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富论》与《<史记>货殖列传》共同闪耀的平等与公正

2021-07-28朱劭涵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富论斯密司马迁

朱劭涵

仔细研读了两篇著作之后,我发现了斯密与司马迁在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达成了许多共识:对社会分工的描述,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以及这一系列经济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如利己主义)的阐释。其实,对经济的研究离不开对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一个分析,正因如此,在研究社会政治层面的问题时,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平等与公正的概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人文主义的色彩。我将围绕两篇文章中有关平等与公正的共通点展开分析论述。

一、从从业者的角度:职业选择之正义

首先,从从业者(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斯密和司马迁充分认可了其职业选择的自由,并认为各个职业地位平等,从事不同行业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目的:创造社会财富。《<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他认为从事农、工、商、虞这四种行业的人,都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创造者,都是自然形成的,都有不可辩驳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活动都是上可富国,下可富家的,并且“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也就是说职业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形成的财富数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在他看来是正常的。细细品读司马迁的这段论述,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注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思想与斯密的观点的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是“自然形成”,通过这种“自然形成”的职业分工,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才能和优势各有不同。斯密也认为,“人的才能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社会本身应是一切都听其自由,各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职业并能随时自由改业的社会。”由此,我们并不能说有才能的人应该去从事高尚的职业(而中国古代“士”就被认为是高尚的职業,入仕之人也自然高人一等),或者说经商之人都是粗鄙之人,职能沦为社会的底层。斯密还用一个例子,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他的职业平等的思想:“就天赋资质来说,哲学家与搬运夫的差异,比猛犬与猎狗的差异,比猎狗与长耳狗的差异,比长耳狗与畜牧家犬的差异,要少得多。”

二、从公众的角度:职业尊重之正义

其次,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公众应该给予不同职业的从业者以尊重。司马迁认为,正是因为不同职业的从业者有着共同的目的,不存在哪种职业选择更为高尚的说法。尽管他承认职业的选择存在最佳或者是最合理的选项(“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但这种选择是因时而变的,而且由于这种选择的不固定性的存在,随之而来的社会阶层的流动也是他所认可的(致富的手段是针对穷人而言的,而一旦财富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则存在着被统治者赏识的可能)。所以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互相尊重的态度,可以说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也算是为商人“发了声”。与之类似,斯密认为,通过劳动致富的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勤劳的阶级,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他们都理应分享一定比例的财富。虽然斯密与司马迁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社会阶层划分也不同,但我们可以类比来看,斯密生活的时代,地主阶级和雇主阶级的地位比劳动者要高,他们也享受着更高的财富收入,劳动者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替他们工作的工具,有时甚至因为这种身份和阶级的差异,劳动者的应得报酬也得不到保证。斯密认为,职业尊重这种正义思想的存在是必要的,且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尽管身处不同的时代,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二位学者的思想却具有一致性,放到当今社会也依然适用。

三、从国家的角度:职业保护之正义

最后,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国家应对弱势职业或阶层给予保护,对各行各业在“雨露均沾”的基础上,依据现实需要有所侧重。“弱势职业”在汉代可以被认为是商业;而“弱势阶层”在斯密生活的时代可以被看作是普通劳动者。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明确提到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创造财富的四种行业,通过设置一定的“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合适的物价以及开放市场、资源等类似于“宏观调控”的举措来协调农、工、商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商业的发展,保护商人的利益。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斯密同样关注君主的影响,他认为,君主必须在维持公正与平等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提到,“一国君主,对其所属各阶级人民,应给与公正平等的待遇。仅仅是为了促进一个阶级的利益,而伤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显然是违反这个原则的。”两位学者不约而同的呼吁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这样的倡导之于现世仍有巨大的意义。

总体来说,在研究司马迁与斯密的平等公正思想的共通点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从依据主体划分,从从业者、公众和国家三个角度,我们可以它们平等公正思想的共识梳理成三个大方面,即职业选择之正义、职业尊重之正义以及职业保护之正义。通过寻找司马迁与斯密思想中有关平等公正内容的共通点,其实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时代的变迁不会阻碍灵魂的对话,跨时代的思想碰撞与交流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所以当我们再去重温这样的著作的时候,很容易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种赞叹不仅来源于时代验证了的思想成果的先进性,也来源于与先进思想者发生“共振”的喜悦之情。

猜你喜欢

国富论斯密司马迁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斯密问题”的由来、争论及再解释
品读穿越百年时空的经典
——评新译本格拉斯哥版《国富论》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