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微出血的影响

2021-07-29

医学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罗非溶栓缺血性

王 楠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我国目前致残致死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常规采用口服抗血小板治疗,但是部分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并未得到有效的抑制,而对于静脉溶栓的患者,出血风险使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被延迟到静脉溶栓24 h 后[2]。但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起效慢,可能造成不良预后[3]。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发现静脉用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可更快速、更有效的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会增加新发脑微出血[4]。但是,目前关于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微出血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在远期预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结合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在我院诊治的9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微出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例。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0 例;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45.18±4.67)岁;合并糖尿病12 例,高血压20 例,高血脂10 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3 例;年龄36~74 岁;平均年龄(45.09±4.54)岁;合并糖尿病13 例,高血压19 例,高血脂9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5];②均经MRI 或CT 确诊[6];③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出血性卒中、脑挫伤、硬膜下出血史;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推注尿激酶注射液(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规格:50 U)溶解于抽取50 ml 生理盐水的50 ml 针筒中,将50 ml 针筒与2 ml 针筒接于三通两端,2 ml针筒抽取尿激酶脉冲式推注给药,推药结束后溶栓导管。剂量:2 次/d,25.0 万U/次。静脉溶栓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 次/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90,规格:50 ml:12.5 mg),以8 ml/h 微泵静脉推注维持24 h,替罗非班使用后继续检测血压、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血管再闭塞率、新发脑微出血发生率、NIHSS 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不同时间段(治疗1 h 后、停药1 h)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酶原(FIB)、D-二聚体(DDI)]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发生率。NIHSS 评分[7]: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依次记为0~15 分、16~30 分、31~45 分。运动功能评分[8]:包括上楼、步行、吃饭、穿衣等条目,总分72 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佳。血小板聚集率[9]: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开通率和再闭塞率比较 观察组血管开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发脑微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发脑微出血发生率为10.63%(5/47),与对照组的12.76%(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4,P=0.203)。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1 h 后、停药1 h 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T、APTT 均高于对照组,FIB、DDI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是由于供血血管血栓形成及栓塞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通常是因为脑动脉破裂引起的[10]。临床常规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11]。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Ⅰb/Ⅲa 受体拮抗剂,不具有免疫原性,且不会激活补体损伤血小板[12]。有研究指出[1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闭塞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聚集发挥主导作用。而血小板膜糖蛋白GPIⅠ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最终受体。因此,替罗非班可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通路,实现抗血小板作用[14]。但是关于溶栓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的研究尚无统一定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开通率为87.23%,高于对照组的76.59%,血管再闭塞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17.02%(P<0.05),表明替罗非班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血管再闭塞率。可能是由于替罗非班可阻断血小板最后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双重作用,增强抗血小板治疗,进一步提高血管开通率,降低血管再闭塞率。同时观察组新发脑微出血发生率为10.63%,与对照组的1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新发脑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该结论不能反应替罗非班有减少新发脑微出血的作用,分析认为可能与其他危险因素有关。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动功能,进一步促进良好预后形成,与舒俊龙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1 h后、停药1 h 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高于对照组,FIB、DDI 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使用替罗非班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治疗。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替罗非班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高。

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有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安全性与疗效。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发挥显著的抗凝效果,且不会增加新发脑微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罗非溶栓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