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鸡娃”怪圈的背后,是家长们的进退两难
2021-07-28邱晓羽
邱晓羽
近日,不断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学习的“鸡娃”一词频频出现在热搜上,而且还引出了一条层次分明的鄙视链。
像《小舍得》中智商140的米桃就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自鸡娃”,以学科教育为主的田雨岚紧跟其后,属于第二阶梯的“荤鸡”;南俪夫妇那样,以“素质教育”为主,想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则被称为“素鸡”。
最后还有一种是,在“荤鸡”和“素鸡”双重夹击下,被迫开始随大流,却发现起步太晚,于是陷入巨大焦虑中的“鸡无力”。
作为一部以教育题材为主的现象级影视剧,《小舍得》所引发的共鸣,其实就是将鸡娃鄙视链裸露向外,然后直击了每个层级的痛点,从这个方面看,它迈出了很大一步。
然而,现实往往比影视剧更残酷,就像80后母亲童雅陈述的那样:很羡慕米桃,内心向着南俪,但终究在被逼着成为田雨岚,可拼了命的努力,依旧一身泥泞,不知何时才能放过自己和放过娃。
教育从来都充满了复杂性,父母、孩子、教师,在这场盛况空前的“鸡娃”角逐中,他们是如何开始的?对“鸡娃”有着怎样的想法?“被鸡”之后,他们过上了怎样的人生。
“被鸡”16年后她成了职场螺丝钉
阿兰在自己30岁时,终于从内心接受了“人,生而平凡”这件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它意味着,那场与 “普通人”声嘶力竭的叫板宣告了终结。
5岁练芭蕾,练到韧带拉伤导致错过市内比赛的那天,阿兰从母亲的眼睛里看到了深深的指责,从此便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小学三年级,她已经有了语数外3门补习课,还有钢琴、声乐、芭蕾3个兴趣班。那些老师每个都是母亲拜托各种人,花上万块钱请来的,就算不喜欢,也得乖乖去上。
那样过了3年,她顺利升到重点初中,但真正的战争才刚开始。月考、季考不得低于年级前十;拿到国际游学名额;钢琴练到8级,这些KPI,她都得完成。
然而,几座高山,她拼了命也没翻过,美国倒去了,但其实也是交钱去的。游学结束后,母亲又对她下了命令“华尔街好美,你以后就去那工作。”
华尔街虽美,可“华尔街之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30岁的阿兰,如今成了互联网大厂的一颗螺丝钉,有些存款,但依然买不起房。
“鸡娃”不会轻易被改变,但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漩涡中,看清方向、找到自己。
高三那年,她就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吃药,母亲的计划被搁浅,她只考上了国内一所普通大学。
如今大厂的工作也是靠几年的工作经验换来的,职场处处是围城,这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她接受了现实,并不再去追赶任何人。不过,在生孩子这件事上,阿兰坚决拒绝,因为对这件事,她有着太深的恐惧感。
落入“鸡娃”怪圈的背后是家长们的进退两难
每天6点下班,然后赶去学校接娃,再送去辅导班,最后再把娃送回家,睡觉前还得陪娃一起“干题”,这就是37岁晴芳的生活日常。
当初怀孕时,晴芳跟老公说,“我们的娃,就让他当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这是身为一个80后母亲的觉醒。
她自己是在“鸡娃教育”氛围中长大的,父母对她很严苛,一旦考不好就是鸡毛掸子伺候。她一直很遗憾,自己的少女时代,全是灰色。 “当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逃离被束缚”,晴芳认为这种教育充满了劣性和失败,她不愿意孩子重蹈覆辙。
可是,当成为一个普通人的门槛越来越高,家长们究竟该要怎么做?她至今都没找到答案。
没有自己的逼迫,还有爷爷奶奶的期望,同龄人无形的压力和社会的催促,如果不随流往前,那么,孩子以后该拿什么与世界抗衡?
娃才12岁,已经在为升重点中学做准备。妈妈群里,有的孩子7岁就去了5个国家,有的拿了全省奥数冠军……
在这种焦虑环境下,去年,她已经卖了老房去买学区房,曾经的“非我所愿”开始一件件周而复始的发生,被赶上浪潮的她,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是所有“鸡娃”都走向悲剧孩子需要被正向引导
如果“鸡娃教育”不是单向逼迫,那它其實会是一种正向引导。20岁的涛子,两年前拿到多伦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跟爸妈说声谢谢。
涛子父母对他的教育一直都是“有效鸡血”+“注重沟通”。小学他也上过兴趣班,但母亲让他去抱着玩的心态学武术和象棋,毕竟兴趣是探索出来,而不是逼出来的。
而且,从初中开始,父亲就提前告诉了之后可能要面对的文理分科,让他对学科有初步的概念。初一下学期,他的作文和英语成绩开始下滑,从那时,他开始上补习班。
不过并非那种金牌班,就是普通的班,因为目的就是把涛子短板的地方补起来,根本无需花钱请名师。刚开始,涛子很反感,不想去,父亲也没逼迫,跟他讲偏科是最亏的,所以保持平衡就好,每周日下午也都有给他空出自由安排的时间。
3个月后,涛子的英语听力和阅读明显长进,他自己也产生了成就感。而且,父母二人特别喜欢跟他分享自己的经历,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梦想是一生的幸福所在。
高考填报志愿时,三人坐在一起开了家庭会议,分析了留国内和去国外各自的利弊,还有专业对应的方向。就这样,他在一种温润的“鸡血”下慢慢摸索着自己的方向,
涛子认为,父母对他的引导,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并不是靠学区房,家庭背景去拼。「鸡娃」没大错,欠妥的是,不考虑自身情况,一味的走向极端。
一旦站上高三的赛道“退后”开始成为一种罪过
大概没有谁能比过高三老师对孩子打的鸡血了,这是林永丽的一句“自嘲”,但也展露出一种现实氛围。高考前的大半年,她几乎每天都站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带着一帮孩子,试图“杀出重围”。
她在“鸡娃”的同时,也在“鸡自己”,因为身处在高三的赛道上,没人敢停下歇歇,因为“休息一下”好像意味着全盘皆输。
林永丽说,她们那个年代,老师鸡娃,因为“考大学,是唯一前途明朗的出路”。
但现在时代是变了,浪潮的方向却没变,只不过,985、211、常春藤成了那条明朗的前路。为了这些目的,孩子花光力气扑在了做题上,她有时会感到迷茫和心疼,可别无他法。
隔壁班的老师又出了一套模拟题集,自己班月考成绩不理想,还有升学率,这些大山就在面前,学生无法绕开,她也如此。
上周,有家长找到她,说娃在悄悄写小说,那位母亲感到很开心,她觉得让孩子走合适的路挺好,人的一生能做点自己真正爱的,这正是90后、00后这一代人的可贵之处。
林永丽听完后热泪盈眶,那是她第一次看见,终于有家长把自由和选择还给了孩子。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
或许,找到合适的赛道和热爱的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生的任何选择都有要承担的风险,所以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暂且只能在这波大流中为了那个不确定的明天拼尽全力。
但如今,“拼尽全力”的程度似乎已经过高, K12教育(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在学校之间,K12课外辅导的培训市场异常火爆,仅新东方一家课外辅导品牌的2019财年财报就显示,净收入达30.96亿美元,其中K12成为增长主力,而且越接近高考,学生的课后补习越多。
在这种课内加课外的巨大学习压力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非常令人堪忧。据我国2020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重度抑郁检出率约1.9%-3.3%;初中达三成,重度抑郁7.6%-8.6%;到了高中,接近4成,重度抑郁则高达10.9%-12.5%,高中生还有超84.1%的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
由教育部发布的“青少年近视调研数据”也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半年来,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就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增加15.2%,初中生增加8.2%,高中生增加3.8%。还有,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報告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一,并呈现出发病年龄小、发病率高的特点。
这样下去,很多学生还没踏入大学和职场,就已经“一身毛病”了。更重要的是,很多青少年时期留下的裂痕和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高考有满分,可人生的满分究竟是什么?任何事,物极必反,超过了可承受的范围,一切都会崩坏。
或许,“鸡娃”不会轻易被改变,但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漩涡中,看清方向、找到自己。这个时代不缺“鸡娃”的家长和“被鸡”的孩子,缺的是乐于思考的父母和敢于探路的孩子。
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找到自我价值感和感受平凡中的快乐,这才是当代学生和家长都需要不断学习的一堂课。“鸡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如果你带着娃踏上了这条路,也不要急着去追人群,三思而后行,会比盲目追赶,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