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浙江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2021-07-28江山王晓军汪勤芳周铁锋吕晓菡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浙江省乡村振兴

江山 王晓军 汪勤芳 周铁锋 吕晓菡

摘 要 创新是引领内涵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加快浙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创建,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聚焦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详细分析当前浙江深入实施乡村战略对农业科技的新需求,并从持续优化农业科技供给方向与体系、推进农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科技振兴乡村示范浙江样板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乡村振兴;路径;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85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是影响国计民生、农民生活的重大决策,是我国重大的历史任务[1]。乡村振兴战略从政治、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内容涵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经营和管理多个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城乡融合[2],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基本制度入手,实现乡村生产要素与空间重构,完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接轨。浙江省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地[3],作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浙江省坚持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之路,规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高技术农业、培育农业创新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浙江省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面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依靠科技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面剖析浙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影响因素,构建浙江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运行机制,提出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4-5]。

1 浙江省农业产业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现状

浙江全省共有村民委员会20 402个,农村常住人口1 755万,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较好的省份之一[6]。2019年,浙江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 355.25亿元,比2013年增长18.25%,年均递增3.04%;农林牧渔各业增加值为2 135.25亿元,比2013年增长19.47%,年均递增3.24%[7]。在浙江区域农业生产中,谷物生产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蚕桑、茶叶、柑橘、油菜、食用菌、竹笋和中药材等。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92.15万吨,每公顷产量达到6 058 kg;蔬菜(含食用菌)、肉

类、水果、水产品等产量分别达到1 903.09万吨、63.73万吨、744.11万吨、600.40万吨[7]。

近年来,浙江省以现代农业供给侧、供应链为切入点,重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拓展。以浙江省休闲农业产业为例,全省休闲农业产业从小到大,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已从单纯的“农家乐”逐步发展为整村整镇抱团发展的民宿经济[8-9]。仅2019年,浙江省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达442.7亿元,接待游客2.5亿人次,成为浙江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浙江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需求的特点

2.1 产业兴旺亟需农业科技引领

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强大推动作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10]。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区域需求结构持续升级为现代农业内涵发展带来新动能。现代农业生产范围不再局限于粮油、蔬菜等大宗农作物和生猪等畜禽养殖生产,浙江省以茶叶、桑蚕、食用菌、蜂产品和花卉苗木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浙江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迅速,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和趣味农业等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此外,农产品品质结构层级拉大,优质、安全、营养和绿色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浙江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种类、质量、功能、目标在不断丰富,对农业科技供给提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需求:既要保障粮油、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供给,也应提供茶叶、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技术;既要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又要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农文旅”一体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涉农新业态、新产业及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相关技术支撑[11]。

2.2 生活富裕需要农业科技保障

实现生活富裕,关键在于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浙江省通过万元农民收入新增工程,积极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876元,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1∶1,收入差距连续7年持续缩小。但是,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1)要依靠科技创新,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通过挖掘當地潜力资源,发挥地域特色,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2)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培育乡村非遗、文创产品等具有地方特色、蕴含乡愁记忆的新产业新业态,紧紧依靠农业科技快速集聚农业产业结构中人才、资金、技术、平台等资源与要素,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快速迭代升级,为农村居民步入生活富裕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12]。

2.3 绿色发展需要农业技术支撑

浙江省作为“资源小省”山多地少,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浙江省较多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依靠传统的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近年来,浙江省围绕“生态兴农美田园”“安全放心美生活”,全面确立了“一控两减四基本”农业绿色发展体系,深刻践行“两山”理论[13]。

浙江省的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畜牧业、种植业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浙江省内畜禽养殖场治水、治气工作开展存在不平衡,畜禽养殖场臭气治理明显滞后。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共收到352件投诉,其中75%就涉及臭气。同时,肥药持续减量的难度不断加大,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投入成本较大,短期内生产效益不明显,影响主体绿色发展的自觉性。畜禽养殖场臭气治理、肥药持续减量、高效环保农药替代、绿色防控技术等农业绿色发展具体措施迫切需要更多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14]。同时,农业绿色发展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必须依靠配套成熟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降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总体成本,进一步激发绿色发展内驱动力。

3 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浙江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浙江农业科技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浙江省分流、改制了一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发展了农业企业科研力量,科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持续壮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但对照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仍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

3.1 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存在偏差

浙江省按照行政区划实行分层、逐级设置各级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这种农业科技组织设置方式导致浙江省农业科研机构存在条块分割等问题,各级涉农科研院所内部“大而全”“小而全”,学科专业及研究项目设置重复、研究力量分散,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这样设置的科研机构组织体系,导致浙江省有限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分散,投资效益低下。虽然总体上农业科研经费投入较大,但是单个项目资助额度的薄弱导致农业科研只能进行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难以产生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15]。

同时,随着浙江省农业农村不断跨越发展,农业科技需求日益多样化,浙江省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多以粮油等大宗农产品技术创新为主,虽经几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完善,但创新力量布局和学科结构仍偏重于传统产业和传统学科,在农业区域规划、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农产品转化增值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技术、农业电子商务及农业品牌运营管理上等乡村振兴急需专业技术有效供给存在短板,对现代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度不强。

3.2 农业政产学研深度协作需要加强

目前,浙江省农业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和龙头企业等政产学研实施主体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且各部门主要是结合自身的职责开展科技服务,目标导向不一致,利益诉求也有差异。以科研项目为例,科研项目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设立,且主要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承担,而科技人员的诉求是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成果认定及标准编制,忽视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示范。同时,目前浙江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和龙头企业等农业政产学研四方实施主体之间的协作与联系不够紧密,农业政产学研四方主体在“互联网+”农业、“农文旅”一体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跨界融合农业等浙江农业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合作深度与广度存在不足,农业政产学研深度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16]。

3.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内涵发展需要加强

近年来,浙江省众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将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当作“强校之路”“立院之本”来抓,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与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投身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其他学科、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差异较大,激励政策往往偏重于成果产出数量与层次,忽略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农业产业内涵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之间的深刻互动关系[17]。

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方式是在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基础上建立的,适合满足于传统分散经营农户的技术需求,即在农业区建立农业示范田,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点观摩方式加快技术推广,采用的是“成果创新-集成示范-转化推广”的路径和模式。这种推广模式多适合常规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而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技术成果的转化必须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浙江省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地,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

4 浙江省加快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路径与对策

针对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需求的变化,结合浙江农业科技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浙江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增强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为全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更好引领浙江乡村振兴。

4.1 持续优化农业科技供给方向与体系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面向需求的创新体系,全面激发主体的创新活力。1)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加快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产出为目标,责权利清晰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构建小城镇协调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2)加强农、科、教的融合,支持建设一批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和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平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和广大农民[18]。3)重点推进科技要素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向生产一线集聚,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精准供给。进一步优化科技特派员等新型科技人员服务农村体制机制,科技特派员选派专业向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电子商务和创意设计等领域拓展,服务领域从农业一产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链后端延伸,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能力。

4.2 推进农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创新支撑引导创业,以创业激发推动创新,是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特点。1)要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创新人才与乡土创业人才紧密结合,建立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等学校及农业龙头企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到乡村基层和中小企业挂职、兼职及离岗创业制度,形成上下贯通、产学研用紧密衔接的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实现价值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统一。2)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业人才、乡土人才、职业人才“四类人才”分层分类进行培育,培养区域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支撑人才[19]。3)通过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乡下乡创业青年、乡村致富能人的职业技能、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和市场运作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综合能力培训,培育一大批合格的乡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地应用新技术,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出满足广大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乡村产业加快振兴。

4.3 加快打造科技振兴乡村示范浙江样板

浙江省作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需要进一步围绕乡村振兴目标,积极创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探索“项目+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单位+龙头企业”等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同时,重点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规模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循环农业、康养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和产村城融合发展。此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业科学、区块链、大数据、生物制造及农业区域规划等多学科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让软科学与硬技术有机结合、技术支撑与农业品牌交相辉映,形成以技术为主导的综合配套的支撑体系与农业新技术成果包,实现创新成果与农业产业有序对接,创建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打造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多功能全产业链提升、全价值链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引領和技术辐射

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01-02.

[2]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04):637-650.

[3] 俞滨,汪卫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J].浙江金融,2021(04):76-80.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胡豹,许佳凤.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的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08):1302-1306.

[5] 孙景淼.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子[J].行政管理改革,2017(07):4-9.

[6]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7]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8] 李宝值,张世云,黄河啸,等.强化乡村振兴要素支撑的浙江实践与经验启示[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446-2449.

[9] 孟刚.聚力建设大花园 高质量打造“诗画浙江”[J].浙江经济,2018(14):11-12.

[10] 田宗轩,谭兴和.改革创新提供动能推动乡村产业兴旺[J].农村实用技术,2021(03):32-33.

[11] 姜斌.探索农业发展新业态,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8.

[12] 曹莉丽.农文旅融合助力浙江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08):99-101.

[13] 秦书生,杨硕.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J].理论学刊,2015(06):4-11.

[14] 毛小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与路径[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02):384-385.

[15] 张伟,马永鑫,孙建军,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06):24-27.

[16] 杨阳,李二玲,王琳.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中国农业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科学,2019,37(10):1690-1699.

[17] 李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其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08):9-10.

[18] 孙康泰.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现状分析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21(04):68-71.

[19] 孙露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4):51-52.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浙江省乡村振兴
欢天喜地过大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