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常规粳稻品种在赣北地区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2021-07-29刘中来潘世文周庆友谢国强
刘中来 潘世文 周庆友 李 坤 谢国强
(1.九江农业科学院 江西九江332000;2.武宁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武宁332300)
近年来,粳米因其口感、品质优势,消费量在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中的比例也得到稳步上升,人均消费量年增加0.5 kg以上,粳米消费市场不断上升导致粳米产需不平衡[1-2],优质粳米市场供不应求[3]。我国水稻生产是籼粳并存,在东北地区和江淮流域主要种植粳稻[4],种植比例达93.7%;长江以南则以籼稻为主[5],长江流域籼粳并存[6]。籼粳并存适宜区面积大,江西省以种植籼稻为主,粳稻所占比例小,经过10年来推行“籼改粳”的模式,推广成效显著,目前推广粳稻的面积为150万~200万亩,发展优质粳稻潜力巨大[7]。近2年江西成功选育出本土粳稻品种3个(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实现了本土粳稻品种零的突破;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推广的品种主要是从江、浙、沪引进的籼粳杂交超级稻,以及引进的粳稻品种难脱粒,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饭软、黏,不适合江西的蒸煮方法和口味等问题,而伴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以前限制粳稻发展的诸多因素也在逐渐消减[8-9]。赣北位于江西北部,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的温光资源丰富,降水适宜,立足江西本土化粳稻品种,集成完善、优化简化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赣北地区适度发展粳稻种植,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提升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10-11]。因此,本研究选择江西本土选育的3个粳稻品种,在赣北不同示范区开展生产试验,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的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江西适度发展粳稻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均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都昌县汪墩乡的九江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柴桑区)。
1.3 试验设计
2020年6月24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秧龄22 d,7月17日大田人工移栽,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0.5亩,移栽规格16.5 cm×19.8 cm,每亩栽插2万丛,每丛3~4苗。都昌县2020年6月27日采用人工条直播方式种植,每亩播种量5~6 kg。肥料运筹:每亩施45%的复合肥40 kg作基肥,每亩施尿素15 kg、氯化钾15 kg作分蘖肥,每亩施尿素5 kg拌氯化钾5 kg作穗肥。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生育进程记载 在生长期内详细记载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准确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20%出穗)、齐穗期(80%出穗)和成熟期(90%黄熟)。
1.4.2 产量测定 收割后去除杂质,测定含水量,折合实产。
1.4.3 产量构成因素 成熟期每个品种选取长势均匀植株,连续调查10穴,计算有效穗数,每小区按调查的有效穗数取样5穴用于室内考种,考查每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生育进程及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九江农业科学院基地(柴桑区)采用湿润育秧、人工移栽,3个品种在赣北2020年严重寒露风的情况下能够正常齐穗,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全生育期为别为142 d、146 d、139 d;在都昌示范基地采用人工条直播,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全生育期为别为134 d、140 d、132 d。不同种植方式对3个粳稻品种生育进程有显著影响。从全生育期时长来看,人工移栽方式使生育期推迟,品种不同推迟的时长亦不同,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全生育期分别推迟8 d、6 d、7 d。3个品种采用人工条直播缩短的时期主要为播种至始穗的营养生长阶段和始穗至齐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7]。
2.2 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2可知,人工移栽种植方式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的产量分别为443.5 kg/亩、428.0 kg/亩、439.5 kg/亩,采用人工条直播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的产量分别为549.3 kg/亩、502.7 kg/亩、522.0 kg/亩;3个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差异大,采用人工条直播的产量比人工移栽的产量高出80.0~105.0 kg/亩。
人工移栽穗长比条直播穗长长且株高高,但有效穗降低;人工移栽的总粒数比条直播的每穗总粒数多,千粒重增大,但是实粒数相对减少,结实率降低(表2)。
表2 产量测定结果
3 结论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个粳稻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采用人工条直播方式播期延迟,但全生育期相比人工移栽的缩短,且产量增加;人工条直播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比人工移栽的高;采用人工移栽的千粒重增加、每穗总粒数多、穗长长。人工条直播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提高主要是始穗和齐穗比人工移栽提前,与赣北地区2020年在9月中旬严重寒露风的影响相关,水稻孕穗期受低温冷害后,花药缩小,花药内可育花粉数减少,不育花粉数增多,结实率下降[12]。
上述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与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相关,产量随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增加而增加;播种期推迟和全生育期缩短对水稻的亩有效穗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