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影响结果的研究综述

2021-07-27李昕瑶范馨月徐昊然贾士玲

商业文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社会性共情动机

李昕瑶 范馨月 徐昊然 贾士玲

传统思维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体是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然而,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创业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并开始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而付诸行动(Zaefarian R等,2015)。同时,实践表明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纳入社会性的考量,盲目短视地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负面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由此,国外前沿将以利他、共情、同情、同理心为核心范畴的亲社会动机引入到了创业研究领域之中。创业领域学者针对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影响结果及过程开展了跨学科研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归纳了主要研究结论,并尝试提出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创业者亲社会动机

亲社会动机起源于心理学,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Batson(1987)率先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个体想要通过自我努力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的欲望。自2015年Shepherd在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中倡议后,创业者亲社会动机作为动力因素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引入创业情境中,是一般親社会性动机在创业领域中的再次发展。创业研究者大多引用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对亲社会动机的定义,但并未与创业情境相结合。基于此,国内学者胡望斌、彭小平等(2020)探索性地提出创业者亲社会动机是指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所表现出来的为他人福祉付出努力的愿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三个方面对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展开了研究:(1)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与述评,阐述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概念、分类和测量。(2)研究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前因变量,包括先前经验(Hockerts,2017;Lacap等,2018)、性别(Bernardino,2018)、正念(Engel,2019)等。(3)针对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比如仇思宇等(2018)基于多案例研究范式,发现亲社会性在个人创伤到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其中,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影响结果复杂多样,系统地梳理相关文献可以总结理论成果,确定研究空隙(Research gap),从而探讨研究的新方向。

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影响结果

创业过程层面

1.社会创业意向

传统特质论关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倾向,认为创业者作为核心人物,会影响创业战略的选择(Deshpandé等,2013)。已有研究主要从同情、共情、利他范畴证实了创业者亲社会动机有利于促成社会创业意向。Mair和Noboa(2006)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性地提出了高水平共情的个体更可能产生助人行为,从而形成社会创业意向。Miller等(2012)认为情感因素在创业过程中是无法忽略的,提出利他、亲社会情绪是社会创业意愿的驱动力。在Mair和Noboa(2006)所建模型的基础上,Hockerts(2015)开发了社会创业前因量表(SEAS),并对此进行验证,证实了共情对形成社会创业意向的正向作用。Le等(2020)、秦佳良(2021)的研究表明了情感共情(共情关心)和认知共情(观点采择)与社会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其中,Le等(2020)提出并验证了亲社会行为的正向中介作用。

2.创业决策

现有研究还关注创业者亲社会动对创业决策过程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列举了大量案例,探索性地研究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对识别、开发创业机会的影响。Shepherd和Patzelth(2011)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证明了利他主义正向影响可持续机会识别。 Khalid和Sekiguchi(2018)基于情景实验,提出在创业情境中,情感共情(共情关心)和认知共情(观点采择)都会正向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且二者的共同作用比认知共情(观点采择)的单独作用更加显著。对于创业机会开发,国内学者仇思宇(2018)在创业行为双阶段理论的基础上(McMullen和Shepherd,2006)进行多案例分析,提出亲社会性是创业者开发社会创业机会的重要内驱力。其中,亲缘型亲社会性直接促进了他人机会开发到自身机会开发的转化,非亲缘型亲社会性直接正向影响他人机会识别,进而间接推动其转化为自身机会[2]。

创业产出层面

1.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分为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方面。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依据各项财务指标来衡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后续发展能力、资产运营水平等),经营者业绩指的是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成长做出的贡献[3]。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以及企业经营两个方面。在企业后续发展能力方面,创业者亲社会动机正向促进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从而提高供应链绩效(李江涛,2019)。共情使创业者更能接受员工的意见,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帮助员工应对压力,进而有效地领导团队创新产品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Humphrey,2013),实现企业良性经营管理的同时提高后续发展能力。

2.企业社会责任

创业者亲社会动机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核心范畴,利他主义主张认识自己对他人的责任,积极发挥自我的社会价值,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4]。这和高社会性、高利他倾向的企业社会责任(Du等,2007)不约而同。于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动机的研究逐渐从“利己”向“利他”转变。国内学者俞小江等(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家的利他倾向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较高利他倾向的企业家,其所在企业能够更主动地考虑利益相关者,从而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3.政治任命

创业者追求政治任命仅仅是亲自我动机下的利益驱使吗?针对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政治任命与社会情怀可以共存。创业者追求政治任命绝不只是出于亲自我动机,更是出于亲社会性动机,实现“小我”到“大我”的跨越[5]。Li等(2015)通过儒家社会导向模型,指出了中国创业者追求政治任命的动机为亲自我和亲社会,并发现儒家社会动机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发展周期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吕秀芹(2016)、刘海建(2017)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Li等的研究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向行为、绩效层面延伸研究。

研究展望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不同学者的关注点不同,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社会创业意向、创业决策、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政治任命上。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值得探讨。

关注不同创业群体的亲社会动机

不同创业群体在不同的创业情境下持有的、表现的亲社会动机有所不同,其影响路径及影响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就价值使命进行区分,商业创业和社会创业的使命导向截然不同。商业创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社会创业强调实现社会价值。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亲社会动机与社会创业的价值使命不谋而合。但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文化背景而言,社会创业的规模较小,公众对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存的理解与信任不足,社会创业者相对较少,商业创业者数量较多,目前在我国创业实践中占据主要地位。与此同时,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想要实现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的统一,想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给当前的商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影响结果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聚焦不同时期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影响效果

窦大海(2011)、顾桥(2019)的创业动机理论模型显示,不同创业阶段中社会性动机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初创期,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相对简单,经济性动机显著并占据主要地位,社会性动机微弱甚至模糊。随着企业的扩张与成熟,创业者满足了基础的经济需求,累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后,创业动机不再单一化,社会性动机逐渐成为创业者创业的重要动因[6]。那么,不同时期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将会给创业者具体的创业实践带来怎样的作用呢?未来需要展开纵向探讨与研究。

[本文基金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对社会型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编号:S202010708021)研究成果。]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望斌,彭小平,彭息强,焦康乐,张亚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10):91-106.

[2]仇思宁,李华晶.亲社会性与社会创业机会开发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02):304-312.

[3]杨湄,敬采云.以企业绩效分析探体验式教学模式[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04):83-88.

[4]俞小江,魏佳樂,杜振钢.企业家诚信?利他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基于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7,(35):133-137.

[5]刘海建,吕秀芹,董育森,张沫.是否皆为利己——制度转型深入期企业家政治联系的双重角色[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04):114-128.

[6]顾桥,梁东,赵伟.创业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93-94.

猜你喜欢

社会性共情动机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动机比能力重要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