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大理念”的新时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初探

2021-07-28曾玉山

理论观察 2021年1期
关键词:架梁筑墙立柱

曾玉山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强基;立柱;架梁;起脊;筑墙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135 — 03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不论是教育规模还是受重视程度,都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双重属性,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能够兼顾职业性和高等性,它自然地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素质教育对于新时代高职教育意义重大

1999年,党中央出台文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从全面推进到发展,我国把素质教育推到了新的更高阶段。“素质教育”概念提出几十年来,从酝酿提出到推进实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是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需要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弱化素质教育的职教特色也更加突出。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只有加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才能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把培养有较高思想觉悟和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目标。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职业综合素养等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教育不同于各类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素质和能力相统一的人,培养的是能将技术技能转化为行业生产力,具备相关行业职业操守,能持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适应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高职学生的素质现状要求高校加强素质教育

近两年,在国家高职百万扩招的大背景下,高职生源类型复杂,学生素质基础悬殊较大。首先,高职学生都经历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这类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造成的素质差距需要进入大学后强化培养。其次,00后学生群体大多出自独生家庭,伴随着互联网爆发式发展而成长,学生大多比较独立自我,在人际沟通、团结协作、行为自律等方面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处理障碍,对于学生以后适应各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再次,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录取分数普遍偏低,此现象在民办院校中更加突出。学习成绩偏低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学习方法的偏差,不少孩子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居多,还有一部分来自离异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也对学生的素质基础造成一定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这些现实问题,使得强化素质教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二、贯彻“五大理念”强化新时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思维优化训练、健全人格培养和社会文化素质培养的整体性教育和系统性工程。要落实好素质教育这项系统工程,既要有理念上的宏观思维,也要有可实践的微观逻辑,贯彻“强基、立柱、架梁、起脊、筑墙”这五大素质教育理念,能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做好素质教育的“强基”工程

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就要牢牢把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这个根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强化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培育,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质。高职院校在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教学,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好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不给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留下思想空间。二是厚植爱国情怀。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效利用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班团会、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三是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卫生校园创建活动,打造推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办好技能竞赛月、社团文化节、快乐大舞台等大型活动,繁荣社团文化。四是选树学习标杆。组织党员代表、基层榜样、感动中国人物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走进高校,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学生身边的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做好素质教育的“立柱”工程

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學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职业素养塑造的中坚作用。目前,我们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重技能轻职业素养的现象。通过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毕业生在实习就业初期就业率跳槽率表现出“双高”现象,抗挫能力偏弱,职场韧性耐性不够。社会对毕业生的表现不满意主要问题不在于业务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工作的责任心不够,执行力不强,缺乏主动性和团结协作精神等问题,这些表现反映出学生的职业素养离社会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高素质重点体现在适应岗位要求、融入企业文化的能力。高职大学生要胜任岗位需求,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素质,这些素质并不能通过短期培训快速养成,需要通过学校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首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当做系统工程来抓,让学生明白行业需求,明晰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校企共同开发实践项目检测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状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修正完善。其次,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协助开展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如以就业服务中心为牵头单位,跟踪了解毕业生的职场反响,掌握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塑造专业指导,与教务部门合作对广大专任教师开展培训,让职业素养塑造深入到第一课堂。

(三)强化身心健康素质养成,做好素质教育的“架梁”工程

在高职素质教育中,身心健康素质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他任何素质都是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和培养起来的,如果没有身心的健康,个人的成长无从谈起,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也无法正常实现。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的推广,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已受到严重冲击。因此,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支撑点。

在身体健康素质培养方面,一是要开足开齐体育课。按教学大纲严格考核体育成绩,开发内容丰富、个性时尚的体育活动,引导广大学子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目前,受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的影响,很多青少年从小缺乏劳动锻炼,没有吃过苦头,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不良现象。高职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都是直接指向劳动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与实践实习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劳动情怀、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创新精神。

在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面,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影响,青年学生群体中患上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不在少数,促进心理健康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筛查分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协同作用,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做好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交际困难、家庭变故等重点学生群体的跟进关注,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精准帮扶,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生率。

(四)强化学生创新素质拓展,做好素质教育的“起脊”工程

创新能力素质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素质是他们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就必须拥有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尖子队伍。目前,我国科技人才总量不少,但面临着高精尖创新性人才不足的突出矛盾,创新人才不足严重影响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才为我用,人尽其才的局面外,关键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可以重点抓好“三个课堂”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创新素质。一是改革第一课堂,发挥好教学主渠道作用。精选行业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创业导师,打造創新创业金课;精设契合专业特色、便于实践的教学内容,紧扣专业让创新成为有源之水;精改课堂教学方式,多用启发式、问题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够思考讨论时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优化第二课堂,让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爆发创新活力。针对科技文化节、专业技能竞赛、重大文体活动,从创新立意、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反思等众环节,给学生创设个性展示、才能发挥的平台,肯定创新、包容失败。三是强化第三课堂,抓好社会实践活动大课堂。可以利用假期社会调研、“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也可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大熔炉中立足基础岗位创新实践。让广大学子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比创新。

(五)强化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做好素质教育的“筑墙”工程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极具竞争优势的素质。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文素质的培育对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精神境界意义重大。当良好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品性时,无论他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人文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之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由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而成的结果。从高校方面来讲,可以采用“主—客—软—硬”四维一体模式将人文素质培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一是发挥好教师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其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只有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选聘考评教师。二是激活人文素质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客体,通过抓团学组织和社团建设,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人文素质营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软件建设。干净、美丽、和谐、安全的校园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文体艺术活动,寓教于乐;邀请相关专家名家开展校园文化大讲坛,寓教于文;打造优良的教风学风,营造文化空气,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汲取人文素质营养。四是美化校园生活环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硬件建设。学校环境是无字的教科书,能开展无形的教育。校园环境一方面发挥着实用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熏陶功能。校园的园林式建筑、文化墙、宣传专栏、建筑雕塑等处处都体现着大学文化与精神。在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校园环境建设是大学教育诸多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的教学、科研互为补充,发挥着环境育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海龙,刘丛.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熊秀兰,邹宏秋.高职素质教育认知的三重维度〔J〕.职教论坛,2017,(15).

〔3〕陈峰.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着力点〔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架梁筑墙立柱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PC预制立柱安装控制措施探索
五台山掠影
中老铁路最长桥梁开始架梁施工
一种路边扶手架
巨头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