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色彩美学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9徐庚阳黄志星黄成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色彩空间环境

徐庚阳,黄志星,黄成

(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传统色彩是一种凝结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与风格,色彩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及丰富的文化寓意成为空间营造的有效策略。居住环境的色彩应用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空间的整体基调和视觉呈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不同的色彩蕴含不同的情感,不仅与室内居住空间有关联,也与人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有关联。从古至今,色彩美学一直在人类不断实践应用中传承与发展,传统色彩已经成为现代色彩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承载着独特视觉表征和特定情感内容。如何通过探讨色彩认知和表现体系的价值,提炼传统色彩的对比变化与搭配组合,将传统色彩美学应用于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是人类不断提升其文化生活品质的需要。

1 传统色彩的审美特征

从早期单一色彩的出现到色彩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变化,色彩从人类文明开始与之相伴相生。色彩设计是以“色彩”的视角来审视设计,人类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经年累月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和延续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在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色彩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地域都有鲜明的传统色彩体系和情感表达,其发展不仅是表面上的色彩呈现变化,也是一种思想发展和文化传承。

1.1 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特征

从历史发展维度来看,世界各国文明的色彩认知都起源于对自然物质形态的类比思维,即在色彩与自然万物的基本元素间建立联系,将色彩看作是自然物质的某种属性。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至今,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传统色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色彩也是以“色彩”的思维来关注生活,传统色彩理念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是人类审美认知的外在表现。从传统建筑来看,文献中记载的栋宇丹青、雕梁画栋、朱漆流芳,不只是单纯建筑的装饰,也是一个民族审美意识的体现。从原始彩陶到青铜礼器,从唐三彩到青花瓷,展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时代特征和色彩的运用表现技艺,不仅是对先前色彩风格的再创造,而且为传统色彩注入新的动力,形成了丰富的色彩体系。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和深厚文化的积淀,因而传统色彩就是在相关的文化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秦文献记载着从不同角度对色彩进行的描述。《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应该是目前见到最早提出五色观的文字。在漫长的实践创作中,人们开始认识到五色与五行、五方的关系密切(表1),“五色”是中国传统“五原色”的简称,是从色彩实践中发现的最基本色彩,能通过相混后产生各种丰富的其他色彩,指向所有的色彩,“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成语正是由此衍生。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势篇》:“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就是古人对色彩美学的理解和色彩哲学的认知体现。

表1 五色与五行、五方

先秦时期色彩特性已经被关注并加以区分,五行与五色的发展还受到儒家及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以“礼”为中心,认为色彩是人伦现象界合于“礼”的象征色,它象征着德行、尊卑、等级、秩序等理论内容,儒家思想以“色”比德,色彩符号化的创立及使用,凝聚着本区域历史、文化等多层因素。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喜庆吉祥,如神农氏又称“炎帝”,而刘邦兴汉后自称“赤帝之子”。《礼记·玉藻》载有“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正色、间色是对织物颜色的区分,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朱是正色,紫是间色,正色是正统、高雅的色彩,正式场合需要穿着正色服饰织物;而道家思想以“道法自然”为中心,道家哲学崇尚“清净”“无为”,追求“道法自然”,在色彩观念上追求素净之美,认为色彩是知白守黑,是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哲学理念中不追求现象界色彩的华丽,而是返璞归真、归根曰静般地求宇宙论本体的还原素朴之美。

1.2 西方传统色彩的审美特征

从根本上讲,西方色彩文化主要是由基督教神学的色彩观和根源于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文化的科学色彩观构成。换句话说,即为形上神学和形下科学两个方向。由传统的基督教色彩文化和科学严谨的光谱七色说构成,其文化构成既严谨科学又有着极强的寓意和表现性。从欧洲中世纪起,基督教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色彩观也逐渐开始渗入各个阶层。基督教把色彩赋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象征的意义,并将色彩观上升到形而上的神学色彩观,具有神权在上的人文精神。如红色是古罗马战神玛尔斯的颜色,是战争的色彩,展示了色彩的文化意义。罗马角斗士从死去的对手的伤口里饮血,以吸取对方的力量,直到19世纪末,士兵的制服颜色还是红色主导,隐喻军队的强大,鼓舞士气。基督教认为,红色代表基督的热忱,神职人员的法袍、圣坛台布和布道坛的装饰中红色不可或缺。

西方对色彩的研究是科学的、理性的,对色的理解更偏向由波长、频率、分子、亮度和视神经的组合的颜色。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占据主导地位,使西方传统色彩观以尊重事物应有的色彩,注重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视觉真实表达,以本身自然颜色为表现,即“固有色”。这一时期开始追求科学色彩学,伴随光学的发展,发现光的七色原理,开启了实证色彩体系研究。牛顿在1704年发表的《光学》是色彩理论体系的奠基石,给予色散现象以科学解释并对虹霓作出定量分析,剖解了视觉的成因和眼睛的作用机制,而且在验证光分解的同时又用实验表明光的再合成,同时还阐述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以及关于全反射、透镜成像等现象的一系列原理,促进这一时期的色彩观更加严谨与科学。

2 传统色彩的视觉心理与象征意义

中西方传统色彩体系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思想的影响,其发展变化具有独特的中西方审美特征和美学意义。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设计师通过对传统色彩的情感研究,将其运用于现代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通过丰富的色彩风格和表达形式,在室内居住环境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觉效果,进而营造出真正符合人们需求的室内空间。

2.1 传统色彩的视觉心理

色彩心理特征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色彩设计以“色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暖色对身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能直接刺激交感神经,使身体处于兴奋、紧张的状态,当然身体对颜色的反应并不能长时间持续下去,也就是说,人具有适应性。人的行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响,是因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心理学家对此做过许多实验,传统色彩通过色相让人在心理上感受到色彩的冷暖变化,如传统色彩的红色、黄色、橘色等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表现喜悦和欢乐;蓝色、绿色等让人产生凉爽的感觉,表达冷静与生机。传统色彩通过色彩明度让人在心理上产生轻重之感,明度越高的传统色彩越具有轻薄感,明度越低的则让人感觉有厚重感,如在传统色彩中,白色感觉是最轻的颜色,而黑色则感觉是最重的颜色。如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自然光不足的客厅,可以通过大面积白色来使空间更加明亮,从而减轻黑暗的压力。传统色彩还具有激情感与平静感,这与色彩的色相和纯度有关系,暖色调和纯度高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激情,冷色调和纯度低的颜色,则让人感受到平静,如传统色彩中红色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的感觉,蓝色产生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觉。现代室内设计通常会根据房间居住对象的不同、功能使用差异等角度,去选择室内装修和家具装饰等载体,展示色彩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不同的空间承载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功能差异而作变化。如徽州古建筑粉墙黛瓦、清新秀丽,北京皇家建筑红墙黄瓦,彩绘丹碧,胡同内灰瓦素墙,强调色彩等级森严。所以,色彩已不是纯粹的物质媒介,它依附于人的情感而体现了生命的感动,其折射出人的心理世界和心理感觉。

2.2 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而独特的色彩设计传统,在这一传统中,以“五色”为核心的象征体系,将色彩设计变成礼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色彩因此成为建筑等级和功能的表意符号。传统色彩是一种文化的集合,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地域文化性和表达统治思想的特征,《春秋谷梁传注疏》规定在建筑中“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圭”。地域文化和统治思想认同感的不同,使传统色彩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藏文化中的五色经幡,从上至下依次为蓝白红绿黄——蓝色象征蓝天和力量、白色象征白云和纯洁、红色象征太阳和慈悲、绿色象征丛林和智慧、黄色象征大地和气质,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是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五种颜色排序不容错位。中国传统色彩的发展,更多是在生活实践中的主观认知和统治思想的需要中形成,而西方传统色彩的发展是从基督教色彩体系到具有理性科学的光谱七色学说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注重色彩的象征性,而西方色彩学侧重研究色彩的生理、心理感受。中西方传统色彩在象征意义上有着程式化的特征,在历时性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不同的颜色有着程式化的美学倾向和审美习惯,致使中西方传统色彩在表达情感时有着各自不同象征意义(表2)。中西方不同传统习俗的人们对颜色的禁忌也折射出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物像的色彩会引起强烈的视觉心理反应,表达出社会审美心理的投射,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表2 中西方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

中西方传统色彩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以及哲学的内在表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色彩是室内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合理的色彩运用不仅可以满足使用功能、心理需求和视觉审美,还可以彰显独特文化意蕴。室内居住环境与传统色彩的结合,使空间环境设计拥有更强的精神价值。设计师通过对传统色彩的内在意义和色彩意蕴进一步的发掘,从其表现手法、搭配样式和色彩配比进行借鉴,将传统色彩与室内居住环境相融合。然而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需要注意到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传统色彩在不同的地域表达着不同情感意义。传统色彩是历经世代的变迁和传承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在室内居住环境中的应用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规范来实施,使设计与室内居住环境相互融合和建立情感互动,让传统色彩在室内居住环境中被赋予更好的美学意义。不能一味地不加分辨地全盘应用,而是应该遵循色彩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恰当使用。

3 色彩美学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色彩经历千百年的探索实践,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色彩表达出的视觉符号来传承传统文化。居住环境的色彩设计是一个涉及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文化学等多种交叉学科在内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与作用的动态体系,是当代人色彩审美与色彩科学相统一的灵活运用。传统色彩通过其色彩的魅力,使室内居住环境的情感得以生动写实地表达出来,在室内居住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显著。

3.1 传统色彩在室内居住环境中的空间表达

色彩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其内涵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充实与丰富。传统色彩是传统文化直观再现的表现载体之一,特别是色彩概念的创造性表现,对居住空间营造起到关键性作用。利用色彩构成理论,提取传统物象色彩,按一定比例重构并运用到室内空间之中,把传统色彩按照现代理念和审美需求重新进行设计,既能还原物象本身的色彩情调,又能彰显空间与地域文化、感受空间主人的精神追求、强化设计师的情感诉求。色彩设计从灵感意向入手,研究分析传统色彩构成规律,通过对色彩的提炼、组合,从而演绎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将传统色彩运用于室内居室空间中,首先空间的主要色彩不宜过多,且通过主要色彩进行色相的变化来丰富室内居室空间的色彩变化;其次要把握空间中的色彩均衡,使深色和浅色在变化中保持适度的平衡感;再次需要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增加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对传统色彩在室内居住环境中的传承发展,既要保持传统色彩的内在含义,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室内居住环境中,搭配出具有层次质感的空间陈设表达。

在现代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结合传统色彩文化,可以将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展现到室内空间设计里,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设计师琚宾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以个性化、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理念,在其《琚宾之家》室内居住环境设计方案中,整个空间的色彩呈现以中国传统色彩的白色、黑色、黄色为主的效果。空间以暖色调为主调,由黑色的家具和装饰线条,白色的墙面、顶面和茶几台面,灰的地毯和绢做的隔断,暖黄色的木饰面和灯带组成(图1)。整个空间的色彩占有面积也按照中国传统色彩在空间的运用规律来设计,即空间以一种色彩为主要运用,通过两个对比色之间的颜色来过渡色彩,使空间中色彩保持均衡的比例(图2)。在场景中作为背景色、主角色、配角色或点缀色出现,不同面积的色彩表现让人体味出不一样的内涵韵味。设计师梁志天设计的《丽坪鹿65号别墅》,室内居室空间主体颜色同样采用传统色彩的白色、蓝色、红色,但在使用时通过降低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如红色变成深咖色,蓝色变成灰蓝色等(图3),使整个空间的色彩搭配匀称,深色与浅色相对比,通过不同材质的色彩来表现相同一色相。如电视背景墙的米灰色,沙发浅灰色和地砖的深灰色,使同一色相之中有多元的变化。在同一色系之中,通过色彩的冷暖进行对比,如地砖的冷灰与电视背景墙的暖灰对比,使室内居室空间的颜色富有层次感(图4)。再如《深圳大鹏金众·云山栖(别墅)》起居室设计,主案设计师赵亚明多采用黑白灰及原木色等中性色,减少过多色彩和装饰,这样的氛围的确与起居空间的特点更加吻合。同时也在和谐的色彩系统中寻找层次,使得室内色彩在统一中仍然显得生动,富有变化。

图1 暖色调为主调

图2 均衡的比例

图3 色彩搭配均衡

图4 暖灰的对比

3.2 传统色彩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传统色彩的美学思想为现代室内居住环境空间的色彩应用提供了参考,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而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是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不能因其色彩的丰富随意使用,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出发,保持用色适度原则,折中运用色彩。也就是说在室内居住环境中,传统色彩的色相、明度搭配使用,不能对比过于强烈,也不能平淡无趣;尽可能同色系、同色温、近似明度或饱和度的传统色彩进行组合,生成一个既和谐又具有现代质感的室内空间;还需要注重在室内居住环境中根据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进行选用色彩比例和面积,通过色彩彰显空间的情感表达。如“轻中式”常用的屏风、水墨以及空间大面积留白,将水墨画“计白当黑”的朴素形象转化为居住环境空间的留白运用。二是在用色上应根据传统色彩的配色规律和审美法则,领悟传统色彩的精神意义、文化内涵和视觉心理,根据不同的室内居住环境空间的使用需求,将传统色彩与室内居住空间的不同功能结合起来开展色彩设计,从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传统色彩美学在室内居住环境的情感表达予以展示。三是注重传统色彩与光的和谐搭配,为居住者营造清新雅致、生态自然的居住氛围。色彩,它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和室内每一物体的材料、质地紧密地联系一起。尤其是人工光源下,室内物品色调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居住者的视觉心理与情感渲染。

当然,室内居住环境中的主体是人,人本理念需要贯穿整个室内居住环境设计全过程,空间环境中传统色彩的使用对比过大,会使人在空间中产生视觉和居住疲劳,从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复杂感和焦虑感。若空间环境中传统色彩选用过于近似的色彩,空间中色彩变化弱,产生的视觉效果毫无生气,居住体验单一枯燥。

4 结论

传统色彩美学能够在居住空间中有效地体现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为居住环境设计空间带来视觉的创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传统色彩融于现代室内居住环境中,需要对传统色彩进行提炼整合与取其精华,根据不同场合和功能、遵循色彩比例原则和运用色相的对比性,进行科学处理,领悟其美学意义和精神气韵,让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使室内居住环境色彩体系保持整体和谐。因此,在现代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要重视传统色彩的应用,通过现代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丰富的表现手法,不断给予传统色彩以新的生命,不仅反映在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精神寄托,而且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色彩空间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环境清洁工
神奇的色彩(上)
漫观环境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