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训练五部曲盐城市大丰区新丰小学
2021-07-28倪卫香
倪卫香
作文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對许多学生来说,却是一件苦差。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作文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心里有话但写不出来。学生到了三年级,开始正式接触习作,这时候的作文指导主要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展开思路,怎样把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不会写和写不出的问题。
一、激发“读”的兴趣
读是写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是如何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的,让学生了解每篇文章的个性和同类文章的共性。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作文选集,学习、摸索其成功经验。
二、丰富“说”的材料
写作源于生活实践,但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制约,加之不注重生活积累,在写文章时往往没有什么事例可写。喜欢玩耍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师可以尝试把语言训练融入到活动和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乐和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
1.培养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意识
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活动中的许多有趣内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好、形式新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带着他们去观察、去感受乐趣,并把写作训练的要求巧妙地安排到活动中去。
2.培养学生留心家庭日常的习惯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家中人、家中事一一写进日记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训练的频繁深入,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时便有了丰富的素材。
三、插上“想”的翅膀
仿写是学习写作的起点,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独立创造。对同一个事物,每一个人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感观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去想象,用心去思索,抓住事物独特的特点,努力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要培养学生开拓想象思维,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想得广,题材才会多样化;想得妙,情节才会引人入胜;想得美,才有持续写作的热情;想得深,文章才会更加有意义,读者才更乐意去阅读。通过各种训练,学生能把脑海中的画面,用恰当的语言呈现出来,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四、培养“写”的习惯
文章是营养,阅读是吸收,而写作便是消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坚持读写结合。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措施便是加强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记到片段,再到命题作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练习,形成写作技巧。
五、练习“改”的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由扶到放,鼓励学生自己从内容到结构、从整体到部分地认真修改,并鼓励相互批阅,互提意见。
教师尝试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习作方面的后进生也能做到流畅、完整地记叙人和事。此时,教师批阅作文时轻松许多,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畏惧作文,习作积极性大为提高。
在经历了一段辛苦而又充实的写作训练后,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独立写话,把话写通顺、写完整,并能把事物描写清楚、事情表达完整,写出一篇篇有创意、有个人特色的习作,使习作之花在能力训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