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学习研究

2021-07-28何隽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混合学习学习共同体

何隽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1-5640-8187

摘  要: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混合学习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生态角度去探究混合学习中,教育者、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讨论学习空间的内涵,提炼出学习空间有效拓展的举措和方法,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良好生态环境,以期改善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保证课程学习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进化,培养学习者知识构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生态  混合学习  学习共同体  学习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c)-0226-04

Research on Blended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Take as an Example

HE Jun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144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hybrid learning mo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ors, learner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blended learning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space, refines its effective expansion measures, and constructs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y, so as to improve learners'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effect, and ensure the dynamic balance of curriculum learning ecosystem And sustainability, to cultivate learners' ability to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Learning ecology; Blended learning; Learning community; Learning space

教育生態将课堂作为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来研究,发现它不断进行信息和能量的流动,存在动态平衡,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和可持续进化等特征。

国内混合学习定义的提出,以何克抗教授的比较有代表性: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有一门《动画特技制作》是技能和创意并重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知识目标可在传统线下课堂达成,能力和素质目标则需配合线上学习达成。本文基于生态学视角,结合混合学习研究本课程中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1  学习新生态

教育原生态是以教育者为主、学习者为辅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动画特技制作》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如教育者考虑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对知识点重复讲解,会造成课堂信息容量小的情况。如忽略学习者间差异,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又会造成部分学习者无法摄入全部信息的损失。且在原生态中,学习者亦步亦趋,易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阻滞系统信息由教学者向学习者流动。

教育生态在新技术的辅助干预下不断调整发展,形成学习新生态。[1]新生态的学习共同体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者主导,形成教与学模式的重构。《动画特技制作》课程基于学习新生态,关注重点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的平衡关系[2]。教育者在线上学习空间提供预习信息,在线下课堂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教学,课后还可根据学习者的课堂反馈和掌握程度,在线上上传可供复习巩固及举一反三的信息资源。新生态大大拓展了课程的信息容量,且拓宽了学习者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推动信息流动,内化为学习者的能量。通过学习者的认知变化,不断刺激教学者提供更多信息流向学习者,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3]。这种形式综合了线上资源丰富的优点和线下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可避免原生态中的问题。新生态的学习环境包含了线下和线上学习空间,体现了混合学习的思想。

2  混合学习

由何克抗教授的混合学习定义可见,它不是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也不是放任学习者盲目到网上寻找学习资源,需教学者对两种学习方式进行优选配比,有的放矢[4]。

《动画特技制作》课程是重技能的课程,操作的技能需在线下课堂直观展现。本课程还要求学习者有创造性,需多渠道多方式去开拓他們的眼界,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就需线上学习补充。

在学习过程中,较好的互动可以使学习者受到启发,提问、讨论和分享等属于线上线下都可开展的互动形式。线下教学者及时给予学习者精准高效的指导,学习者之间互助和交流经验,带来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可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线下课堂的现场讲解只能在短时间内惠及有限学习者,而线上互动的内容存在时效更久,可解决学习者的共性问题,更能启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把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实现信息在系统中顺畅流动,促进学习者培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

3  学习空间及拓展

3.1 学习空间

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生态,重点是研究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利用。《动画特技制作》课程选择实际工作环境中遭遇到的问题引入线下课堂,引导学习者在课上即时交互。线上选用超星公司的泛雅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库上传、班级管理、作业和测验、讨论区、统计等功能,在课程目录中可以插入音视频、动画和带图文档等内容。平台只是学习环境的一方面,《动画特技制作》课程还以学习者为主的角度考虑学习空间内涵建设。本课程的学习者是高职学生,共同体成员较单一,个人能力起点有差异。线下课堂,有教育者的主导,学习者可随时被触发心灵。但在线上学习空间中,由于教学者无法面对学习者进行阶段性点拨,他们学习动力不足,未必完成任务;且一切依赖于语言文字的反馈都有延时,阻滞信息流动,造成失衡状态[5]。作为线下的补充,需设计出具有层次的学习空间,例如本课程在平台上陆续上传了107个视频教程、33个文档教程、58个动画特效源文件和若干特效插件,符合一般学习者的能力起点。起点低的学习者通过线上资源回看,跟上学习进度;起点高的学习者探索未知,得到提升。教学资源将根据学情不断更新,注重激励和过程考查机制,比如为把控学习过程可利用平台讨论、作业和测试等,这些都是为学习空间注入新信息,是生态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组织状态。总之,学习者通过此平台的学习空间摄取信息,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将信息内化为能量,完成任务向空间输出信息。

3.2 学习空间拓展

学习者的需求与学习环境之间无法完全平衡,因为在教学者设计的学习空间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信息资源都有限。现今社会,创新创意层出不穷,光依靠教学者去建设信息资源,跟不上信息更新速度,就要考虑学习空间的拓展。这就必须关注高职类学习者的心理、环境和兴趣等因素。《动画特技制作》课程的部分学习者自我评价低和学习积极性低。他们没有明确目标或盲目从众,学习比较被动。根据以上情况,教育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学习生态中,培养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对职业的认知。线下可以鼓励学习者随教学者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制作中,能力达不到的可仿做以往案例,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和学习。

线上学习空间的拓展,也要从此类学习者的主动性出发,关注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年龄一般在18~22周岁,对世界有自己的关注方式和认知途径,有个名叫bilibili的网站(简称B站),受到这些学习者追捧。二次元文化、弹幕、番剧、up主、点赞、投币等名词对他们来说耳熟能详。表面上这是个看动画片的网站,实际上B站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专业用户自制内容视频观看和上传的网站,22个分区之一就是“知识”,在这里普通人都可作为up主上传视频,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其他来自无论何处、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交流和互动。分享视频源自于把自己擅长某领域的知识技能分享给他人。这种形式特别像翻转课堂,检验视频上传者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度。这样的学习型网站非常符合学习空间的定位,信息资源丰富,与网站上学习者或up主交流,相当于把他们也纳入学习共同体,拓展其成员的层次和范围。B站上多元化的知识生态中也包含相当多数量的特效制作类教程。

《动画特技制作》课程中,教学者在线下课堂推荐B站的学习视频,引导学习者主动从网站教程中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鼓励他们积极观看视频和发表弹幕,完成学习生态中信息摄入和输出的过程。教学者进一步鼓励和帮助部分学习者在学有心得的情况下,化被动为主动,制作一些视频发布在网站上,体会到自我信息输出,受到好评和打赏的感受,这种体验可以改善学习者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对课程信息的掌握。教学者还将其他学习者分组,辅助完成一些文字整理和素材收集工作,让他们在参与的氛围中受到启发。学习者不再满足于信息的摄入,而追求输出的快乐,其创造力就在学习空间的拓展中体现,知识构建[6]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由此提升。学习空间拓展的作用由此显现,如表1所示。

教学者由知识提供者,拓展为助学和促学者。在这充满共享和协作的教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信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序流动甚至增长。类似甚至更强功能的学习空间,还待教育者在教研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所以不论线下还是线上学习空间的拓展,也是学习者知识构建方式的拓展,在学习样式下功夫,开放学习生态,使其持续进化。

4  实施效果

(1)研究对象和环境: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动画特技制作》课程在2019年对2018级动漫制作技术专业1个班授课,总人数为37人。2020年对2019级1个班授课,总人数为29人。学习者即以上2个年级学生,均配置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课堂教室为多媒体机房,与外网相连,具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环境。

(2)教学过程:18级主要采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泛雅平台线上数字资源可供学生查看。19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线下针对性教学,配合泛雅平台上成体系的教学视频和PPT等资源,可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讨论、作业和测试等,教师引导学生在B站观看和评论学习视频,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他们录制和发布视频进行拓展学习。

(3)结果分析:为了检验混合学习对课程改革的效果,将2个年级的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对比。18级平均分为68.7,19级为74.3,且19级分布在各分数段的的百分比,中等、良好、优秀占比明显大于18级,不及格和及格占比都有下降。说明混合学习确实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空间的拓展显著改善了中等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1所示:

5  结语

混合学习已成为高职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动画特技制作》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习共同体的进步。研究混合学习从生态角度来看,主要是研究学习空间的内涵,把它从有限扩展到无限,表现出学习生态系统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和可持续进化的特征,维持动态平衡,推动能量和信息在系统中良好有序流动。另外,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能力也在适应开放的学习生态中逐渐延展,为将来适应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书生.学习新生态:构建信息化学习力[J].苏州大学学报,2020,(1):1-8.

[2] 谭阳,秦昱.基于工作室的小生境学习环境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4),28-30+34.

[3] 刘亮亮,李雨锦.美国中小学STEM学习生态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0),113-119.

[4] 吴焕庆.创客式教育:创客教育从边缘走向融合之路[J].现代教育技术, 2020,30(1),121-126.

[5] 谢雨彤.高职学生信息化英语自主学习生态环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04-306.

[6] 陈焱.虚拟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自我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混合学习学习共同体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