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A”护理预防长期卧床呼吸衰竭患者DVT发生的效果

2021-07-28卢慧简麦华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卧床预防措施呼吸衰竭

卢慧简 麦华玉

呼吸衰竭患者若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发生血栓移位则可能发生肺栓塞,加重患者病情。目前临床对长期卧床呼吸衰竭患者DVT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早期注射肝素抗凝剂、下肢间歇充气压力泵理疗、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等[1-2],但早期注射肝素抗凝容易导致患者出血或对凝血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呼吸衰竭患者咯血量增加,压力泵则有导致血栓脱落移位的危险[3]。“5A”护理预防措施是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要导向的护理模式,“5A”是指询问(Ask)、评估(Assess)、劝告(Advice)、协助(Assist)、安排(Arrange)5个步骤,可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减少疾病并发症发生[4-5],但与应用“5A”护理预防长期卧床呼吸衰竭患者DVT相关的研究与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将纳入对象进行不同护理方式分组比较,旨在分析“5A”护理预防长期卧床呼吸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并长期卧床患者5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30例)和干预组(2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经肺功能检测、实验室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体格检查等确诊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氧分压<55 mmHg、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并长期卧床患者;(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同意配合相关指标检测;(3)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有血栓病史、现已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就诊前曾使用过抗凝药物;(2)病情严重,濒危期患者;(3)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凝血功能障碍。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呼吸衰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下肢皮肤状态;健康饮食宣教;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等。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5A”护理预防措施,其具体操作为:(1)Ask: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询问记录患者详细病情、疾病史、对DVT的了解程度,掌握患者文化水平,作为其个性化健康教育基础;(2)Assess:医护人员采用我院内科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并结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下肢皮肤状态、活动度、是否水肿等情况,并分为高风险、低风险两个等级,记录于患者病例中,为后期治疗、护理提供参考,并进行床边详细交接班;(3)Advice:以询问、评估为基础制定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结合健康手册、视频等加深患者对DVT及其危害的理解,并使其初步掌握自身发生DVT的风险,可使患者后期依从度增加,低风险患者给予弹力袜、双下肢被动活动、间歇性加压充气泵护理、避免长期坐位,最主要是增加患者自我护理效能,对高风险患者给予一般预防措施外,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严密监测患者皮肤状态、肿胀程度、下肢温度、监测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4)Assist:为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措施时,除了建立其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出现疑问或其他需要帮助的情况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基础知识等情况为其提供帮助,并使患者家属掌握对患者下肢被动运动基础护理操作;(5)Arrange:主要对已出院患者安排定期电话或者微信随访,督促患者坚持进行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使预防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得到保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周后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于干预后使用我院内科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对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发生静脉血栓风险越大;参考朱颖洁等[6]拟定预防DVT 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调查量表,主要从风险评估、彩超检查、二聚体检查、功能锻炼、正确使用弹力袜、充足饮水、指导戒烟等方面评估预防措施落实程度,最终得分与落实程度成正比;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2周后血浆内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研究所收集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年龄、病程、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预防措施落实程度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为主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DVT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或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和预防措施落实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低于常规组,预防措施落实程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和预防措施落实程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两周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后,干预组APTT、PT高于常规组,D-D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院时、两周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入院时、两周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APTT(s)D-D(mg/L)PT(s)入院时 两周后 入院时 两周后 入院时 两周后常规组(n=30)22.42±3.7625.31±2.456.75±0.925.91±0.819.67±1.6211.59±1.26干预组(n=29)21.89±3.6227.02±2.686.88±0.765.32±0.759.38±1.7412.68±1.39 t值0.5512.5590.5912.9010.6633.158 P值0.5840.0130.5570.0050.5100.003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长期卧床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其肺通气或气体交换功能发生障碍,使血液内酸碱平衡及代谢发生紊乱,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表现,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以保证身体正常代谢所需耗氧量,导致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而并发DVT[7]。目前对DVT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抗凝和溶栓治疗,虽然经过溶栓、抗凝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DVT,预防大于治疗[8]。“5A”护理预防措施可针对不同病情及疾病认知程度患者做出不同评估及建议,保证每位患者有合适自己的干预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呼吸衰竭长期卧床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模式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低于常规组,预防措施落实程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干预组APTT、PT高于常规组,D-D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呼吸衰竭长期卧床患者采取“5A”护理预防措施,可降低其DVT发生率,改善其下肢静脉通畅程度和血液高凝状态,对预防DVT更有利,并能提高预防措施落实程度,更能预防疾病发生。笔者分析其原因在于“5A”护理预防措施是以患者自我护理为核心,使患者循序渐进学习预防DVT的过程,确保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意义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DVT发生、进展、危险性、预防护理的掌握。针对不同发生风险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更有利于医疗资源的节约,防止过度治疗[9-10]。张爽爽等[11]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给予“5A”护理,结果显示,“5A”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静脉功能障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陈丽等[12]研究结果显示,对术后卧床期间患者采用“5A”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并有利于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其血管内酸碱配合紊乱,继而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加高发,李海燕等[13]研究表示呼吸衰竭为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独立因素,而呼吸衰竭患者若并发DVT,则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预后影响如栓塞移动,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早期DVT的预防可一定程度提升患者血流速度,改善患者因呼吸衰竭导致的机体缺氧状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与舒适度。

综上所述,对长期卧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5A”护理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生DVT的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下肢静脉通畅程度和血液高凝状态,并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猜你喜欢

卧床预防措施呼吸衰竭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