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思维对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启示

2021-07-27李娜

商业文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法治

李娜

科学思维的内涵

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强调需站在历史角度,通过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客观看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将分析对象投放在历史空间中去辩证分析、思考未来,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把握前进方向、推动事物的有序发展。“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战略思维

“战略”一词在现代语境中,已由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的原始涵义延伸到了“谋略”之义,战略思维是对事物进行全局和长远谋划,可从空间维度出发去观察全局的发展,从系统维度出发去探索整体发展,运用战略思维可跳出局部限制,能够避免短视行为,从而形成战略定力。

法治思维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它是全新的治理思维,要求治理主体必须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规制度、法律逻辑等,客观分析各种问题,从而形成合乎法律规范的科学结论。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则是哲学领域的主要思想,强调了要抓好主要矛盾,关注次要矛盾,辩证看待矛盾主体的互动关系。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强调针对闭塞问题能够找到解决出路,能够找到破局的方法,从而实现最终发展目标。

底线思维

底线则是事物实现质变的临界,突破这一底线,事物随即会发生本质上转变,事物从接受改变到不可接受。而底线思维实现的根本条件就是立足客观现实,认真研判和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好局面的积极战略性思维方法。简言之“从最坏的方面入手,将准备充分做好,从最好的方面发展,实现更好的结果”。以敏锐的鉴别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系统思维

系统顾名思义是指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相互依赖的要素,经过特定整合之后形成了统一整体,突出整体、关联、层次及包容特征等。系统思维是基于这些系统内部关系形成的思维,能够深入到事物内部把控各个局部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实现各个单元均衡发展。

应急管理能力的要义

领导干部面对突发的危机,必须具备7种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应急研判能力。应急研判能力指突发事件发生时,运用更多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判断突发事件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导致严重程度的一种判别能力。

二是应急决策能力。应急决策能力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研判,对应对突发事件作出的决策,以降低突发风险影响,获得最好结果。

三是应急规划能力。应急规划能力则是管理机构或领导干部在应对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对各个方面资源进行配置,对各个应对战略进行部署的能力。

四是应急动员能力。应急动员能力也称之为号召能力,指当发生突发事件之后,领导干部能最短时间最大规模地集中各级社会力量,运用这些资源去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快速控制风险的能力。

五是应急沟通能力。所谓沟通,就是人们之间借语言、文字等媒介传递信息的过程。危机沟通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的活动过程。

六是应急表达能力。表达能力表现为对突发事件、信息的精准表述能力、应对评估能力及分析报告能力。

七是应急联动能力。联动能力则是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够实现横向和纵向联动的能力。

科学思维视角下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着力点

要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文明良好的科学素养、客观全面的理性思维和担当作为的责任意识,方能凝聚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合力。

应急管理能力是抵御风险的屏障,必须坚持历史思维的指导

掌握好历史思维,能够把控好当前工作重心,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一体,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走向未來。一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信心,无惧任何风险挑战。使每次化解危机阻击战的方法更科学、措施更有力、成效更显著。二是要以此为契机,习惯运用历史眼光看待各种风险,对已完成处理的突发事件需反复梳理思考,总结其经验,归纳其不足。三是将应急处理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应急处理非常态转化为常态,做到从以往风险挑战斗争中不断提高重大风险的防控和化解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是驾驭总体的考量,必须坚持战略思维的研判

运用战略思维,应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妥善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从全局、长远视角去把控好事物总体发展。一是始终保持头脑冷静,时刻跟踪灾害风险发生发展的趋势和防控工作的进展,同时对影响领域、持续时间、可能带来的损失等进行科学判定。二是在专业化干部选育中,应有“严把准入”的标准,将“第一责任”履历尤其是“一线抓全局”工作经历作为“一专多能”干部选拔的“门槛”。三是应有“动态倒逼”的标尺,对兼挂、专挂也应形成日常操行等级和阶段性工作实绩的量化考评硬指标,进而形成感性向理性升华、理论源自实践的战略思维。

应急管理能力是着力关键的阵脚,必须坚持创新思维的推动

运用创新思维,应从根本上破除思想僵化,实现革新。一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自我革新、勇于创新、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数字化”助推创新思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力量,积极融入互联网、“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二是加强数字应急技术的应用。重构、变革与升级应急治理体系,提升自身应急治理能力,加快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在应急相关领域的融合应用。三学会构建大数据应急分析模型。整合社会治安防控、自然灾害预警、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信用监管等平台数据,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应急分析平台,提升大数据对应急治理的综合支撑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是衔接节点的闭环,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的审视

运用辩证思维是要将矛盾体进行统一联系分析,从本质上把控好问题根源。一是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非常时期,应对领导干部开展培训,进而全方位、全过程的体系化考核。二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唯一途径是实践、实战。在确保应急处置力量充沛的前提下,应适时组织干部有序、有效参与各个环节的演习演练,让干部在参与中感悟,在实战中提高。三是通过参与14个环节的实践实战锻炼,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理念,进而切实培养干部用辩证思维科学谋划、有力执行、推动落实。

应急管理能力是疏通秩序的先导,必须坚持法治思维的优化

运用法治思维,应增强法治观念,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是领导干部处理應急事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法、干中遵法,有效避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二是营造良好法治宣传氛围。增强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同时要敢于“亮剑”,引导各族群众依法支持和配合各类应急管理工作。三是培养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政治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并举的作用,力戒以权代法,确保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能力是维护安全的保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的前瞻

运用底线思维,应善于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一是对突发事件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做好常态与非常态融合,制定出全面系统的防控方案。二是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将底线思维能力作为基本要件。健全集体研判、专家会商机制,加强预警性分析研究,提升科学识别、有效防控风险的能力。三是充分认识到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能够有效的规避危机与灾害的发生。

应急管理能力是统筹协调的抓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的牵引

运用系统思维,要构建全局观,协同观及整体观,能够把控好各个环节,按照相应单元的重要性、次序有序跟进,将各个局部有机的连接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一是加强沟通协同。在干部日常管理中,切实培养干部动员社会群众的能力,实现组织有力量、引导有响应、治理有效应、管理有威信,提高整体应急救援能力。二是切实提升干部的服务群众能力。三是平时注重采用扁平化、可视化、点对点的应急指挥系统,提升应急指挥效率。

尤其当前更要将严格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应急管理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工作,为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贡献。

[本文系项目: 尼勒克县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优秀专家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中共尼勒克县委员会党校)

参考文献:

[1]赵玉洁.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N].人民网,2017.

[2]王宝明,刘皓,王重高.政府应急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准备好应急包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