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文化交流史之东学西渐

2021-07-28

现代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耶稣会欧洲人动植物

东学西渐指16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主要包括中医、天文、纺织、陶瓷、冶金、动植物,以及儒道文化等知识与技术在西方的传播。这些交流对欧洲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来华。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深入研究中国典籍,并与文人广泛接触,不仅促进了欧洲宗教、科学、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西传欧洲。

当时欧洲科学家和学者也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颇有兴趣,并进行介绍和研究,如17世纪80年代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科学家到中国进行调查研究。1687年,洪若、白晋、张诚等5人到达宁波,除传教外,还在中国进行考察研究,包括天体和气象观测,动植物与矿物调查,以及研究中国天文学史、地理学史、自然史、医学、艺术史和工艺史。来华法国耶稣会士撰写大量的书信和著作,出版有《耶稣会士书信集》《中华帝国通志》和《中国论丛》,被誉为有关中国的三大名著,成为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科学家讨论中国科学文化的资料来源。

中医知识向西传播。中医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亚于西医,这是欧洲人接受中医的原因所在。对中医的系统介绍,大约从17世纪中叶开始,来华耶稣会士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医生起到重要的作用。起初西传的是脉学和针刺术,到18世纪,还部分翻译宋慈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脉学的相关论著。又如中国的人痘法(即种人痘防天花)在明末清初已相當成熟,1688年俄罗斯专门派医师到北京学人痘法;1717年传入英国,进而传至法国和其他欧洲各国;1721年传入美国。欧洲人还对中医治疗性病(梅毒)感兴趣,对养生术也颇为关注。

中国天文知识西渐。中国数千年来进行了大量天象观测,这些观测记录有助于探索天体的演变规律,对近代天文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对中国天文学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大量手稿寄回法国,引起欧洲天文学家和学者的广泛重视。19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德朗布尔及毕奥等人,都曾对中国天文学史进行研究,认为长达2000年对黄赤交角变化、彗星回归周期、流星观测等的记录,都有应用价值。

丝绸、瓷器等制作技术西传。18世纪之前,中国丝绸、瓷器制作工艺高超,质地优良,欧洲同类产品无法与之媲美。来华耶稣会士为了满足欧洲人改进工艺的需要,特别是为完成法国政府的考察计划,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如殷弘绪等在江西景德镇传教时,对瓷器原料和制造工艺进行了详细调查。内容涉及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冶金等技术,他们绘制大量的图谱,记下工艺流程,寄回法国。这些图录有许多保存至今,是研究18世纪中国工艺和技术发展的重要资料,可据此复原中国古代已失传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冶金术西移。大约在16世纪末,中国白铜已输入欧洲。1688年英国伦敦出版的一本书中已提到它。欧洲来华耶稣会士在云南见到镍白铜,并加以介绍,1735年刊登在杜赫德撰写的《中华帝国通志》中。从18世纪起,镍白铜大量出口欧洲,促使欧洲人开始研制镍白铜。19世纪上半叶,镍白铜在欧洲大量生产。关于锌的研制,中国、印度、波斯和欧洲,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交流。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贸易频繁,许多金属输入欧洲,欧洲人开始研究仿制的方法。18世纪还有英国人到中国,打听从菱锌矿炼锌的方法。

动植物及其知识西迁。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起,有许多欧洲人在亚洲、美洲和非洲进行探险活动,其中,一些博物学家参与了对当地动植物情况的考察,他们来华后把中国的珍稀植物和种子带到欧洲进行栽培,大大丰富了欧洲的植物品种。中国的动植物知识也大量西迁欧洲。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等著作中,引用中国《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古籍的动植物资料近百处。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编者:《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

猜你喜欢

耶稣会欧洲人动植物
动植物新视界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宗教与文化的对话
16、17世纪罗马教宗拖欠日本耶稣会年金问题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
有趣的动植物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把动植物当“人”写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