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离制度的诞生

2021-07-28纳扬·昌达顾捷昕

现代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种痘阿兹特克马赛

纳扬·昌达 顾捷昕

黑死病对公共卫生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世界上第一条要求乘客隔离的命令发布于1377年7月27日,发布者是拉古萨(今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的威尼斯殖民当局,地点则在达尔马提亚海岸。开始时,当局规定,来自受瘟疫影响地区的人必须度过30天的隔离期,后来隔离期延长为40天。“隔离”一词由意大利语“四十天禁令”演化而来。“由于14世纪中期暴发的黑死病”,乔治·罗森写道:“意大利、法国南部及其相邻地区创建了一套卫生控制制度对抗传染性疾病,其中包括观察站、隔离医院和消毒程序。文艺复兴时期和之后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沿用并发展了这套制度,而且它至今仍是公共健康规定中的一部分,只是其形式更严格、更具体。”

但是隔离制度未必总是奏效。1720年春天,一艘来自地中海东部的小船载着几个染上瘟疫的人,出现在里窝那,当地人禁止小船靠岸;它又来到马赛,依然被拒之门外。这只船在地中海上漂流数月,并在特里波利短暂停留,然后来到法国的土伦港。在土伦港,许多乘客贿赂负责隔离的人员,混进市内。很快,土伦发生瘟疫,然后马赛也受波及,数十万居民中有一半人死去。马赛灾难之后,人们更严格地执行隔离制度,而且试图限制或禁止中东布料贸易。于是,印度和欧洲的海上纺织品贸易日渐繁荣。

全球化(指的是人类社群之间加强交流和联系)曾造成一场巨大浩劫,即欧洲人把疾病传染给新大陆上的印第安人,而后者根本没有免疫力,无法抵抗这些病原体。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领一小队人马成功击败人数众多的阿兹特克人,原因就是,科尔特斯还带着非洲奴隶,这些奴隶携带的天花病毒让阿兹特克人病弱不堪。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由于仅有阿兹特克士兵染病,阿兹特克人认为,这证明西班牙人崇拜的神更有力量。因此,科尔特斯带领的散兵游勇轻易降服了约1250万之众的阿兹特克帝国。天花在墨西哥暴发,一路传播到危地马拉,而且继續南下,于1525年到达位于今日秘鲁的印加地区。1563年,葡萄牙殖民者把天花带到巴西,多个原住民部落因此绝种。”病毒继续往北传播。1500年,在今日美国境内,约有200万原住民。1700年,原住民人口降至75万;到了1820年,原住民人口仅剩32.5万。

奴隶贸易和帝国征服把天花传播到陌生的地方,天花的治疗方法也从一个国家流传到另一个国家。天花接种的做法被称为“买天花”或“种痘”。据说,公元前1000年,印度人开始种痘。这种方法首先传入中国西藏地区,约1000年左右,又由中国四川地区寺院中的僧侣传至中国其他地区。17世纪中期,商队把种痘知识传入阿拉伯、波斯和北非,整个奥斯曼帝国,老百姓普遍采用这种方法预防天花。18世纪早期,英国驻君坦丁堡大使夫人玛丽·蒙塔古本人就是个天花幸存者,她给自己的儿子种痘,并把这种方法传入英国。

爱德华·琴纳用牛痘患者的脓液为人接种,避免了更严重的天花感染。1798年,琴纳著书详细介绍这一程序,他借用拉丁语词“奶牛”发明“牛痘”一词,并将这一过程称为“种痘”。188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为了纪念琴纳,把“种痘”一词的词义扩展为“接种疫苗”,意为任何一种能够对可传播疾病产生免疫的接种。疫苗接种技术自那以后拯救了亿万生命,也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状况——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医药发明。海斯曾指出:“在现代公共卫生消毒制度、疫苗防治原则和实验室产品治愈力量(其中抗生素更是引发轰动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各种不同的传染性流行病的威胁貌似渐渐消失。”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流动》)

猜你喜欢

种痘阿兹特克马赛
破布木属植物与阿兹特克蚁——自然界中的投资收益理论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广州普种牛痘的城市记忆
阿兹特克人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北方城市对天花的预防
——以保定市为例
中国特色的“山马赛”,你到底了解多少?
相依为命的蚁栖树和阿兹特克蚁
起源时间与传说流变:种痘术早期发展史二题
阿兹特克迷宫
清初天花对行政的影响及清王朝的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