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2021-07-28徐庆
徐庆
◆摘 要:本文以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为主题,通过相关实例研究,运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手段,对家校合作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例谈;班级;感恩教育
从孩子情感的角度看,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与礼貌教育,三者水乳交融,因此对孩子进行教育,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感恩教育、礼貌教育、爱心教育要从其交往对象入手,由近及远、由具体单独的个人再到团体、集体、社会,班级感恩教育可以由亲人到老师、同学、再到陌生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亲情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持久、深远,要求家长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了,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决定着孩子能否对亲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也决定着孩子今后以怎样的情感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今后有没有爱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感恩之心。
我们要求应该自然而然地的建立积极向上的亲情关系。比如,爸爸妈妈之间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牵挂;家长努力与孩子之间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严慈相济的亲子关系;家长对老人充满尊敬、关爱与感恩之情。这些情感关系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在一般的家庭中,尤其是家长对待老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我们自然而然就做的,比如:要求家长经常带着孩子看望老人,和孩子一起给老人买礼物、生活用品等,经常陪老人散散步、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给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到家长对老人的孝敬、关爱之心、感恩之心。也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影响、熏陶下,孩子那颗感恩的心已悄然萌发了。
二、以生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老师、家长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孩子的生日正是妈妈的受难日,孩子是在爸爸妈妈的爱河中长大的,自己过生日时要给爸爸妈妈一份惊喜、表达感恩之情。家长过生日时,特意请老人来,送给老人一份惊喜,说些感恩的话。再请老人讲讲过去遇到的困难,过去有趣的事情,家长小时候的事情等,让孩子意识到亲情的珍贵。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给老人过生日,也让孩子为老人献上自己的“礼物”,让孩子和老人说说心里话。家长陪老人玩他们喜欢的娱乐活动或运动项目,也可以帮助老人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愿望。当孩子过生日的时候,请孩子想办法给家长一份惊喜,这份惊喜可以是一个甜甜的吻、一句甜蜜的悄悄话、一次服务如洗脚捶背等、也可以是自己的爱心小制作等等。建议有的孩子在班级和老师、小朋友一起过个特别的生日。另外,在孩子生日那天,和孩子一起献爱心,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或者残疾儿童捐款、赠书、赠送玩具等等。这样,孩子渐渐地就由家庭走向了社会,由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扩展到了对他人的关爱。
三、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给孩子讲讲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老人节、教师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的来历,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一起阅读此类文学作品、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以丰富孩子对这些节日的了解。再和孩子一起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以表达感恩的心。
比如,父亲节之前,要求妈妈先帮助孩子回忆和爸爸在一起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回想爸爸都为家庭立了什么功。然后,再私下里和孩子一起制作节日贺卡,或者建议孩子用自己仅有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一份礼物,可以让孩子给爸爸画一封信,想说的话可以让妈妈代写,也可以让孩子送信时讲给爸爸听。教师节、儿童节时,我们要求孩子表达其感恩之情和节日的祝福。比如,和小伙伴互赠小礼物、为福利院的儿童献爱心,给老师说句亲热的话或给老师捶捶背、端杯水、送上自制的小花、节日贺卡等等。建军节时,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给孩子讲战争的故事,让孩子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意識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进而产生感恩之心。
四、以生活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对其友好、帮助、关爱表示感谢,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表示道歉等等。例如,医院里给孩子看病的医生、给孩子打针的护士,经常看到的交警,马路上的清洁工,还有在外吃饭时的服务员,在商场里买东西时打交道的销售人员等等,虽然他们都是陌生人,但是,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学会运用常用的礼貌用语,对于孩子不礼貌的行为,家长应及时纠正进行随机教育。
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国家大事,我们同样加以关注,比如,我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国家领导人的换届、出访,地震、火灾、洪水等,可以在平时看新闻时丰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帮助孩子理解现在发生的事情,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国之情,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就蕴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我们要让感恩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水到渠成”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3]窦桂梅.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