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官”观《司法观》

2021-07-28检姐姐

检察风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刘哲主义工作者

书名:《司法观》

作者:刘哲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司法不是百米冲刺,它是马拉松,格局和视野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能走向何方。”缎白色封面上的这句话,力透纸背,瞬间如磁铁般吸引了我的目光。若不是有多年司法工作经验,断然写不出这样充满同理心的文字。带着对封面文字的回味和思考,就着假日午后的一杯清茶,不知不觉间,笔者竟然将刘哲师兄的作品《司法观》一口气读完了。

司法随笔:开启对办案人的“灵魂拷问”

《司法观》全书共三个篇章,从观念到思维再到境界,层层递进。每一章节都是由若干篇随笔组成。粗览全书各章节小标题:上诉不加刑、审监抗、卷宗、自行补充侦查、捕诉报告一体化……这些不加缀饰的“专业词汇”,将作者“老公诉人”的身份暴露无遗。但对我这样的司法工作者来说,吸引我的远不止这些熟悉的专业词汇,而是词汇与词汇之间,组成的一串串对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灵魂拷问”。

如,在“观念”这一章节里的《为什么我们习惯于一个弱势的检察机关》《公诉人的牙齿在哪里》以及在“思维”这一章节里的《强管理为什么不适合司法行为》《什么是案件审查报告》……就像突然被开启了新的视角,猛然发觉,原来我们每天埋头处理的案头工作,竟藏着这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和意图。

以《什么是案件审查报告》一文为例。审查报告,这个我们办案人每天都要接触的工作载体,办了这么多年案子了,还会不熟悉吗?不就是打开模板,依次写下案发经过、基层情况、审查认定的事实、证据分析……然后复制粘贴到办案系统软件里去吗?哦,不,请等一等,审查报告,还真的不只是简单的格式和文字的堆砌。在文章中,作者将案件审查报告功能及定位拉出来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考量。从为什么要写审查报告,到与读者共同探讨审查报告面向的主要“用户群体”及“使用场景”,再到審查报告的地位和功能所发生的变迁及变化的细致评述,引发了作为读者的我对“审查报告”这一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工作内容的再思考:一份优秀的审查报告到底应该写成什么样的?是事无巨细用于全面恢复案卷细节的阅卷记录,还是详略得当、分析到位的汇报蓝本,抑或是思考深入、全面反映办案思考推演过程的一份履职记录?诚如作者所说,审查报告是司法工作的里子,思考审查报告,就是思考司法工作本身。

司法温度:字里行间透出的法之精神

总体而言,书中的文字是敦厚而朴实的。没有费解难懂的长句,也没有晦涩艰僻的字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次又一次灵魂对话似的平铺直叙。书中所收录的文字篇幅都不长,短则上千,长也不超过五六千,每一次阅读的过程似乎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他先通过标题“勾起”你的兴趣,然后在正文里与你展开探讨。作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于他将每一个话题的切口,都设计得小巧精致。

如《卷宗里的照片为什么不能放大一点》一文中,就是从卷宗照片的大小这一极小的角度切入。这标题与日常间同事们的“吐槽”闲谈多么相似,但它所指向和聚焦的,却远不止案卷照片是大还是小的问题,而是通过一个侦查所得的证据拜访的细节,来探讨对每个案件证据标准的把握尺度。当你以为这场与作者的对话到此为止时,他又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上来。这感觉像极了在辩论场上遇到高手,对方思维活跃、旁征博引、金句频出,站在辩论场上另一边的我们,要脑力全开才能勉强跟上节奏。又如在《拒绝司法平庸主义》一文里,作者将自己入职后的成长经历进行剖白,这份剖白细致真实,对同是先入批捕再转公诉行当的笔者而言,是对诸多相似经历的会心一笑。可就当你以为话题在引入“入额与否、成长重在能力和经验积累”等鸡汤后即将“圆满收官”时,作者又顺滑地把话题引入业务能力提升的方式和方法中,并最终袒露他的“真实目的”,即借自己内心经历的独白,引发读者对司法终极价值的思考,从而真正地回到了文章的主题——什么是司法“平庸主义”,那些放弃了司法理想的,输出的是低质量法治产品,甚至一些产品质量低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即为“平庸主义”。

掩卷长思:力透纸背的司法本色

“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正是从这篇文章起,我开始认识本书的作者,进而关注他的自媒体账号,并阅读了多本他的出版物。在作者刘哲的系列作品中,他的司法观一直是有序统一的,即厌弃那种机械套用法条——僵硬适用和解读法律,而是用一种几乎“苦口婆心”般的语气,来鼓励每一位司法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将人性中的善意与温柔,融入所办理的案件中。用书中的原话来总结就是:“我们办的不是案子的流程,以及累积起来的任务量,我们处理的就是一个一个人的人生命运。”你几乎可以在本书中的每一篇随笔文章中提炼和感悟出作者的这份良苦用心,并且可以在许多文章中看到作者在工作中对这些观点进行反复打磨和思索的过程,它们提示着你,要不断反思在新的法治时代,自己的司法价值观是否足够先进和人性。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位司法工作者,那么有机会,推荐你打开这本《司法观》,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和作者展开一场精神上的交锋,从他的观点输出里,打开自己对司法工作思考的灵魂大门。如果你不是一位司法工作者,那么也推荐你打开这本《司法观》,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笔历练、深入浅出,更是因为通过这本书所阐述的故事,你可以透过它感应到许许多多像本书作者一般的一线司法工作者们眼里的温度、手里的热度以及内心的深度。

(作者微信公众号:检姑娘讲故事,微博/知乎/B站号:检姐姐)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新书速递

本书是刘哲检察官2021年最新推出的一本随笔集,被誉为“法治启蒙的另一种可能”。作者认为:任何真正的成就,一定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没有捷径可走。长期主义是一种延迟满足,是对未来更大的想象力,也是对司法进步的更大期待。多年来,作者笔耕不辍,这已是他撰写的第六本法律随笔集。通过“写作的价值”这一板块,读者可以和他一起回首创作的心路历程,从原因、灵感、准备、心流状态、言之有物几个角度,与之展开同步复盘与思考。值得回味的是他在书中袒露的带教思路:愿意放手、教授方法,不执着于技巧,以长期主义培养从业者的创造性。(文/小野)

书名:《司法的长期主义》

作者:刘哲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刘哲主义工作者
A band-pass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with polarization rotation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新写意主义
骑车别任性
Possible nodeless s±-wave superconductivity in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近光灯主义
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