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对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及心理成因

2021-07-28常会丽

关键词:兴趣小组甲组理念

常会丽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尝试以合作学习为教学手段[1],用于激发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心理学视觉为切入点,以心理学理念植入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尝试从人性的本质探讨合作学习对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动因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期为关注合作学习的高校体育教师或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及目的

1.1 研究对象

以校园张贴海报和素质拓展课宣传两种方式,在大一、大二学生中选取自愿参与体育合作兴趣小组学生120名,其中教师在授素质拓展课班级学生40名。

1.2 研究目的

从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以合作学习中社会助长作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社会交换理论为支撑,建立体育合作学习小组,探讨合作学习对大学生运动兴趣影响的心理成因。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分组实验法。

2.1 实验分组及条件控制

2.1.1 实验分组

将实验对象120人分为甲乙丙3组。跟随教师上素质拓展课的40名学生为甲组,其他80名学生随机分为乙组(40人)和丙组(40人)。

为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分别组织甲乙丙3组学生填写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自编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填写情况将每组学生分为4个小组(10人/组)。

2.1.2 理念植入作为实验自变量

教师整理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社会交换理论等作为体育合组兴趣小组的理念引导材料。

甲组 方式1:拓展课上对学生进行合作理念的引导;方式2:发放合作理念引导材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方式3: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励。

乙组 同甲组方式2+方式3;无方式1。

丙组 不进行理念植入,实验全程教师不主动与学生互动。

2.1.3 甲乙丙3组学生之间为双盲状态

教师分别为各组学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互动合作活动,3组学生之间、组间不交流。

2.2 实验时间及内容

2.2.1 实验时间

学期开学前4周招募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正式实验12个教学周。

2.2.2 实验内容

团队互动合作项目:破冰融冰、夸夸我自己、四度漫沟通。

合作小组健身达标要求:≥3次/w,≥30 min/次,心率控制在110~150次/min之间为有效锻炼,锻炼当日晚9点前拍照在微信群打卡。

语言激励,诚信为本,有效打卡:本体育合作兴趣小组建立的目的是,尝试用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大家的运动锻炼习惯,不作为成绩考评,如果在活动中完成达标对自己有难度,不参与打卡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若没有按照标准要求健身,参与打卡,不仅不能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还为自己诚信增添了污点,同时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组织形式:各小组自行确定合作健身项目,前4周每周集中健身2次,个人自选健身1次;第5~8周集中健身1次,个人自选健身2次;第9~12周个人健身3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的统计与整理

教师分别为甲乙丙3组建立微信群,每天晚上统计学生健身打卡和点赞情况;教师每天在甲乙两组群内互动内容基本一样,在丙群只回答学生问题,不进行理念植入。

3.2 3组每周锻炼达标人数对比图

锻炼达标人数界定:教师每天统计健身打卡人数,每人每周按要求健身打卡≥3次,为有效达标人数。

对甲乙丙3组12周健身达标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各周健身打卡达标人数对比(见图1)。

图1 3组每周锻炼达标人数对比图Fig.1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reach the standard every week

从图1可知,甲乙丙3组周锻炼达标人数在逐步增长,实验最后四周参与体育兴趣小组锻炼达标的周平均人数为:甲37人、乙32人、丙17人,甲组高于乙组,乙组高于丙组。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团队合作学习中向学生植入的团队合作学习理念起到了正向积极的作用。

甲乙两组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一样,但甲组学生每周跟随教师上素质拓展课,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是团队合作学习,每次教学体验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反思总结,尽管每次反思总结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教师给学生所提供的理论资料,但从甲组体育合作兴趣小组的达标数据看,可能是因为学生在拓展课中所体验的团队合作理念迁移到合作兴趣小组;乙组与甲组相比,达标人数略低于甲组,但却高于丙组,这说明,通过给学生提供团队合作学习理念材料,组织学生自学并提交作业,对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丙组学生由于没有给学生植入团队合作学习的理念,其达标人数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偏低,这说明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教师若能从心理学层面掌握团队合作的内在激励因素,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对激发学生运动锻炼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3 各组点赞评论人数与锻炼达标人数的关系

周点赞评论人数的界定:教师每天统计各微信群里的点赞评论人数,每周所有点赞评论人数之和除以5,为周平均点赞人数。用SPSS18-11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见图2)。

图2 周点赞平均人数与锻炼达标人数的关系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number of weekly likes and the number of exercise targets

由图2可知,r2=0.877,则r=0.942,对本研究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显著性检验,查相关系数临界值r0.01(38)=0.393,r=0.942>r0.01(38),所以,P<0.01,相关非常显著,且r>0,可以认为,周点赞平均人数与锻炼达标人数具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小小的点赞是团队成员对自己的认可,这种鼓励和激励,会激发自己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心理学上将对于每个人能从人们或集体中获得爱和积极的确认,称为属于与别人的关系的丰富性动机。

4 合作学习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成因

4.1 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社会助长作用,规避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又称社会促进现象[2],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个体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快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的学习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呢?

1945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理论研究中指出:“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的算术和,而会呈现出一个新的行为状态。通过协作活动所产生的力量,会将个体力量聚合成新的力量的功能。这表现在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从事简单、熟练的工作,个人与群体成员共同作业时,成就动机受到激发,会转化为竞赛动机,希望自己的作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这时团队合作所体现的主要是社会助长作用;当个人所从事的是比较复杂而又没把握完成的作业时,合作学习反而会对其工作效率起妨碍作用、干扰作用。”[3]

体育合作兴趣小组集体锻炼项目是学生根据本小组兴趣自选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对学生来说属于简单、熟练动作,学生在锻炼中互相鼓励,成就动机能够互相激发。

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球类、武术、游泳、健身健美等,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依据群体动力理论的相关研究,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和中期,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其学习效率,在运动技能自动化阶段或对运动技能要求不高,但对学生专项运动素质提高有帮助的专项素质练习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效果将优于个人学习。

4.2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依托,了解不同学生的根需求,助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人是社会的人,人人需要交流,需要合作,体育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模式的教学,满足人是社会的人的本性,以小组合作方式教学,为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避免学生承受孤独。

但要想使团队合作教学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寻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根需求。如果一件事学生愿意去做,那学生在这里一定能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地方,所以,团队合作教学的组织,除了考虑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特征、项目学习技能的不同阶段外,还应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4]中分析不同学生的根需求,在团队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见表1)。

表1 马斯洛需求理论与体育合作小组实现功能对照Tab.1 Comparison of Maslow’s demand theory and the realization function of sports cooperation group

根据学生调查表,教师建立体育学习小组档案,参照问卷调查表,教师组织学生采用自荐与学生推选的方式,确定各小组的组长,在日常的体育小组互动活动中,教师经常与甲乙两组小组长互动交流,密切关注各小组学生的心理动态,力争使每个学生在互动合作小组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丙组学生作为对照组,教师只回答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主动与学生交流。

4.3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契机,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利他思维,从根需求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交换理论[5]由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该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社会交换过程中所得的报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往关系本身中取得的报酬,如乐趣、社会赞同、爱、感激等;二是外在性报酬,即在社会交往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金钱、商品等。

体育合作教学中,以内在性报酬为指导,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合作小组创建自己的团队文化,营造互相关爱、互相点赞、懂得感恩的体育合作小组。小组组建之初,以破冰融冰为主题,帮助学生融入体育合作兴趣小组;以夸夸我自己为主题,从五个步骤培养学生学会赞美、互相关爱、懂得感恩的心理品质;以四度漫沟通为主题,从清事实、明感受、表需求、寻帮助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剖析自己内在的根需求,并用科学的方式学会一定的沟通技巧,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在本学期所建立的体育合作中,采用一句关爱、一声赞美、体悟感恩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助力学生在体育合作小组中获得乐趣、赞同、爱和感激的内在性报酬。

以外在性报酬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利他思维。在体育合作兴趣小组中,没有金钱的报酬,没有商品的交换,但可以借助邀请、帮助、服从等驱动力,培养学生的利他思维,帮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外在性报酬的激励。

以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内驱力为根需求,鼓励学生勇于为团队付出,懂得为他人创造价值。以课程设计的小组合作项目为平台,通过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在日常交往中,要懂得为他人创造价值,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你的人际关系才能够持久,否则认识再多的人也是无效社交,因为如果你不能给别人创造价值,就没有人会记住你。

培养学生感同身受的能力[6],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活动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所谓感同身受,就是同理心,就是共情,就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对方,才能为他提供他需要的帮助。

引导学生明白利他思维,合伙思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思维模式[7],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我们会以利他思维的主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提升自己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就是用自己积极正向的一面在精神上、行动上去影响和改善周边的人,这一理念的践行和内化,首先依托本学期的体育合作兴趣小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甲乙丙3组周锻炼达标人数逐步增长,实验最后4周参与体育兴趣小组锻炼达标的周平均人数分别为:甲37人、乙32人、丙17人,甲组高于乙组,乙组高于丙组。

周点赞平均人数与锻炼达标人数具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小小的点赞是团队成员对自己的认可,这种鼓励和激励,会激发自己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以团队融冰、夸夸我自己、四度漫沟通等团队合作项目为依托,以社会助长作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社会交换理论作为体育合作兴趣小组的理念引导材料,对提升学生运动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2 建议

本研究只探讨了合作学习内部心理动因的冰山一角,建议更多的体育教师和学者在尝试应用这些理念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探索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在心理动因。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甲组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周末加油站(V)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