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实践研究
2021-07-28王大龙刘强陈立鹏
王大龙 刘强 陈立鹏
摘 要:利用案例法分析新兴定向运动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实施策略,目的是结合课堂实践给予新兴运动核心素养中可教、可学、可评价范畴予以定格参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形成示范性高中新兴定向运动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模式。结果发现高中阶段开展新兴定向运动课程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独立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均衡发展,与此同时也使新兴定向运动案例呈现出:以“观”促究,洞悉课程根本;以“究”促践,凸显教学相长;以“课”写评,甄别课程框架结构;以“评”悟课,感受体育核心素养真谛。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可教;可学;可评价
新兴定向运动是集智能、体能于一体,具有趣味、知识、锻炼及实用性的实践项目,借助地图和指北针进行长距离的识图跑进,发展学生有氧机理、体能、灵敏及智力等,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认知空间及基本生活技能。它展现出多样化需求,辨别认知、开阔视野、适应生活生存是该项运动的独特魅力,它能锻炼学生的强健体魄,又能娱乐学生身心。因此,本文以新兴定向运动为例单因素剖析示范性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模式机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依据[1]。
一、定向运动课堂导入
抛出问题:新学期开始,欢迎各位学生考入大连24中,相信大家对24中想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本次课我将定向运动引入课堂,为我们校园环境做一个详细介绍。
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验新生活环境。其目的如下:(1)提升学生对陌生环境的脑力认知与生活适应能力。(2)简单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过观察对学生体能进行等级划分,方便日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教教学范畴。(3)将体育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融入健康课程中,提升教师可教范畴、学生可学习智力需求以及互逆可评价范畴。
导入中,学生获得大连第24中学定向运动专用地图,首先利用大屏幕导入一些模拟定向运动情景动画。通过引导式体育学习,教师教学生折叠地图、拇指辅行法技能,做到“人在地上走,指在图上移”,明确自己在图中的位置,结合指北针,找出直尺的平行站立点与目标点连线,转动身体直至地图的北方与指北针上的红色指针重合,箭头所指示方向就是目标方向。
通过老师授之以渔的教授,让学生感受定向运动的趣味性及多样化学习方式。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其涵盖了语文释题能力、数学的计算能力、地理识图能力等能力[2]。因此,选择新兴定向运动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模式做案例分析。其源于开学第一课,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规律,实现了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通过教师教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新兴定向运动核心素养中“趣”—“多”—“专”教学方式。因趣味产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习精神集中、学习运动技能知识扎实,再通过教师不断与每个学生交流,力求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做到授之以“欲”;激发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授之以“愉”;注重学生体验快乐,授之以“誉”;注重学生激励与评价,授之以“语”;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智慧,授之以“渔”。传授学生方法与技能,形成可教的教学范畴[3-4]。
二、定向运动课堂实施开展状况分析
1.定向运动实践体验
情景导入案例:制作一张简单的运动场平面图,随机发放给学生,确保每个学生拿到的图纸不同,但坐标点相同,再经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及提出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利用地图与指北针识别,带上打卡器,快速识别自己手中的地图后,依照顺序依次完成打卡任务路线点,最后形成路线成绩条。
通过打卡器结束任务后,拿到自己的成绩条查看成绩是否有效,明确如果无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再以小组为單位分析地图跑错的路线原因,重新认知、判断,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广角交替,保证易读性的认知,教师辅助营造学生学习氛围,由氛围转变为学习者课堂,将可学求知范畴融入课堂中,学生在定向运动课堂体会自己所学的定向运动知识。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认知所学的定向运动技能,感受体验成功乐趣、过程。
作为主导者,任课教师要发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体验百分比,完成因材施教层次的百分比划分:初次体验中,35%的学生完成体验稍微有点困难,40%的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得还不扎实,频频出现错误。教师集中错误点,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定向运动技能,更要服务于学生,做到避难转易简化教授,使其获得术业专攻、精益求精的运动能力,建立学生可学而又想获得的教学双边活动,这也为下一个教学内容的展开提供良好的开端。
2.定向运动的技能实践性应用
(1)定向运动实践分组
通过实践与体验对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人(6男、6女),进行小组比赛,随机发放任务图给三组的组员,要求每组要完成两张图,且全部队员完成后,才能完成下一幅图的任务。如果打错点要回到上一个点重新打点,且所有队员后退一个点,临近三个点设置体育教师裁判,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
(2)定向运动实践分组比赛出现的问题
通过比赛发现,A组容易犯识别点错误,耗费无用的途经路线,且队员多采用印象法,比例尺比例计算不对;B组成员能够利用指北针较为准确地判断路线方向与计算路线,但运动技能与合作性较差;C组成员会出现时而打点错误,时而选错方向的错误,体力透支较为严重。
因此,体育教师在可教范畴内找到学生易犯的错误点,细化教学设计流程,寻根于教材,育根于学生,扎根于定向运动课程实施中。在可学范畴内,学生因自身的学习技能不能完成定向运动,应学会转变学习方式,不仅要有学习能力,还要有组织能力,更要有获取知识与适应的能力。
(3)定向运动实践分组比赛结果的互评
仅列举某位同学戴shape运动心率带,测得心率变化图,我们发现此学生最高心率为196次/min,平均心率为151次/min,最低心率为105次/min,而且我们能够通过shape运动心率带实时监测学生运动负荷密度情况,这给学生智能数据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而课程先是由体检到课程实践,虽然有少数组员对指北针使用方法掌握不当,导致整理路线规划错误,体能消耗较多,个别学生体力透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技能虽然还有些不够熟练,但通过引导与练习能熟练掌握。
学生意识到定向运动属于智力+体能+运动技能的运动,三项缺一不可。定向运动虽有低风险、不安全因素,但是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相较传统体育课,学生更愿意参加此课程。定向运动不但需要多种体育技能的融合,更需要团结合作。
(4)定向运动实践再翻转教学
通过教与学范畴,师生自我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同时再对A、B、C组与路线图坐标点重新调配,让学生再次体会智力+体能+运动技能三者融合的重要性,从感兴趣到多练习,再到专与精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不畏艰难的精神、果断与独立思考能力。
三、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反思与拓展
1.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反思
定向运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新兴智慧型体育课程。
(1)可教范畴:要梳理智力、体力、识记三方面进行因学所需,要注重优化与可操作性,同时还不失教学结构之间衔接的主与导层次之分的教学策略。
(2)可学范畴:学生要渗透教师因材而教的每个定向运动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困难的能力,还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可评范畴:要利用有效的智能穿戴及生理变化指标对学生进行生理负荷评价,通过观察与问卷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通过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技能考核指标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定向运动课程教学总结
近些年,定向运动虽然融合了健康体育课程,但有效课例比较少,因此,体育教师可利用定向运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促进其他学科的融合,激励学生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形成与人合作、交流、互助,懂得分享的人格。
本文给予定向运动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客观指标,但还缺乏更多的科学理论的支持,因此,笔者还会继续做相关指标研究,以确保定向运动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渗透学理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模式。
定向运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合作交流、勇于探究、果断与独立思考,也融入健康体育课程新知生存技能目标,同时保证体能、运动技能、道德品质在定向核心素养中得以充分发展,实现正向迁移技能,更能以学生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献:
[1]王越.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探讨[J].中国校外体育,2020(8):8-9.
[2]刘阳.定向运动选手识图的认知加工特征与技能训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3]付欣.结构定向理论在初中定向越野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4]陈历志.定向运动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1(11).
注: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示范性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ND20206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