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的策略探索

2021-07-28孙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高职院校

孙霞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1-5640-1934

摘  要: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内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化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是“造血式”扶贫的主体,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供支撑。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院校教育扶贫为例,分析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的有效路径,真正实现“扶贫先扶智”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扶贫 精准滴灌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3(c)-0236-03

"Precision Drip Irrigation" Strate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Xia

( School of Digital Arts,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Yiyang, Hunan  Province, 413000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key to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As the main front and channel for training "one skill + comprehensive quality" applied, skilled,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main body of "blood-making" poverty alleviation. Provide support for block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s, taking the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sisting on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path of "precision drip irrigation" i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ruly realizing "poverty alleviation first" The value of destin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ion drip irrigation; Path

2014年6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和价值,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彰显“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价值旨归。高职院校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育是阻断贫困的关键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并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与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可见,在精准扶贫实践中,高职院校必须担负起赋予贫困人群职业技能的使命,引导其通过职业技能的提升而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然而,高职院校教育扶贫需要摆脱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建立具有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色的“精准滴灌”方式,即精准施策、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对接[1]。唯有如此,才能彰显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扶志”“扶心”“扶智”“扶资”“扶业”的价值取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院校教育扶贫为视角,分析教育扶贫的现状,探索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的可行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1  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问题透视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职业化人才。高职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与“农科教统筹”“普職成统整”“产教融通”“教劳结合”等理念高度嵌合,成为解决贫困学生辍学和就业问题的重要工具。然而,在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实践中,由于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一些问题,不容乐观。

首先,从职业技能培训能力来看,有待提高。2020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从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来看,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缺陷,绝大部分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导致处于广西、贵州、云南等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匮乏,诸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推进较慢,人才培养能力遭遇瓶颈[1]。譬如,2020年12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从大赛的结果来看,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分列前四名,均为发达地区。然而,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指向于欠发达地区,鉴于欠发达地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必然制约其教育扶贫的效果。

其次,从教育扶贫方式方法来看,有待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要彰显内力,必须要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坚持市场导向,为企业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确保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扶贫采取简单照搬的方式,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缺乏特色,并未从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再就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教育扶贫中缺乏协同思维,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譬如,免费技能培训、捐款捐物、大学生“三下乡”等,而并未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教育扶贫,导致教育扶贫方式方法单一,教育扶贫效果“边际效益”递减,难以提高贫困人群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从教育扶贫效果来看,有待增强。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必须要坚持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特点出发,突出自身在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扶贫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特色、职业技能瓶颈等内容,精准对接贫困人群教育扶贫的现实需求,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2]。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育扶贫“不够精准”、“悬浮化”问题不容乐观。譬如,某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时,并未进行关于贫困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研,仅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导致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专业覆盖面过窄,贫困人群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兴趣不浓、动力不足,降低了教育扶贫的实效。

2  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的路径选择

扶贫贵在精准,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概莫能外。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坚持“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价值理路,立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从贫困人群职业技能提高的现实需求出发,推动精准施策、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对接,打造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模式,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责和使命。

2.1 提高职业教育实力,推动本体力量发展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要出成绩、显实效,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水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担负为国家输送数以亿计职业化人才使命,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内力[3]。针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薄弱的情形,地方政府必须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推动课程建设、人才引进、实训室建设、教学软硬件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跨越式”发展[2]。同时,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必须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原则,强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的融合度,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建立与相关主体的良性关系,进而引进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增强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实效性夯实物质基础、人才基础[4]。同时,积极利用教育扶贫东西部合作的方式,建立高职院校校校联盟,选派骨干教师到东部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2.2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发挥教育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和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存在的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缺乏特色等问题,必须坚持方式方法的创新,规避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5]。因此,高職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需要树立协同治理思维,强化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等扶贫主体的协同度,发挥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招生政策制定、特色专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就业信息供给、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生成多元主体教育扶贫实践合力,进而扩大教育扶贫的覆盖面和精准度[6]。譬如,湖南省某高职院校积极牵头建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聚焦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的现实需求,依托教育扶贫协同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形成“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产业孵化”“职业教育+文化传承”“职业教育+科技助农”“职业教育+非遗传承”[3]等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教育扶贫“精准滴灌”模式,彰显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张力。

2.3 凸显技能培训效能,实现贫困主体赋能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本质,就是要赋予贫困人群实实在在的职业技能,增强其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形成以贫困人群自主发展动力为导向的贫困治理长效机制[7]。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精准滴灌”,必须以能力为导向,从“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的理念出发,加大校企、校地合作力度,根据贫困人群职业技能培训的现实需求,强化课程的结合度、培训的契合度,积极开展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特色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烹饪技术、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等方面职业技能培训,形成“短期+长期”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助力贫困人群精准脱贫[8]。同时,高职院校要利用好教育扶贫政策,强化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形成“奖、贷、助、勤、减、免、补”立体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学生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此外,要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针对贫困人群可能存在的等、靠、要、比、怨等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形,要引导其“政府要我脱贫、求我脱贫”的错误认知,做到致富先治“心”,通过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等方式,增强贫困人群脱贫的意愿和动机,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3  结语

总之,教育扶贫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必须要突出“精准滴灌”的理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其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和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从提高职业教育实力,推动本体力量发展;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发挥教育协同效应;凸显技能培训效能,实现贫困主体赋能等方面着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赋能贫困人群职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先扶智”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 史祝云.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2):223-224.

[2] 李晨旭,周姝.精准扶贫战略下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 2019(11):85-86.

[3] 吴勇.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196-197.

[4] 糜林君. 职业教育精准支持在校农村贫困学生脱贫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5] 刘宋强. 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学点教学质量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6] 瞿连贵,石伟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设计、实施成效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24):26-33.

[7] 唐晓双.精准扶贫植入高职电商专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109-110.

[8] 马静,吕怡秋.大数据背景下宁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的构建[J].大众标准化,2020(19):91-93.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高职院校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