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审计优化策略
2021-07-28王建红
□王建红
(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1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精准扶贫审计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已初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我国扶贫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见表1。扶贫资金的利用情况成为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之一。资金的使用情况不明确,流向不清楚,容易导致资金严重浪费,因此精准扶贫审计十分有必要。
表1 2010—2019 年我国农村贫困数据统计情况
1.1 扶贫监督管理主体单一
我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都由政府提供指导,扶贫审计工作只是进行了内部审计,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此外,由于扶贫地区地处偏远,扶贫对象较为分散,精准扶贫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等,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审计工作的难度。加上扶贫工作内容极其复杂,所涉及的范围广、周期长,带有非常强的地方性。因此,政府只能进行监督,无法执行更深层次的审计工作,导致审计效果不明显[1]。
1.2 忽略扶贫的事前和事中审计
在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中,审计单位的工作重心通常放在精准扶贫工作后期,重点审核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查明扶贫资金的流向。这种事后审计模式实质上是对已有问题的揭露,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缺乏事前的合理预防以及无法对扶贫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忽视了事前和事中审计,容易导致扶贫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对风险进行控制,致使决策出现错误。
2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精准扶贫审计的目标定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致富的前提,而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为了提高脱贫工作的质量,应在不降低扶贫标准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进行分析,对精准扶贫审计目标进行定位。
一是将“整体”的战略布局和“单一”政策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大的方向对扶贫工作进行详细量化,大到农业发展方向,小到基层地方制度的制定。“单一”的政策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小方向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细节,从小范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扶贫审计工作需要充分理解“整体”的战略布局和“单一”政策两者间的关系,把审计工作上升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从“单一”的政策逐渐过渡到“整体”的战略,构建有效的城乡审计体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2]。
二是将调查研究和审计检查结合在一起。在落实精准扶贫审计工作时,首先需要对精准扶贫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的结果中了解其规律、战略思考、理论思考等,提出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从而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进程。在审计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例如采取个别访谈、召开群众座谈会、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各种不同方式,对我国贫困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为扶贫审计工作奠定基础[3]。
三是将核查出的问题和整改问责结合在一起。扶贫审计工作的基本功能就是检查工作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因此在实施扶贫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反馈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有效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整改措施流于形式和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加强整改问责有利于扶贫审计工作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各个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程度,还能提高扶贫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3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精准扶贫审计的优化策略
通过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审计制度仍有待改进。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精准扶贫审计有利于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避免出现贪污扶贫财政资金的现象,但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3.1 营造公平公正的审计环境,明确扶贫工作的责任和权利
实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时,政府要为扶贫审计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审计环境,明确扶贫工作的责任和权利。
一是扶贫审计工作要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和出发点,一切扶贫审计工作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条款。政府部门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农村精准扶贫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贫困地区村民的合法权益,为脱贫创造条件。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村委会和村干部制度建设,明确扶贫审计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政府需要和村委会、村干部等相关人员签订合同,建立协同合作机制,避免权利过度集中,阻碍扶贫审计工作的开展,尽量将权利维持在平衡的状态。
三是建立并完善村委会和村干部的选拔制度。对干部的选拔要严格,尽量挑选管理能力强、道德素养好的村干部,保障村干部能尽忠职守,坚持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公私分明,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扶贫审计工作,保证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4]。
3.2 加强精准扶贫审计内外监督体系建设
我国的扶贫审计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只进行内部审计,很少涉及社会审计,即使进行了社会审计,也是以政府为指引。因此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工作时,需要加大农村外部监管力度,把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在一起,学习彼此的优势,相互弥补不足,从而建立内外部审计联动机制,形成内外审计合力。我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主要从农村内部开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基本上是村委会,加上之前我国扶贫审计工作已经形成了重视内部审计、忽略外部审计的特点,因此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外部审计建设方面,形成合理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基层地方政府除了要加强对基层部门的各项评估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外部审计监督体系,从更大程度上提高扶贫审计工作的效率。
建立扶贫绩效跟踪审计评价体系,为精准扶贫审计提供引导。扶贫绩效跟踪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把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结合起来,及时对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总,具有很好的监督作用。在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和扶贫审计相互挂钩;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审查评分,将扶贫工作的进度、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内容列入扶贫审计范围;建立标准、有效的领导干部考核准则。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能提高领导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扶贫工作效率的提升。
另外,要对我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审计监督模式,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在审计工作中融合科学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在扶贫工作立项以及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及时反馈扶贫工作的相关信息,争取在扶贫项目实施中发现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加强内外审计合力,促进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相互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做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促进多个平台融合,建立并完善高效的精准扶贫体系。严格监督审查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抽查,明确其权力使用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3.3 提高精准扶贫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时,要构建并完善专业化、标准化的精准扶贫审计体制。该体制主要是对其进行创新建设,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内审计和对外审计。对内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宣传和推广精准扶贫政策,保障基层干部以及人民群众能充分了解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引导村民积极配合扶贫工作,定期对基层帮扶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涉及相关人员时,提高走访频率,及时审查其工作内容,将相关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及时考察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精准扶贫资金能真正落实的同时,避免出现信息虚报的情况,从本质上提高扶贫审计工作的准确程度。
对外审计则要联合各方的组织机构,将监察、审计以及纪检相互融合,充分提升扶贫审计工作的效率,促使扶贫审计工作更加专业,提升其权威性,不断拓宽扶贫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渠道,挑选更加优秀、专业的人才,壮大扶贫审计工作队伍。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扶贫审计制度建设,采取按期实践、轮岗交流等措施,全面增强扶贫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构建标准公平的扶贫审计制度。
3.4 对大数据进行精准审计,确保扶贫工作的效果和准度
在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时,需要借助大数据的支持,将精准扶贫审计工作进行量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收集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数据,例如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和扶贫项目的立项实施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以信息化方式对扶贫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科学可行的审计工作,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扶贫工作的效率,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另外,建立扶贫大数据能够形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更好地规划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形成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4 结束语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精准扶贫是国之大纲,是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必不可少的治理措施。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需要不断对精准扶贫审计制度进行创新和优化,力求达到更加高效、专业、精准的水平。
通过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扶贫审计的监管以及保障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加快贫困地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