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阶段非共识研究困境及发展路径探索
2021-12-01吴宣諭李相龙张嘉鸿
吴宣諭,肖 祥,李相龙,张嘉鸿,任 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随着国家现代化不断发展,科研与创新在国家的发展进步中越来越重要,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主导力量,其研究能力越发受到重视[1],本科生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群体,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社会对于中医药人才的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对于中医药院校传统人才教育模式提出了转变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3],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人才教育与科研创新建设方面较为落后,导致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原始研究能力以及高质量研究成果方面落后于其他专业学科、学校[4]。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以破解当前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
对于高校来说,原始创新能力是高校在科研成果上创造前所未有的发明、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与重大突破性新技术的能力。与其他高校一样,高等中医药院校原始创新能力也亟须提高,其中非共识研究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力[5],高校的非共识研究存在着一定突破性、创新性、开拓性,但因其本身具有争议、分歧,不同专家对其科学评价不一致,导致具有一定创新突破潜力的研究项目被“淘汰”,因而影响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中医药高校要实现原始创新能力“解套”,如何破解中医药非共识研究壁垒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在对国内科研现状与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共识研究项目发展受限的原因,并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未来非共识研究项目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思考,以期为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非共识研究项目保护和原始创新能力提高提供更多解决路径。
1 非共识研究定义
非共识研究,即是指不被众多专家一致认可的,有着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但与此同时也具有颠覆性、开拓性的一类研究项目。因为在研究初期或尚未开始研究时,专业评价人员对于此类研究预判成功值不同,故对于此类研究项目的评价预期存在差异,在面临选择、投票、淘汰时,此类项目往往受到“淘汰”的可能性较大。但因为此类项目具有较大的创新潜力,在高校“淘汰”此类项目的同时,往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影响了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
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以及认知工具的落后,非共识常常是普遍存在的,但非共识项目作为原始创新的源泉与活力所在理应受到更高的重视与保护[10-13]。但非共识研究更易产生于行业新兴人物、学科交叉领域、前沿领域之中,但这些因素又常常致使评价人员意见不一致,故易发生非共识现象[14]。
2 非共识研究是中医药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2.1 非共识研究能够促进中医药多学科、交叉领域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现代化实际相融合,近年来中医药多行业、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领域日益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15]。相应地,非共识研究常易发生在学科交叉领域、前沿领域,学科交叉领域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较多非共识项目,非共识研究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与爆破力,在后期研究过程中也会促进多元化、多学科以及中医药前沿领域创新成果转化。
2.2 非共识研究能够激发中医药创新活力
促进非共识研究的发展,能够为中医药行业新兴人才、中医药事业创新思路提供发展空间与发展契机,激发更多中医药人才投入中医药创新事业中,鼓励中医药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创造性,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在立足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同时,不断开拓中医药创新思路,发展现代化中医药事业。另一方面,非共识研究作为影响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促进中医药高校非共识研究的发展,为中医药高校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3 中医药高校本科学生非共识研究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科学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重要对象,是推进院校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贡献群体,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新生力量,与行业资深研究人员相比,具有较为活跃的思路、尚未固定的研究方向以及往往更愿意实施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研项目。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落后与思维观念固化等原因,造成了这一重要群体的作用发挥并不显著。
3.1 内生动力不足
中医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职业规划、自我认知矛盾等问题[16],常致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热情不足,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普遍落后于其他院校。另一方面,中医药高校普遍采用传统教育模式[17],并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性观点以及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足、学生创新意识淡薄、高校教育模式滞后等原因均导致高校内部创新热情较低,氛围不够浓厚,内生动力不足所致普遍水平较低,更何谈非共识研究的创新性突破。其次,中医药高校本科教育中对于基础科研能力培育课程涉及较少,
3.2 传统观念滞后
一方面,目前中医药高校本科学生学术科研评价体系中普遍注重具有价值高、预期好的研究项目,对于具有一定风险性、颠覆性的项目学生一般处于“观望”状态或是因为各种原因直接放弃,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具有良好预期的研究项目才更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具有风险性、颠覆性的项目因为评价结果不同则容易被放弃,长此以往,所产生的结果便是具有高创新性的研究项目因其自身的非共识性受到压制而数量愈来愈少。
另一方面,因为传统意识里中医药事业对于“经验”强调更为重要,而忽视了行业创新力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科研成果评定人员都常在中医药科研创新工作中向更具有资历的对象倾斜,对于新生力量的科研创新性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忽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校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中医药事业长远发展。
3.3 多方参与不足
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于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现实情况往往重视程度不够,一种情况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不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没有足够基础的创新思维引领,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产生了创新项目方向后不能寻求更高水平的技术、知识等多方面指导,且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于非共识研究缺乏合理的辅助机制来培育此类项目。当此类非共识研究项目被“否决”,学生因其能力有限,便可能再无可操作、可实施的平台与机会。
除此之外,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显得极为重要,虽然我国从2011年便开始设立非共识研究项目保护,但政府对于非共识研究项目的辅助政策更倾向于保守[10],其他原因诸如:期刊偏好、选稿要求等[18]也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的非共识研究项目产生了一定限制作用。
4 解决路径探索
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拓宽本科学生非共识项目发展方向,在提高本校学生基础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本校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通过思考如何破解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非共识研究发展面临之难题,提出以下解决路径以供参考。
4.1 促进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发展
学科前沿领域是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交叉领域是多个学科思维碰撞的平台,通过拓展这两个领域,有利于促进学科拓宽发展广度与深度,也更能在拓展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风暴与非共识研究想法。
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2.1 职业规划+创新启发教育
高等中医药教育承担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任务,通过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对于职业规划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认知,使本科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多层次创新启发教育,塑造本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基础科研能力水平,使这一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内在活力,实现需求带动发展。
4.2.2 本科生-硕士-导师多方联动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落脚点始终在于中医药基础体系的教育与培养,故对于本科学生而言,课业学习压力大,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参加科研实践创新活动经常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高等中医药院校构建非共识研究项目多方支持系统,实现“本科生-硕士-导师”的三向联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硕士生为辅助,导师给予指导。在这一联动体系中,本科学生提出创新性观点并在团队配合下实施,这一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相应思维模式,也能在多方团队支持下将创新理念转换为创新设计与产品,实现创新的成果转化。
4.2.3 竞赛为导向思维培养
结合国家为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所设置的多项创新创业类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竞赛为基础的人才思维培养模式,将备赛竞赛常态化,模拟竞赛氛围,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使中医药学子形成一种关注当今医疗行业需求与难点、中医学发展进程、思考如何改进当前中医药发展局面的思维新模式。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社会现状并提出改进方案,为非共识研究项目的提出或原始创新打造基础思维模式。
4.3 形成高包容性学术创新环境
非共识研究项目发展在科研评价体系中面临着竞争力较小、经费不足等问题,在本科学生申报过程中,专业评价人员可能根据个人经验对于该项目实施难度、研究价值等产生不充分评估,影响后续项目立项、经费保障等,进而影响项目未来实施致使项目搁置,故对于中医药高校来说,通畅非共识研究项目专属渠道是十分必要的。此专属渠道即是建议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建设大学生一般科研创新项目体系之外,为非共识研究项目建立一个新的项目立项渠道,减少由于非共识研究项目与一般科研创新项目竞争的“弱势”而被“放弃”现象的发生。在尊重每一个非共识项目的同时也即是保护每一个可能蕴含颠覆性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的积累。
此外,保护中医药院校非共识研究项目,不仅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国家与社会需要关注的方面,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1年已经对其设立了保护制度,一方面是难以落实,且受益面局限于更高级别,对于本科学生的非共识研究项目并未纳入考虑,另一方面是经费难以落实,没有经费支持的高创新性项目也终究只落成了“纸上谈兵”。故对于国家层面,如何将中医药类非共识研究项目落实到基层研究者——特别是具有较大思维活力的本科学生群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由于当前科研趋势影响,一众杂志社倾向性发表论文——缩减了非共识研究项目可发表空间,继而广大读者能够阅读到的非共识研究项目论文较少,由此可见杂志社等学术机构也对非共识研究创新环境起着较大影响力,因此要想促进非共识研究发展,众多学术机构也应改进固有思维模式,避免由于倾向性而阻碍原始创新项目成果的问世。
5 结语
非共识研究项目是中医药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共识研究项目发展面临一定困境。通过思考,笔者提出部分解决途径以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的非共识研究项目的发展,但对于中医药高校非共识研究项目具体落实、改革情况,尚有待继续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