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文学的数字出版传媒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2021-07-28廖思湄

速读·上旬 2021年1期

廖思湄

◆摘  要:当前四川文学文化定位实施海外传播与推广战略,以便向世界人民展示四川人民的精神情操和巴蜀地域风采,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文学海外译介与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认同。在数字出版传媒信息网络化时代,四川文学的输出和传播认同需要一定的有效途径,因为四川本土文学丰富的巴蜀生活气息,体现了四川人民的精神价值和归宿。成都自古地域特殊,享有“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美誉,自古以来就迫切地希望进行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字出版传播下如何推进四川文学走出去,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关键词:四川文学;数字出版传媒;合作机制构建

鉴于世界网络媒介传播的风起云涌,网络空间传播信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定式。网络视域的思维方式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得到了颠覆。网络视域下的思维和传播代表着技术和文明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也让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因为网络传播媒介替代了纸质印刷方式,以一种即真实又虚幻的姿态帮助人们以一种更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网络视域下文学的译介传播是将网络作为文学译介传播的载体,译介的文学网络传播将赋予文学网络方式准入与传播自由。中国的网络技术自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在如此新媒体和传播网络大发展的契机之下,借助时代的风车,以新媒体网络应用的传播理念引入到四川文学的对外他译与文化外宣。

一、四川文学文本的他国化译介

促进四川本土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交流方式的转变,让四川文学的文字内容不断充溢到网络的空间阅读中去。还要结合当代网络科技的技术手段,将四川文学的小说散文等各类作品,进行音像化、朗诵化和讲述化的立体阅读体验。这是一种语言、图像、视频、解说于一体的新型文学网络传播形式,依凭强大的互联网,将文学的表达进行译介过程中的主题化、图形化、视频化处理。通过网络译介传播手段,世界人们接触到四川文学体裁,已不是传统的区域性特征的四川文学的文字述说与表达。因为已经利用互联网将珍贵的四川文学故事的图像材料、视频资料、作者感想,并加以整合羅列,其表达形式更加形象化和丰富多彩,题材也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网络视域下四川文学强大的图片储存量和巨量的文字,通过这个有效的空间全面展示出来。这样的文学译介也将带动四川巴蜀地域文化的全面展现,吸引更多的世界人民关注和认同四川文化。

二、四川文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推广

四川文学历史悠久,名家精品丰富多彩,千百年一直激励着四川巴蜀人们的精神奋进,塑造出一代一代的奋斗四川人,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古代四川的《四川民间文学丛书:四川神话选》内容丰富,主要收录了鳌脚撑天、蚂蚁开天辟地、天地的来历、天地开辟创世史、冰天鹅、冰蚂蚁造天地、自然天象神话、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的传说、太阳宝和月亮宝、雷和伏羲的妹妹等内容。后来的四川文学杰出代表人物郭沫若、巴金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学大师形象已经在中国形成,很逗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还有流沙河、周克芹、刘心武、阿来、魏明伦、西川等一大批优秀的四川籍本土作家,不断延续这种杰出文学的优良传统,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地向世人证明着四川文学宝库的巨大优势和无限底蕴。周克芹1982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刘心武1985年获得以上第二届奖,阿来2000年获得以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近年来、四川作家积极投身文学作品的创作创新,已经创作并出版各类文学个人著作2000余部,并在全国多种文学期刊发表个人创作作品1000余件。四川省文学联合会主席阿来,仅其个人于2015年就出版了《蘑菇圈》等5部个人创作文学作品,荣膺多个文学名家排名机构的“年度作家”排行榜,使得四川文学的海内外读者关注度大大提升,海外文学爱好者和读者开始领略到中国西南的四川巴蜀人民的本土情怀和精神家园。同时,四川作家周啸天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鲁娟、雍措获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骏马奖”,彰显了四川作家的创作灵动性和人文性灵。本土作家阿来、裘山山、梁平、罗伟章、颜歌、蒋蓝、熊莺等创作的佳品,也备受读者的青睐和追捧。整体来讲,四川作家共荣获郁达夫小说奖、巴蜀文艺奖等文学奖20余项、包揽了国内几乎所有的文学奖项,层次之高,空前绝后,充分展示了四川人的文学情怀和创作水准,为读者所津津乐道,为读者带来了无限丰富的精神食粮。

其中,“80后”四川本土作家羌人六荣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的荣誉称号;叙永县先后有4名作家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这都是中国文学评奖的高级别奖项,充分展示了这些作家的创作实力和创作内涵,这使得四川文学在全国文学的数量和声誉排名大大提升。阿来作品《三只虫草》、罗伟章作品《声音史》荣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前10名,小说话题主题成了读者和文学爱好者们,热烈讨论的不朽话题。此外,四川儿童作家杨红樱新作《笑猫日记》,位居“全民阅读节”第十届作家榜前茅。网络作家爱潜水和乌贼作品《奥术神座》,位居“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精品榜”榜首。其他体裁如叙事小说、故土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转载量和年选量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四川本土化的网络文学创作异彩纷呈,作品辈出,网络作家天蚕土豆《大主宰》,保持在网络作家富豪榜的排名经久不衰。海宴作品《琅琊榜》获得“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银奖”;张勇作品《伪装者》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收视率创下新高。四川阿来、罗伟章、陈霁等众多作家,还相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寻找生活化素材并创作出了富有老百姓生活气息的热情感人的优秀作品。2015年四川本土作家所创作的约400余篇“深扎”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20余部“深扎”文学作品,也将汇聚起来,聚拢结集出版,一同展现更为丰富的文学风采。

三、四川文学的数字出版传媒有效的合作机制构建

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文联狠抓文学为老百姓和读者意识形态服务的有效成效,加之四川文学组织不断完善文学人才的进修、访学、培训机制体制,有效促进,大力鼓励个性化的文学人才培养和创作作品的宣传,也通过奖励机制强化作家后继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创新实施了有效的各种文学人才培训工程。有效的人才的培养不断拓展文学创作和发展空间,使得文学产业在全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四川省政府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四川文学作品产业的转化步伐,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组织文学作品影视转化研讨会、交流会、对话会,并在高校中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影视剧本创作大赛等文学活动,以及形成有效的文学产业联动和链接机制。通过拓宽文学精神内涵服务社会的有效职能,新建各类优秀作家创作作品的出书、售书平台。使得四川优秀文学作品专利和版权提升机制建设水平大大加强,弘扬四川文学精神的主旋律和本土化市场的经济利益导向。建立起了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众多的四川文学的优秀作品能够实施数字化出版。同时,四川网络文学作品也通过数字化手段改编成影像、动漫、虚幻游戏等当代年轻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而受到追捧。

当下,四川巴蜀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新作层出不穷,异彩纷呈,这就需要彰显文学的世界感染力,利用文学语言的他国化译介手段,让文学精品实施海外推广和读者接受认同,带动四川文学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四川巴蜀大地是精神沃土,人杰地灵,天府精品荟萃,饱含巴蜀人民的人生性情,需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文学文化发散思路,不断努力快速推进到世界认同的有效轨道。近年来,四川多次成功举办中韩作家会议、四川台湾文学交流等文学互认互识活动,稳步推进与多国联合开展优秀文学交流活动。其中,多次接待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文学代表团,来川开展异彩纷呈的文学双边国际交流活动。四川省文联主席阿来应邀多次赴北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国进行创作经验交流和学术交流,致力于把四川文学文化的优秀经验分享给世界他国同行。《空山》《格萨尔王》等一批优秀的四川籍作家作品,也不断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这些作品和著作,分别在印度、日本等国家公开出版发行,吸引了众多的海外读者群,这充分展示了四川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四、网络媒体下四川文学传播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必要性

(一)四川文学的感染力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盆地中央,周围是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蜀道难使得四川历史上缺少对外交往,封闭而发展缓慢。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革新让互联网给四川文化的对外交流滋生了新的契机,西部大省的历史底蕴和重要腹地的地理优势,急需四川本土区域性文化和文学的国际推广与认同,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文学的海外传播能够让世界人民通过文学了解四川,以提升四川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为文学是人类在一定区域族群的生活体现,或者生存轨迹的反映。世界不同区域和民族语言不同,传播手段,尤其是信息化网络传播手段,可以将四川文学和文化快速全面地传递给别国读者,这些读者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和知晓四川的文学风采和文化习俗精髓,感受它,甚至‘看透它,通过文学看透四川巴蜀民族灵魂的不朽内涵,人类共有的文学的感知共鸣方式让四川和世界变得互相理解。

四川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通過译介成多种他国语言,利用网络化国家出版发行手段这一窗口,将四川籍作家的人文情怀传递到世界他国读者的心中。这样可以让四川作家的生命述说和感悟被感染给世界人民。运用文学译介手段将不同的语言的情感进行沟通,让世界区域内的作者和读者内心形成共鸣,一起用文学的表达来谱写生命的魅力。文学的感染力量很大,可以让远距离的心灵相互感染和沟通,也能让世界人们的心灵彼此安静和祥,宽容而明亮,谱写世界人世间的温暖静怡,崇高而向善。借助文学手段,四川和世界同住地球村,心灵的沟通是“零距离”的,当四川与世界站在互认互识的层面上时,通过网络手段的感应帮助,通过让全世界了解四川本土文化以及四川文学的精神价值,进而获得文化的认同。

(二)四川文学他国化传播的背景

2017年,中国文学不断向世界延伸和传输,整个国家输出图书版权共有10670项,海外图书版权进口共有18720项。中国连续和全球约50多个国家签署了卓有成效的“互相翻译出版对方经典作品”协定,还设立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一系列图书海外国际化推广计划,签署资助达1万余种中国图书的对外公开翻译出版合同文件。还举办了第11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以此表彰约44个国家的108位杰出出版贡献者。因为其致力于引介推介、大力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成果。皆是一些对图书出版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化作家、文学翻译家和资深出版家。其中,中国文学作品《三体》《解密》等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好评。《三体》的海外销售成效升到了几十万册,麦家的《青铜葵花》2017年曾经被《纽约时报》以排名第10的好成绩被评选为畅销书。

在这种形势下,四川文学的译介和海外出版也可以借这个东风,不断探索版权“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版权代理方式,鼓励作家们的优秀作品竭力获得海外版权,并不断开启和寻找与之搭配合理得当的译者群和出版公司和机构。此外,还不断激发四川本土作家寻找各种机会积极国际图书日和世界图书展,还致力于发挥宣传手段走进国外的大学校园和社团机构。这无疑可以直接面对众多的他国翻译家、编撰者、出版商和热心读者群,他们良好的沟通激发了他国读者和作家迫切了解四川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还可以聘请一系列对巴蜀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他国人士担任国际型版权职业代理人,直接与海外出版社合作形成四川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互译体制”和“互译模式”。

(三)利用四川文学载体进行四川文化的推广

2001年,国家积极寻求针对广播影视的“走出去工程”,大大激发了中国文化的极大自信心。2011年,中央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国家层面的官方媒体在国外建构主流媒体的细化分支机构,辅之以国际开放型文化核心企业和传播中介机构的参与,强化影视作品的译制水准、推介途径、咨询方式等手段强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四川文化的推广,需要借助四川文学的平台和影响力,坚持政府引领、企业主营、市场运行、社会支持等,并注重科学借鉴国际化有效传播手段和国际话语体系的强化环节,从而极大地推动四川巴蜀文化快速阔步地走向世界。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山地地带,自古以来拥有丰富的地理文化资源,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本土化遗产传承禀赋多样,风姿繁茂,包括区域人文历史、民族风情风俗、红色政治文化、宗教精神信仰等,极具文学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堪称西部杰出优秀地域文化之一。这让四川文学在我国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地位得以攀升,一马当先,肩负勇往直前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担当。四川文学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政府机构、文化企业等提供优惠便利和税收减免等,这能保证四川文化产品和服务真正“走进去”,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和销售、显现和展播等。四川需要充分策划和有效运用国家所给与的激励方针政策,也要理顺不断更新的国家层面的内宣外宣体制,大肆提倡运用重点主流媒体面向国际不懈宣传鼓动。通过网络手段切实立足本土,向世界展示四川文学文化创新成果,并与境外网络用户接触,真正与用户贴近。

参考文献

[1]蹇莉.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8).

[2]班秀萍.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三题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7).

[3]禾泽.韩国:文化出口带动其他商品出口[N].中国文化报,2012-06-11.

[4]马新蕊.从韩剧、美剧看中国影视剧“走出去”战略[J].人民论坛,2013(26).

[5]尹良润.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N].新闻爱好者,2013(07).

[6]金琳.文化生态视野下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2(20).

[7]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