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幼儿教育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融合路径
2021-07-28朱怡
朱怡
摘 要: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回归生活,立足生活,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結合教学经验,从幼儿教育的服务能力、社交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浅谈“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幼儿教育
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幼儿教育表现出一定的急功近利性质。很多幼儿园要求幼儿不仅要学习20以上的算术、英语、拼音、生僻字,甚至还要定期考试,这种情况的内在缘由纷繁复杂。3至6岁的幼儿,大脑神经脆弱,采用发展快速、过于“急躁”的教育方式,弊大于利。幼儿正处于活泼贪玩的年纪,将幼儿禁锢在教室的座位上,用繁重的作业压抑他们的天性,这不利于幼儿成长。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课堂变得直观生动,学习活动也更丰富有趣,将教育回归生活,才是幼儿教育的自然发展之路。
一、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生活能力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幼儿学会生活技能。幼儿掌握了生活技能,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才能接受、探索其他知识。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需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尝试、体验。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展生活技能。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观察幼儿是否有情绪波动、异常的情况。对于情绪异常的幼儿,教师首先要给予安抚,可拉拉幼儿的小手、与幼儿说几句称赞的话,使幼儿平复情绪。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锻炼生活技能。首先,唤醒幼儿提升自我生活技能的意识,可教幼儿唱一些歌谣,如“小鸟自己飞,小马自己跑,我是好宝宝,不要大人抱”。这种歌谣可以向幼儿传递锻炼自我生活技能的意识。再次,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可以让幼儿自己完成各项生活任务,如午休后,幼儿自己穿衣、穿鞋、系鞋带、整理被褥等。对于生活技能较差的幼儿,教师应当教其自理,而不是替他完成。用餐时,引导幼儿有序、有礼貌地进餐,不争不抢。
二、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社交能力教育活动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幼儿也无法避免与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幼儿掌握社会交往能力后,就可以应对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提高道德品质。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可以被看作一个浓缩的社会,幼儿在园内开展社会交往行为。
在幼儿园,经常出现无法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的幼儿,他们身上典型的特征就是霸道、蛮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幼儿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表现出对抗性;其二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度宠爱,在溺爱中形成蛮横、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性格使幼儿无法融入家庭以外的环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社交能力,让他们和其他幼儿平等友好相处,培养他们谦让、分享、包容的良好品质。
三、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实践能力教育活动
实践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实践能开发幼儿大脑、锻炼其身体协调能力、开发其动手能力。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回归生活,主张“教学做合一”。他曾说过:“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需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因此,在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教育应落在实处。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实践、体验、观察的机会,让幼儿动用感官去感受、动手去操作。比如,园内可以举办“我为花儿浇水,花儿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在园内准备一些小盆栽,组织幼儿种植花朵。小花盆可以放置在园内教室墙角,每日,教师组织幼儿给花儿浇水,让幼儿观察花儿的成长。幼儿在观察花儿的过程中,了解了植物最基本的生长规律。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给花儿拍照片,记录花儿的成长。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见效慢,但是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按照幼儿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花儿“长高”“长大”了,切实体会到照顾花儿的辛苦及其中的乐趣。幼儿近距离观察花儿的形状、颜色、姿态、大小等各个方面,化抽象为具体。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如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各个成长阶段的花儿。总体而言,通过亲身观察,幼儿对小花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需要注意,在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时,要以生活常态为基础,而开展的方法要具备游戏性和娱乐性。
参考文献:
[1]冯君.陶行知幼教思想价值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7):79-81.
[2]陈新.在生活中发现学习兴趣:通过陶行知思想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