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教学效果实践

2021-07-29祖先鹏柳润辉徐希科沈云亨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药化学思政

祖先鹏,柳润辉,徐希科,沈云亨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全面育人的高等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推动传统“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中药化学是中华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和现代科学思维,是中药学的核心学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中药领域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中药方面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因此提升中药学专业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医学院校的工作重点。需要以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政治工作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养成中,即“课程思政”。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高校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将传统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对接。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思政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独立存在,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高

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特别是针对中药学教学形成的中药学多学科教学体系中,没有将思政课程融入学科的教育中,而是在原本的学科门数上单独设立关于思政的课程,由此可见,中药学专业的各个学科之间并未产生真正的协同作用,思政课程仍旧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大学生的思想及政治教育全盘依赖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高校没有建立系统化的思政教育体系,更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的育人作用[1]。

1.2 网络教学的应用未达到应有效果

在逐渐重视思政教育的大环境下,在网络条件发达的基础上,各大高校也会开展“青年大讲堂”“学习强国”等软件的强制性学习与打卡,以达到在课外时间加强思政教育的目标[2]。但是同样由于网络条件发达,学生通过软件的学习难以监督,在线测试等能够通过网上搜索找到答案,学生对于课程的消化吸收效果较差,思政学习压力不大,容易产生应付心理,因此这种课外的网络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

1.3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社会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硬性要求上大多与专业技术直接相关,对于思想政治方面并没有硬性要求。因此,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相应的也更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而忽略或故意降低思政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的思政课程过少,无法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3]。

1.4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程多半是一种消极应付的心态,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较思政教育重要得多,思政教育对于职业的发展帮助不是很大。所以认为思政教育弊大于利,增大了学业负担,加上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本就以理论为主,知识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更容易对其产生抵触情绪[4]。

1.5 专业课教师不利于思政课程开展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了思政教育开展的成败。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自身在学习期间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全面,对于思政教育如何合理开展并没有系统的认识,部分教师自身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没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当然也就无法传授给学生[5]。除了教师在思政方面的水平不达标外,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身为专业教师,要以身作则,重视思政工作,表现出足够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在课程上传播正能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完美融合[6]。

2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1 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主要代表,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部分医学院校仍存在着“重医轻药”“西药比中药有用”的传统错误观念,部分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程认同感低,职业意识淡薄,对中药学缺乏认同感和自信,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学习动机不强等现象的出现,这必然会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中药化学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开课,此时学生临近毕业大多有对未来焦虑的情绪,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而思政教育就是一剂强心针,帮助学生提升思想的深度与格局,在面临毕业时可以理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职业规划,明白做好当下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中药学的专业课程中要尽可能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保证学生思想不滑坡,确保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两不误[7]。

2.2 社会大环境给中药课程带来的消极因素

“才者,德之师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立德。“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思政教育是医药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8]。但社会环境及互联网普及给中药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现代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全民发声的时代,发表言论门槛的降低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近年来,毒胶囊、假药劣药事件,医院回扣事件等频频曝光,医药行业面临巨大信任危机,这反映出部分医药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不足,价值观缺失等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互联网作为一个大众日常接触的平台,也潜藏着大量“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言论和对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诋毁的误解。这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传统的教学课程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思政教育,因此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为了避免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应将思政教育与中药化学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课程思政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9]。

2.3 中药化学的专业特点

中药化学在课程的本质上归属于化学类的课程,这类课程一般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实际应用与学习中,学生要有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式,意为根据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改变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及病症等,再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进行治疗[10]。辩证思维的培养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培养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

3 深入挖掘中药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形成了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动态平衡的思想观等核心价值理念。正是中医药本身的这些唯物主义元素的存在有利于深入挖掘中药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药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而《中药化学》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发掘中医药文化财富的重要方式[11]。《中药化学》从课程体系上来讲主要包括:中药化学认识篇,中药化学一般研究方法,各大类化合物知识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几大知识模块。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教师上课时也着重于讲授那些经过先人总结出的结论,以应对应试教育为主。但是这不利于课程中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的发掘,应该在讲授结论的同时讲解一下先人经过怎样的努力,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才得出了这种结论,让学生体会到老一辈中医药先驱们的精神,宣传弘扬这些事迹,不只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传输,还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趣味性,有利于知识的牢记与应用。

中药中含有的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醌类、苷类等多种类型,种类复杂多样,这些分子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分子空间结构差异较大,但是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羧基、羰基等,因此它们在理化性质上虽然有不同的性质,但也有共同的表征。如生物碱类,强心苷类等中药成分大都是苦味,黄连也是众所周知的苦味药的代表,只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小檗碱成分。在我国不少地区也都存在许多和中药相关的风俗习惯,如给刚出生的孩子第一口喂黄连水的习俗,目的是清解胎毒,同时也寓意着人生之苦。黄连的苦与人生之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味道虽苦,可“苦味”对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经历,如果受不了这份苦,有意除去这苦味,这份苦日后定会加倍偿还;就像强心苷类药物,如果通过化学结构改造使其失去苦味,也就会使其丧失强心的活性。这就说明了吃苦对于人自身价值的提升是重要且必要的过程,如果没有经历苦难,也就不会体验到成功时的喜悦[12]。中药化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见表1。

表1 中药化学主要章节思政元素融入点

4 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策略

4.1 修订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对中药化学的课程标准进行适应性调整,着力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水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明确中药化学学科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出专业技能和思政教育总体目标。总目标的提出势必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对于中药化学教研室来说,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开始,到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再到课程结束时的评价都要相应的融入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例如在教学中,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的抽象内容的理解[13]。

4.2 树立思政理念

只有思想上对于思政教育足够重视,才能真正地做好课程思政。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层面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制定好教学方面的规划,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主题讲座,号召全体师生参加,以整体提高全校师生对于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在学校日常组织的活动中也要渗透思政元素,不只要在组织活动的形式上体现,还要在组织活动的内容中有所展现,把思政元素贯穿于活动始终,真正意义上将课外活动打造成一个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渠道。

4.3 完善各项教学制度,保障思政教育有序进行

在中药化学开展课程前期的教学准备会上要做好思政教育的规划,要怎样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学习中去,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多少,这些思政教育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都是需要落实到教学进度上的事情,而不是只做好传统知识的教学规划。在教学实施阶段,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修订教学监督与开展方式的制度规范,做好中药化学教研室教师的思政培训补充工作,建立不打招呼,不定时的查课制度,督促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同时做好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在课程结束的考评阶段,改变之前的最终性考核制度,采用更适合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形成性考核制度,期末成绩按照终结性成绩、实验成绩、过程性成绩以及平时成绩进行评价,提高平时性成绩和实验成绩所占比重,避免出现“一场考试定输赢”这种情况。通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增大分数中非卷面因素比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验技能,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主观打分,这种评价模式更适合中药化学学科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还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4 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在教育领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欲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孔子《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效果。课程思政的教育是自然而然并且思想深刻的,而不是刻板乏味,空空而谈的。正是因为课程思政的特殊属性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自身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深厚的品德素养,通过自身丰富的经验阅历,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教学内容打动学生,把课程思政真正地理解好,教好[14]。同时,在中药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教学本身也有一定的好处。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思想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更融洽的关系。反过来,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新思想,提升自我,这不止丰富了教学经验,也有助于教师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

4.5 完善教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表明立德树人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同样,课程思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逐渐丰富完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中药化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渐融入思政教育,用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学生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能够做到慢慢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逐渐帮助学生提高素质、修养,最终达到思想教育培养目标,这也是课程思政成功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需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程思政的过程是动态的,它的形式是可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转变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理念,课程的开展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都大有不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展开思政教育,课程设计上也要有所体现,个性化引导学生,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中医药方面的人才思想上积极正确,才能真正成为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中药化学在课程思政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需要各高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探索与实践,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中药化学思政
是药三分毒,滥用中药有风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药零食”怎么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