙、镁材料)]对蔬菜Pb含量的降低效果更佳。②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2茬水稻稻米Pb含量总体上均表现出一定的降低效果(除处理2),其中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15、处理14(碱性含铝有机-无机复配)、处理3(盐藻皮)、处理16和处理6(牡蛎壳粉)]对稻米Pb含量的降低效果更佳。
碱性土壤调理剂进入土壤中,可以吸附土壤中的游离态重金属Pb,从而降低土壤有效态Pb含量[19],进而减少耕层土壤中重金属Pb向植株中转移。
3.4 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蔬菜和稻谷产量的影响
①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1茬蔬菜产量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除处理2(石灰)和处理9(黏土矿物)外],其中碱性、腐殖酸类土壤调理剂[处理16(盐藻皮、碳酸盐)、处理15(碱性含铁有机-无机复配)、处理14(碱性含铝有机-无机复配)、处理8(腐殖酸类)及处理11(碳酸盐、硅酸盐、黏土矿物等)]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②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第2茬水稻产量的增产效果表现不一,其中腐殖酸类和部分碱性土壤调理剂[处理2、处理17(有机硅肥)、处理8、处理10(碳酸盐、硅酸盐、黏土矿物等)]表现出一定的增产趋势,而其他处理均表现出与处理1(农户习惯施肥)产量相当。
4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连续种植2茬农作物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对施用16种土壤调理剂对农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的有效态Pb的降低程度、农产品中Pb含量的降低程度、钝化剂价格、农产品产量等因素对重金属钝化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初步可以从中优先选出楚戈牌土壤调理剂、含盐藻皮复合钝化剂、含铁复合钝化剂、金钝2号土壤调理剂、钙镁复合素等5种土壤调理剂适宜用于轻中度Pb污染菜地。
(2)含铁复合钝化剂、含铝复合钝化剂、盐藻皮、含盐藻皮复合钝化剂、特贝钙土壤调理剂等5种土壤调理剂适宜用于轻中度铅污染稻田。
(3)碱性含铁类、含盐藻皮复合类土壤调理剂适宜于Pb污染蔬菜—水稻轮作耕地。
本次田间试验也仅在仙游县盖尾镇石马村的1个试验地开展,在其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施用效果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做田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