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普种牛痘的城市记忆

2021-12-23

关键词:天花卫生部广州市

李 剑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接种痘苗以消灭天花,是全国范围的统一行动,产生了显著效果。《南方日报》留存了1950—1953年广州普种牛痘的连贯记录,相关报道达40 余篇,为考察城市防疫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是考察这段历史重要的地方文献。研读这些报道,可以窥见各级政府决策、医务人员和民众的响应、可复制的组织经验等诸多内容,并借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城市防疫工作的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春天的牛痘接种

(一)1949年初华北疫情的警示

1949年,正值天花的流行高峰年份。1949年1月,先是河南安阳出现天花疫情[1];1月下旬,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河北平山天花疫情日渐严重,引起华北人民政府和北岳专区的注意[2]。在随后召开的华北区全区卫生会议上,实行普遍种痘以防控疫情被列为工作重点[3]。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迅速组成40余人的防疫医疗队,于2月26日携带大批痘苗赴平山防疫及治疗,其工作目标就是“全县”无论小孩、大人都要点种牛痘”[4]。3月初,平山疫情得到基本控制[5]。此次疫情还波及晋城[6]、石家庄、聊城等地[7]。河北张家口则在3月完成了4 万多重点人群的接种[8]。为此,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于4月发出《实施种痘指示》,要求全区开展种痘工作,规定“城乡居民13岁以下儿童应种到40%以上,小学校、幼稚园、工厂、矿山等集体场所应种到70%以上,天花流行地区,应强制接种到90%以上。”[9]随后,企业工人和地方民众开始免费接种牛痘[10-11]。12月,京津唐发现天花病例,北京市也开始普遍接种牛痘[12]。

实际上,除了天花,这一年也是麻疹、白喉、流脑等传染病的流行高峰年份。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49年10月底,起自察北的鼠疫曾直接威胁北京,在苏联医疗队支援下开展紧急防控,疫情得以扑灭。这一系列事件给领导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卫生工作安排和决策造成影响。

(二)新政权的政策选择

1949年10月,首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讨论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1950年工作计划大纲》,对卫生工作做了全面规划。其中的首要工作,就是防治鼠疫、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关于防治天花,该计划大纲提出:“大量制造痘苗,施行普遍种痘,发动和组织一切医药卫生人员(包括中医)参加种痘运动,并拟有计划地训练种痘员,痘苗及种痘用具均由政府拨给,为人民免费种痘。”并提出,“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制订传染病预防条例草案,以便明年更好地管制传染病”[13]。

经中央卫生部的推动,1950年上半年各地积极开展防疫工作,卫生部和各地组织了63个防疫队共3 800 余人分赴疫区,开展防疫和治疗,有效遏止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其中,防治天花是1950年春季防疫工作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上半年约3 654万人接种了牛痘[14]。

(三)1950年春季重点人群种痘

1950年1月6日,广州市卫生局发出通告,自1月10日起在该市开展免费种痘,重点人群是12周岁以下儿童[15];《南方日报》随即公布了全市各区数十处免费种痘机构的地址[16]。为做好组织工作,该市卫生局于8日下午召集全市各医院医师、社会开业医师、兽医师、助产士等600多人在市府大礼堂开会,市卫生局李达潮局长做了动员,安排有关工作。“免费站除痘苗由政府供给外,其他火酒、药棉、痘刀等由各站自备。巡回种痘站则一切痘苗及用品,均由政府供给。巡回站主要负责机关、团体、学校等的工作,工作要每五天报告一次。”[17]

1950年1月10—25日,经过668 名医务人员和31 间医院的共同努力,广州市90 559 名12 岁以下儿童接种了牛痘。种痘效果也非常明显,1950年上半年该市仅有3 例发病,无1 例死亡[18]。通过春季种痘,广州市形成了新的防疫工作机制,为此后更大规模的普遍种痘工作提供了支撑。

1950年1—2月,各地疫情依然严峻,其中以天花、流脑、麻疹为害最烈。当时,粤东的汕头市已出现天花疫情。为配合开展防疫工作,广州海港检疫所通告市民,自1月7日起,往来广州—汕头的旅客须持有效种痘证书方得通行[19]。广州市卫生局随后恢复了疫情报告制度[20]。规定各医院、诊所凡发现甲种传染病(天花、霍乱、鼠疫)或疑似病例,须于24 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18]。2月10日,中央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发布《关于开展军民春季防疫工作给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队的指示》[21]。3 天后,《南方日报》转载了该指示[22]。为防止疫区扩大,2月18日,更多方向的旅客被要求持有种痘证书[23]。经各地积极防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月17日,中南区已有效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24]。

二、广州市首次秋季普遍种痘

(一)秋季普遍种痘的组织宣传

1950年8月,首届全国卫生会议在京举行,“预防为主”成为此次会议确立的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更大规模的种痘工作随即展开[25]。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1—8月全国天花发病44 211 例,病死7 765 例[26]。10月,上海市出现严重天花疫情,引发中外关注[27]。10月16日,中央卫生部颁发《种痘暂行办法》,将免费接种人群扩大至全人口[28]。18日,政务院指示开展全国性的秋季种痘运动,以期在三年内扑灭天花[26]。

实际上,广州市卫生局1950年9月底已着手准备当年秋季种痘工作[29]。10月17—19日,广东省卫生厅召集全省各专区卫生科、院长举行会议,决定将中央下拨的32.5 万千克大米全部用以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尤其是健全区级卫生组织,以保障防疫任务的实施[30]。10月27日,广州市防疫委员会召集会议,研究部署秋季种痘工作。会上,讨论了广州市卫生局制订的《一九五零年秋季种痘实施计划》《种痘人须知》《秋季种痘各区工作人员组织及指导方法》等,议决广州市秋季种痘自11月1日起,在该市邝磐石、中大、图强、中央、市立、方便、两广、韬美、博济、柔济、红十字会、妇孺、赞育、黎铎、福宁等16间医院设站,免费种痘。11月5—25日全面开展种痘,会议还对不同人群种痘工作做了安排[31]。

为配合全市种痘运动,《南方日报》将其《卫生》专栏的第2期辟为“种痘专号”,邀请梁尚博[32]、王兆霖[33]等撰写科普文章,提高民众对天花及其预防措施的认知。与此同时,宣传动员工作全面展开。市卫生局除租用电影院、广播电台宣传外,从11月1日起,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市内各区分别召开了居民大会及防疫组长会议,各街道办事处及各区医务人员团体也出动宣传。各区中小学校自6日起也开展全面宣传,务必使全体市民加深对种痘运动的认识[34]。

基于春季种痘的组织经验,加之市区居民多已普遍种痘,广州市卫生局将秋季种痘的重点放在郊区,配备足够的人手成为关键。10月31日下午,广州市卫生局召集全市护士、助产士学校负责人举行会议,商讨郊区秋季种痘的具体实施办法,李达潮局长亲自主持。会上决定,该局负责解决交通工具,并联系各郊区防疫分会,设立种痘站,目标是完成郊区人口的80%以上,安排如下:芳村区由柔济、赞育负责;沙河区由图强负责;三元区由方便、中央负责;沥滘区由博济、岭大负责;石牌区由中大负责;西村区由国民、妇孺负责;珠江区由粤东负责;新洲区由永康助产学校负责,市局保健科派员参加[35]。

(二)秋季普遍种痘的实施

1950年11月5日,4支防疫队开赴广州市石牌、新洲、沙河、沥滘4 区,4 天后全部完成接种任务,转往三元区;计划14日前完成,再转往西村、芳村两区。一周后,负责市区种痘的中大医学院、岭大医学院、永康和图强助产学校的学生也完成任务返校。各区接种人数均达到或超过了人口的八成,四郊乡村则是第一次开展大规模接种。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接种的医学院校学生逾700人,有效地解决了医务人员不足的难题。“各校学生在工作中均能积极热情,努力苦干,从清晨到深夜,沿街挨户替居民接种。”[36]在工作过程中,种痘得到各区政府、公安分局、派出所、农会、土改工作组等组织的协助,宣传、动员工作得以广泛、深入地开展。

与此同时,市区内的种痘工作按计划进行。越秀区由16个街道办事处和市立医院、方便医院及图强医院设立了19处固定种痘站,另由国民、图强、粤东三护校及市立医院、方便医院成立了5个流动站,至12日已种痘4 万人,占全区人口的30%以上。但记者也注意到,医务人员仍不足,登记工作成了瓶颈[36]。到20日,广州市各区接种人数均已超过任务数的60%,太平区已逾80%。据称该区从10月底即开展宣传,分别召集各街组长、医师开动员会,组成由中西医师、助产士、护士等180人参加的18个固定接种站,保证全区每个街区设1个固定站,另设2个流动站。由于是逐户接种,登记工作改由各街道的积极分子承担,解决了以往登记工作脱节的问题[37]。

11月23日,广州市卫生局召开各区防疫分会负责人工作会议,讨论加强工作和布置全面检查。会议决定即日起开展全面检查,25日全面结束工作。检查组由各街办事处、派出所、医事人员组成,具体办法是,在各区交通要道设站和沿门挨户检查种痘证,发现未种痘者实行强制接种[38]。

与《南方日报》的报道有别,广州市卫生局的报告记载该市秋季种痘的起止日期为11月1日至12月15日,该市参加接种的医务人员共1 054人,医校学生1 159 人,医院36 家,17 个区共接种888 593 人,占全市人口的76.5%。其中,初种者29 666人,复种858 927人[18]。

1950年广州市春秋两季种痘,广州市接种人数合计6 336 847人。1950年5月后,广州市未再发生天花病例[18]。尤其重要的是,第一次秋季种痘形成了一整套开展全民种痘的组织方法,为此后其他防疫接种提供了工作基础。

三、巩固成果的1951年

(一)1951年的春季种痘

1951年春,仍有个别省市出现天花疫情。为巩固防疫工作成果,中央卫生部于3月18日发出《春季防疫指示》,要求各地针对天花、麻疹开展春季防疫[39]。《南方日报》于23日转载了该指示[40]。

实际上,为期25 天的广州市1951年春季种痘已于3月1日开始,广播宣传车、标语等措施一起上阵,各大医院、人民诊所、街道办事处免费接种站都挂出标志[41];广州交通检疫所也发出通告,要求进出广州的旅客、船员必须持有有效种痘证[42]。广东省卫生试验所更是积极配合,开展生产竞赛,加快痘苗生产。1—3月,该所完成了350 万人份牛痘苗的生产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春季种痘[43]。

由于组织动员更为充分,医事人员积极配合,至3月22日,广州市接种人数已达221 943 人,接近上年尚未接种的人数。换言之,广州市不到一年半,经过3次大规模的种痘工作,接种人数与该市在册人口数基本相同。1950年5月后广州市未再发现天花病例[44]。《南方日报》也喜不自胜:“经过了今春的种痘,本市在三年内消灭天花的计划,当会更有保证。”[45]1951年4月15日,春季种痘全部结束,全市接种人数共472 584 人。其中201 901 人“因去年种痘证遗失,今年补种”[46]。

(二)新的目标与部署

1951年4月,中央卫生部在京召开全国防疫专业会议,总结1年多的防疫工作,研讨如何更好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证经济恢复和国防建设。会议明确了今后防疫工作的方向,制定了鼠疫、天花等19 种传染病的防治方案、《法定传染病管理条例草案》和关于防疫工作的规章制度等文件14 种[47]。1950年,全国接种牛痘人数共5 700万人,超过国民政府时期最高纪录的8 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流行。其他传染病的流行势头也得到有效遏制[48]。至1951年夏,全国已有1.8 亿人接种牛痘,广州名列3 个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普种工作的城市之一[49]。

7月12—15日举行的广州市第二届卫生会议上,决定进一步健全卫生基层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加强防疫工作。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与发展广州市卫生基层组织暂行实施办法》《广州市传染病报告暂行办法》。这些措施对于更好地开展当年秋季种痘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50]。在广东全省,种痘人数达4 595 373 人[51]。这年10月底举行的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提出,“我们计划在今后的两年内,全国普种牛痘一次,争取基本上消灭天花。”[52]为尽早完成普遍种痘工作,中央卫生部于8月21日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及时部署秋季种痘。广东省因入秋较晚,不利于痘苗贮运,决定延至冬季进行。计划11月接种200 万~300 万人,1952年春接种1 800 万人,1952年冬完成全省普种任务[53]。

(三)1951年冬的补种牛痘

按照广东省的整体部署,广州市于1951年11月开展秋季种痘。卫生厅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机关发动当地医务人员,训练足够数目的不脱产种痘员协助进行。痘苗由省卫生厅配发各专区、市、县。吸取前两次种痘工作中的教训,此次广东省卫生厅在接种人群、手法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全面实施免费接种,杜绝人浆痘苗及各种陋俗。

广州因多数市民已种痘,广东省卫生厅指示[53]:

各机关、工厂、团体、学校:我厅曾于去年冬及今春分别动员前往种痘,已接种人数不少。曾经接种的,今冬不须再种,因此,我们今冬拟不派员接种,其有部分未经接种的,请于11月20日至30日内办公时间就近前往下列医院、诊所接种……

各机关、工厂、团体、学校如有医务人员可以自行接种的,如需种痘,请将所需数量告知,或致函派员来厅洽领,我们当如数供给。

至此,除极少数漏种的市民外,仅余数量有限的新生儿,广州市的种痘工作基本告竣。1952年卫生部仍分春、秋两季组织种痘,预定全国种痘2.6 亿人[54]。照此安排,至1952年底,全国人口实现普种一次,基本消灭天花已指日可待。广州市春季免费种痘时段在3月19—31日,重点是新生儿、漏种者及新移民[55]。

广东省普遍种痘工作重心也转向乡村,主要采用少数民族卫生工作队深入山乡村寨重点补种的办法[56]。1950—1952年,广东累计种痘三千余万人次,基本完成全省普种牛痘工作。全省天花病例从1949年的数千例降至1952年的1 045 例、1953年的16例、1954年上半年的4例,1954年下半年起未再见天花病例[57]。到1952年,普遍种痘的成效已充分显现。较之1950年,1952年的天花发病率已下降90%[58]。巨大规模的防疫工作和显著成效,曾让调查美国在中朝实施细菌战的国际科学家们惊叹不已[59]。

作为华南最大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3年时,广州市已成为全国3 个普种牛痘、未再现天花病例的城市之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城市防疫工作的范例。从1949年底专家估计用10年在全国范围消灭天花[60],到1951年4月全国防疫专业会议举行时,将这一计划缩短为3年,基本消灭天花的信心已大大增强;1950年代初全国普种牛痘所显现的非凡成效,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所擅长的社会动员的巨大威力,从而给了卫生部更快消灭天花的信心。通过广播、报纸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自上而下的周密组织,中、西医务人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广州市等城市创造了可复制的组织经验,使天花成为中国最早得到控制的烈性传染病,也为成功开展其他防疫工作奠定了基础。1956年卫生部制定卫生事业12年规划时,“提前消灭天花”已成为可预见的目标[61]。

猜你喜欢

天花卫生部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浅谈软膜天花
可怕天花如何感染人类?
天花开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