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研究

2021-07-27姜森云

商业文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商科就业指导院校

姜森云

新经济常态下,催生了很多新的业态,这些为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很多新的选择和机遇,也为他们适应新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商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是随着就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加大,因此研究其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引导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就业价值取向有一定的指导性、长远性、稳定性和变化性,因此研究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有助于地方商科院校完善科学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引导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端正择业态度,携手面对就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就业压力。通过对上海商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剖析商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进而开展引导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确定合理化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研究。

调查设计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认为个体生涯发展是多种生涯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理论基础上,梳理以往的数据统计和文献,以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的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因素、学习经验以及对未来就业结果预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依据,构建了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的调查问卷,分别从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变化、就业形式的变化和就业准备的变化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来源

本次调查为不记名方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了上海商学院全部专业2016至2019级共计460名在校本科生,460份问卷剔除2无效问卷后共获得424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2.2%。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年级来源分布较为均匀,来自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比例分别为24.8%、23.6%、26.4%、25.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就业心态更加主体化

随着商科人才数量的逐年增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就业环境造成巨大冲击,商科院校大学生应更加积极灵活的调整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目标,而不是简单通过出国、考研等回避就业压力。为了提升个体的综合竞争力,在校生积极考取资格证书的热情日渐高涨,其中67.9%的调查对象计划或者已经考取会计、税务等相关商科就业资格证书,同时发现开始着手准备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呈现低年级化;其次,71.5%的调查对象计划或者已经开始外语学习,商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或实习单位大多数都有相关外语要求,因此大部分商科毕业生对于语言的学习都比较重视;另外,在大三和大四这两个年级来源的调查对象中36%的调查对象计划或者已经参加就业培训,在大一和大二这连两个年级来源的调查对象中43%的调查对象计划或者已参与学校等组织的社团活动。除上述就业准备工作外,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主体性还体现在收集意向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上,为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就业形式更加个性化

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涵盖三大领域,其中包括学术领域、商业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考虑到其专业特点,商科院校毕业生比较多选择贸易服务、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方面作为求职方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就业市场对于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多。现今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突出了新时代毕业生的个性化特点。

调查中关于就业个性化的问题回答,有55.3%的学生选择了外企或者私营企业,有28.4%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剩余16.3%的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或自主创业等;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也不再依附家长意见,或者只关注专业对口的工作,有36.4%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有33.7%的学生选择未来发展前景,剩余29.9%的学生选择薪酬福利、工作地点等因素;对于现阶段新兴的一些职业门类,有32.3%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并做过相关的了解;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通常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鲜时尚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因此他们对于自主创业方面的选择也表现出很大的熱情,有近30%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去服务基层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其中选择西部、农村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只占了总人数的13.6%,选择不会考虑参加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的活动的占到75.6%。

就业期望更加合理化

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期望表现出了更加的合理化。从期待薪酬、就业前景、就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以及就业工作地点等四方面着手调查,从结果得知,在就业薪酬问题下5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在了6000-8000,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也都持有积极态度,6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发展潜力;选择工作比较看中的是公司单位的培训机会和专业对口,比例分别为45%和30%;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也不都选择发达城市,有36%的大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

大多数00后相比95后大学生有更富足的生活状况,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慢慢改变了传统的“精英”思想,相比较薪资报酬,也开始注重企业能够提供的发展机会;上海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并且优先考虑外企等知名企业,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改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更多的人开始愿意看重中小企业提供的学习和晋升机会;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在进入职场的准备过程中,慢慢意识到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不再只关注竞争压力大的一线或二线经济发达地区,也比较愿意选择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中等城市。

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对策研究

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新特点,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就是就业心态更加主体化、就业形式更加个性化和就业期望更加合理化。高校可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和精准的就业服务,引导商科毕业生确定长期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让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更加理性而不盲目、独立而不从众的就业。

1.针对就业心态更加主体化的特点,高校要指导大学生适时调整定位,合理规划职业目标和方向。首先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其次高校不仅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而且应辅助讲座、团辅、咨询等方式帮助不同年级大学生不断完善职业规划,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质量;再者适当增加积极就业相关的心理辅导,强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完善就业心理危机个案的疏导和保障机制。

2.针对就业选择更加个性化的特点,高校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与线下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平台。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主题班会、校友讲座等路径,帮助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确定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其次,精准落实“一生一档”,不断完善在校生职业生涯档案,逐年推进与求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最后,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变革的步伐,与时俱进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理性引导自主创业。

3.针对就业期望更加合理化的特点,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预期,确立适合的价值取向。首先,高校要重视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中存在的面子问题、圈子问题和舒适问题。其次,要鼓励和支持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志愿到基层服务。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牢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到基层锻造过硬的本领;最后,部分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期望的合理性也来源于就业的消极心理等,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分析自身能力与职业的契合度,避免急功近利又要改变消极心态。

(上海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清华.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马洪新, 李丹, 潘轶民,等.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528(12):272-275.

[3]刘彬.“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及价值取向引导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

[4]陆吉瑞,钱丽君.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32).

[5]陆雁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科类大学生择业行为研究——以南京大学商科类学生为研究对象[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6]万昕.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商科就业指导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