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1-07-28琳,张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康养融合

詹 琳,张 华

(西华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追求。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多数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身心压力,这使得康养旅游成为现代人释放压力、休闲娱乐、放飞身心的主要方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在2010年占13.26%,而国家卫健委2018年底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升为17.9%,老年人口达到2.49亿,康养旅游需求十分旺盛。故而康养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时尚的休闲养生方式。攀枝花市位于四川最南端,是率先提出康养概念的第一城,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民族融合的人文资源,这三大优势为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品牌知名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市场未细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明确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和机会,清晰劣势和威胁,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外部不利因素的威胁,还能实现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杠杆效应,推动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康养旅游的主要提法为“健康旅游”,学者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健康旅游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其的具体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其形式多种多样,水疗旅游是健康和养生旅游的最初形式。Lehto等(2006)[1]通过对健康旅游的子类瑜伽旅游里的瑜伽游客的分析,发现了瑜伽游客的特征、动机以及影响瑜伽旅游的可能性因素。Koncul(2012)[2]通过对健康旅游概念的讨论,发现健康的概念在不同的环境和国家有着不同的含义,健康旅游也有多种形式,如水疗、医疗保健、瑜伽、冥想、养身SPA等。Mueller、Kaufmann(2001)[3]界定了健康和健康旅游,将健康旅游定义为人们在旅行和居住中产生的所有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包括身体健康、美容护理、健康饮食、放松冥想等,主要动机是维护或促进他们的健康。Smith & Kelly(2006)[4]认为健康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具体取决于健康旅游者在不同时期的特定需求,而且健康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含义也不尽相同。

相对于国外,我国对康养旅游研究的时间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学者对康养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发展策略研究、发展路径研究三方面。在内涵界定方面,王赵(2009)[5]认为康养旅游概括来讲即为健康旅游、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杨亚萍、黄静波(2019)[6]基于旅游学视域,认为康养旅游是“依托优越的生态益养环境、以协调身体、心智和精神的自然和谐为导向、连续栖居时间不超过一年的休闲养生、康体度假、生态疗养、养老保健等系列专项旅游活动的总称”。在发展策略研究方面,邵爱清(2019)[7]通过对创新发展康养旅游模式重要性的分析,对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生态养生康养旅游、医疗保健康养旅游三种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对策。赖启航(2016)[8]通过对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策略,为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发展路径研究方面,易慧玲等(2019)[9]通过对海南省、四川攀枝花市、广西巴马县康养旅游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康养旅游发展的五种模式,舒科等(2019)[10]从成都市的空间和区域特质出发,提出该市康养旅游的融合路径为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产品融合。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康养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不难发现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游客的身体还是精神、健康等都大有裨益。因此,本文立足于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与思路,对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据此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二、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纬26°05′-27°21′,东经101°08′-102°15′,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总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攀枝花市基于自身资源的独特优势,不断把康养概念融入旅游业,现有星级饭店17家、旅行社16家、A级景区20个、文娱场所26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51家,航线总数达到12条,旅游经济总量排名已由全省第三梯队跨入第二梯队。

(一)旅游景区建设成绩斐然,拥有多个A级景区

上世纪末,攀枝花市开始大力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宜居花园城市建设,由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截止2020年3月12日,全市共有20个A级景区,其中2个4A级景区(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攀枝花市格萨拉生态旅游景区),3个3A级景区(攀枝花公园、米易县龙潭溶洞风景区、攀枝花长江国际漂流基地),14个2A级景区(攀枝花鑫岛欢乐世界、盐边县国胜乡大笮风旅游基地、攀枝花市仁和公园旅游景区、普威独树旅游新村旅游景区、班庄旅游新村旅游景区、攀枝花市红格村旅游景区),1个1A景区(阿署达旅游新村旅游景区)。如今,攀枝花市已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和康养城市。

(二)旅客接待人次逐年增加,旅游收入高速增长

攀枝花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康养业,打造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旅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其旅客总量已由2013年的1040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30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从2013年的102.18亿元增至2019年的415.86亿元(见表1)。

从全年旅客接待人次来看,攀枝花市2013年至2019年的接待旅客人次分别为1039.58万、1383.63万、1659.86万、2062.28万、2317.69万、2566.36万、3014.81万,同比增长速度为21.9%、33.1%、20%、24.3%、12.4%、10.7%、17.5%,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客总量逐年增加,但同比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见表2)。

表1 攀枝花市2013-2019年旅游收入情况

表2 攀枝花市2013-2019年接待旅客人次情况

三、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11]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与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和矩阵排列,用系统分析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发展策略的方法。

(一)融合发展的优势(S)

1.良好的气候条件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一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气候宜人,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尤其是冬春两季,风和日丽、干爽温暖,日平均日照时数保持在8个小时左右,光热条件可与海南、西双版纳媲美,平均气温比春城昆明高出4-5℃。其年平均气温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总量最高的地区,无霜期300天以上[12];其体感温度为20-23℃,为人体可感受到的最适宜温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可以吸引老龄人口及亚健康人群到此处进行康养旅游,从而推动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丰富的自然资源

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优势主要有四方面。第一,水资源丰富,既是万里长江上游的第一城,也是金沙江、雅砻江的交汇处。第二,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第三,动植物种类繁多,境内野生植物有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野生脊椎动物有287种(包括亚种),占四川省动物总种数(包括亚种)的22.21%,而其面积不足四川总面积的2%。第四,矿产资源富足,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1.8亿吨,占四川省探明铁矿资源储量的72.3%,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其中伴生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3%,居世界第三。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当地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多元的民族文化

众所周知,攀枝花市是一个移民城市,汇聚了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13]。据政府官方统计数据,全市共有43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6.6%,42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满族等。正因为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和多民族的汇集,使得攀枝花成为三线文化、移民文化、多民族文化、苴却砚文化的汇聚地,也是一座多元文化兼容、交汇和融合的城市。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为该地注入和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特征,使得其文化具有特有的混合性和包容性,从而吸引周围城市以及其他省份的更多人群到此娱乐体验和康养旅游。

(二)融合发展的劣势(W)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从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看,攀枝花市现有星级酒店17家,旅行社16家,A级景区20个,文娱场所26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51家,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有效满足旅游旺季需求。从旅游交通网络构建看,攀枝花机场航线总数有12条,通航北京、上海、深圳、沈阳、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14个城市,但每日航班次数较少;进出攀枝花的火车每天有20车次,但目前多趟车次停运;通往攀枝花市的高速公路目前只有京昆高速、蓉丽高速两条,攀大高速、攀盐高速和绕城东段高速公路尚处于建设阶段;境内公路交通线路大多比较窄,旅游景区间的通达性较差,在整体上没有形成多维、立体、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使得游客到达攀枝花市需要耗费大量路途时间,大大降低了潜在游客的出游意愿和来攀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严重影响到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品牌知名度不高

攀枝花市虽然于2010年率先创造性提出了“康养”“阳光康养旅游”概念,明确了康养与农业、工业、医疗、旅游、运动5条“康养+”的发展路径,并相继举办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以“阳光康养攀枝花休闲度假幸福城”为主题的2015首届四川省养生旅游节、攀枝花市首届普达康养文化节、中国西部康养产业论坛、多次举办攀枝花欢乐阳光节等活动,提出了“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宣传口号[14],但是攀枝花市仍然处于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阶段,其康养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并不足够大,尚无法让人们一提及康养胜地,首先就想到攀枝花。较低的康养旅游品牌知名度使得攀枝花市康养旅游的竞争力较弱,十分不利于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3.专业人才缺乏

康养旅游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状态。伴随该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原有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尚不能更好地适宜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虽然攀枝花拥有全国首所康养学院,树立了立足打造中国康养高水平教育基地,为康养产业发展培养梯级专业人才,深入开展康养产业研究和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理念,但该学院于2017年才首次面向护理、康复治疗、老年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招生。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助力,康养旅游人才的缺乏使得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进而影响康养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4.市场未细分

康养旅游产业的面向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但是现阶段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15],呈现出大众化趋势,这使得康养旅游产业面向的人群不仅只是老年人,而且也包括中青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旅游目的和追求的旅游方式不尽相同。如果不进行市场细分,那么将会导致旅游市场提供的康养旅游产品大多雷同,使得康养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只有通过对游客类型的明确定位,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从而促进产业发展。目前,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并没有对旅客人群进行市场细分。康养旅游市场未细分必然会导致康养旅游产品不能针对特定的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对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十分不利。

(三)融合发展的机会(O)

1.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与规划

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十分重视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康养旅游产业相关政策,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森林康养纳入了《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康养旅游的首个规范性文件《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地方政府层面也相应出台了促进政策,把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并编制了详细的发展战略、指导性政策或意见。这些政策和相关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毫无疑问为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攀枝花市于2010年率先提出“康养”概念[16],成为全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并于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10年来,攀枝花在全国康养领域创造了多个“率先”,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工作体系,一大批康养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用,具有良好的康养产业发展基础,响应了全国、全省“两会”精神以及省委对攀枝花发展的“3+2”新定位新要求。同时,攀枝花市相继制定了《关于支持医养融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攀枝花市旅游品牌创建补贴办法》、《攀枝花市拓展旅游市场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提供了项目、品牌、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政策支持。在2019年,攀枝花市在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康养“5115”工程(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康养村、100个康养旅居地和50个医养结合点),助推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攀枝花市应牢牢把握好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结合当地特色与资源,走好康养旅游之路。

2.康养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在正面临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问题。据中国新闻(2019)报道,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高达六十万,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并且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老龄化、亚健康人群的攀升,人们在旅游的同时也对健康有了进一步的要求[17]。可见,康养旅游有广泛的关注基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攀枝花市的康养旅游产业应紧紧围绕老龄化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融合发展。

(四)融合发展的威胁(T)

1.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现在,在康养旅游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康养+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18]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时尚。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宏观支持政策,各省市也纷纷依据当地资源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支持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是根据当地已有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出温泉+康养旅游、森林+康养旅游、文化+康养旅游、中药+康养旅游等模式;二是由当地政府牵头、相关行业合力配合,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康养旅游模式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各地游客。日益加剧的康养旅游市场竞争,加大了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压力。

2.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各地推出的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大同小异,没有融入太多的当地特色,无非就是森林康养旅游、医疗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文化康养旅游等模式。比如湖南依靠其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禀赋,将森林旅游与健康产业挂钩,开展森林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森林康养活动;贵州凭借良好的森林资源,以森林旅游示范县、森林特色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体验基地为重要载体,以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为基本脉络打造森旅品牌。就周边城市而言,西昌依靠其气候条件和当地特有文化,将生态、文化和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邛海康养旅游小镇和网红景点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樱花谷;米易拥有养生界公认的最适宜人居和康养的“六度禀赋”,即温度、湿度、海拔度、优产度、洁净度、和谐度,正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5A景区、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国营地中心于一体的复合型康养旅居目的地;盐边凭借其气候和海拔优势,依托红格训练基地,发展“康养+运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对攀枝花市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攀枝花市在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中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不能相对其他地方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那么就会面临客源资源流失的问题。

四、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LCVP战略选择

根据对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为更好推动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本文拟从SO-L战略(杠杆效应)、WO-C战略(劣势抑制)、ST-V战略(威胁弱化)、WT-P战略(问题解决)四个层面提出发展战略,进而获得适合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优发展战略。

(一)SO—L战略(杠杆效应)

攀枝花应以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规划及老龄化、亚健康人群攀升所带来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积极发挥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杠杆效应,撬动地方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应充分把握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两大优势,将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攀枝花市格萨拉生态旅游景区和花舞人间景区与当地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出“四川南向门户、康养旅游胜地、阳光花城”三张名片,扩大攀枝花市康养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应深度挖掘当地特有的三线文化、移民文化、多民族文化的内涵,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契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在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打造中,要以当地特有文化为依托,旅游资源为基础,既体现出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又体现地域性特色,让文化和旅游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应该依托攀枝花特有的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六度”禀赋,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推出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并在沿线打造特色农家乐,促进康养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联动发展。这样才能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彰显出优势和特色,大大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WO—C战略(劣势抑制)

攀枝花市应充分利用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和社会大环境,全面整合康养旅游资源,切实通过设立康养旅游专项基金,加大对康养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和引进康养旅游人才,细分康养旅游客源市场,将劣势弱化,甚至转化为优势,降低内部劣势的抑制性作用,变抑制性作用为杠杆效应。

首先,应加快硬件设施的建设,在省内主动与成都市、宜宾市、雅安市和西昌市、康定市的公路、铁路、动车交通规划对接,在省外积极加强与云南省的昆明、大理市、丽江市、昭通市的交通连接,构建一个快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康养旅游交通网络。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即星级酒店、A级景区、农家乐、文娱场所等的品级和管理水平,大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促使旅游景点提档升级,切实提升游客游玩的体验感和旅游满意度,促进游客二次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其次,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助力,他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旅游知识,同时又要懂得营销策划、资源管理、运营维护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就政府层面而言,要坚决做好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头人和引导人,大力支持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9],出台相应政策,设立康养旅游产业专项资金,积极从国内外引进专业人才,同时组织举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就学校层面而言,攀枝花市拥有专业的康养学院,首先可针对康养旅游市场的定位及时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然后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向相关企业输送专门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就康养旅游企业而言,应做到如下两点:第一,要对现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在职人员不断学习康养和旅游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第二,企业应制定良性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晋升空间、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购房补贴、公司股份等福利待遇尽可能避免人才流失,确保人才能够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为攀枝花市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专业人才保证。这样才能有效抑制自身的劣势,充分把握外部机遇,更好推进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ST—V战略(威胁弱化)

攀枝花市应注意充分展现自身优势,有效弱化或克服外来威胁,走特色康养旅游发展之路,巩固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强化康养旅游形象塑造理念,策划出一批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大力提升潜在游客的出游意愿和来攀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面对国内外旅游热潮和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攀枝花市旅游景区与景点应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创新康养旅游模式,坚持差异化发展和品牌化发展的理念,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游玩、休闲娱乐、度假解压并重方向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应推动旅游产业向价值链延伸,注意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创新并丰富旅游产品,积极与攀枝花市芒果、枇杷、莲雾、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对接,增加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给,打造创意休闲农业旅游、特色农家体验活动等新业态,以油底肉、盐边羊肉米线、盐边烧烤、鸡枞菌、攀枝花花蕊等特色美食带动旅客消费,大力实施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康养旅游产业升级版。

面对同质化竞争,攀枝花市应通过对游客类型的市场细分,根据其特定的旅游偏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对青年游客,可提供农家乐草莓樱桃芒果采摘、阳光游乐、健康山地运动、漂流、走进二滩等康养旅游方式;对中年游客,可采用温泉疗养、三线文化等康养旅游方式;对老年游客,可推荐阿署达花舞人间的民族风俗、地理标志产品国胜茶文化以及身心亲近自然的森林旅游等康养旅游方式。这样才能有力突出自身优势,不断弱化外部威胁,更好促进康养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四)WT—P战略(问题解决)

攀枝花市在面对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时,应注意解决问题,克服不足,避开威胁,寻求出路,应特别注意补齐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和市场未细分的短板,打造具有攀枝花市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避免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去赢得游客的点赞和青睐。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攀枝花市应注意完善康养旅游交通条件,加快康养旅游精品专线的打造,促进辖区各景区之间互联互通,提升旅游公路的通行能力,畅通省内外公路、铁路、航线的阻隔。同时应注意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功能、增加旅游标识标牌、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促进康养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来看,可通过用康养旅游专项资金给康养旅游专业人才提供市内住房、适量现金、职称评定优先或晋升机会来引进人才,为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可对现有康养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试,考试成绩直接与从业资格和待遇挂钩;可与本市特有的康养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根据市场所需对学生采用“3+1”“2+2”定向培养模式,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提升康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从康养旅游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应注意整合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攀枝花市的旅游形象,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咨询、紧急救援、和投诉受理体系等,鼓励旅行社积极拓展客源市场,推出精品康养旅游线路;应注意依托米易“影像名片”,利用好“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应注意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康养旅游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创新旅游景区经营模式,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带动农业、手工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协调发展,实现产业间上下游的互利共赢,增强康养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发展,进而推动攀枝花市康养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五、结束语

在大健康产业崛起的时代背景之下,走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攀枝花市虽然是康养概念的率先提出者和倡导者,但是具体的康养旅游融合发展路径还有待大力探索。攀枝花市应紧紧把握“健康中国2030”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树立善于竞争的必胜信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细分客源市场,切实做好康养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塑造康养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康养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攀枝花市康养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康养融合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攀枝花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分析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