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
2021-07-28宋秀梅张俊霞
宋秀梅 张俊霞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内容的影响越来越凸显,为了传承优秀文化,借助特色文化,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本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便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本土文化;幼儿教育;教学融合
中国的应试、统一、规范教育是高考制度下的必然选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社会日益重视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本土文化是当地的特有文化,对当地人民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影响。让文化深入人心,把本土文化盘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便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鼓励多方途径开发和利用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本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就当下的幼儿园教育现状而言,我国多借鉴西方的幼儿教学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幼儿教学“国际化”“现代化”,或者作为小学的“预备班”“基础班”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学,缺少自身的教学特色。就整个中国教学体系而言,中国教育对本土文化的教学是严重缺少的。本土文化的宣传教育大多只注重形式,缺少真正的教育宣传,这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相较而言,美国的教育权归地方州政府,各地的教育体系不同,极具地方特色,极大地保护了美国当地文化的多样性。
但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和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正在逐步复苏,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下,地方文化正逐步深入人心,正被年轻一代所接受,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始,更应该注重本土文化教育,本土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结合正在我国一些幼儿园有序开展。
二、本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融合实施策略探究
(一)构建体系完善的本土文化课程
当前的本土文化多停留于形式,并未进行深入的教育。幼儿园教育作为当前应试教育的“法外之地”应该积极探索本土文化课程建设,将本土文化作为必修课程,由专业老师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考核、课程教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与效率上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例如鲁西南地区的儒学文化、惠州地区的东江文化等都可以纳入课程建设体系,让幼儿接受这些地方文化的熏陶,从而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以及增加其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其未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为当地幼儿园所设计的东江文化课程,采用U-G-K-P-C聯动机制,在大学、政府、幼儿园、家长、社区的相互联动下,该课程在广东地区反响较好,极大地促进了东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营造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学习生活氛围
本土文化往往与当地特色息息相关,在制式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环境逐渐走向统一,这不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难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教育应该以感性教育为主,这样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环境是文化的载体,也可以说是幼儿的“老师”。如鲁西南地区的孔子学院(一家连锁幼儿园),其内部装修风格与古代的私塾相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自然接受儒学的熏陶,感受孔孟之道,而且孔子学院经常举办儒学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学习儒学知识。儒学文化在当地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人的很多观念都出自儒学经典,且本土文化在当地的认可度高,教授本土文化可以获得家长极大的支持。在家园合作中,家长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生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均可以感受到当地的乡土文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本土文化的学习,也促进本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
(三)积极组织本土文化的实践体验活动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孩子天生爱玩,感性教育往往比理性教育更能起到教学效果,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本土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往往给幼儿更为直观的文化印象。本土文化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法。地方文化的传承往往与参与、操作、实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各地乡村往往存在一些集会,一些大型集会往往与当地的一些文化有关,幼儿园可以适当地与当地文化集会方合作,举办一些孩子们可以参与的活动,既让孩子对本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又使当地的文化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如曲阜孔庙的庙会活动,往往会邀请一些幼儿园、小学来表演节目,借此来弘扬儒家文化,如话剧、舞台剧不胜枚举。幼儿园教育多会穿插一些手工课程,而手工课往往也可以和地方上的刺绣、布艺、木艺等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本土文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