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发展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动力
2021-07-27郑保卫王仕勇
郑保卫 王仕勇
【摘要】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成形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新闻观,在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新闻理论和国外新闻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新闻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长于学习借鉴、勇于守正创新、坚持理论自信,其新闻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如今正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体系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百年发展 理论来源 实践动力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1)6-060-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6.007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1]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工作传统与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提炼和概括。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史,可更好地认识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经验,把握党的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开拓党的新闻工作的美好未来。
一、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发展的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发展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观、中国传统新闻学理论、国外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的引领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及新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办报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的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
纵观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1848年《新莱茵报》的创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份无产阶级党报的诞生。在创办党报的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办报传统得以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办、主编、编辑、指导报刊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尤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报刊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是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论述,如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报纸是社会舆论的纸币,报纸是社会的耳目,报纸是人民千呼万唤的喉舌,报纸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等;二是关于党报工作的论述,如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党报党刊应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报党刊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等。[2]这些重要观点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指南,无论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都学习和借鉴了这些经验和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传统和作风,将其作为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遵循。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创办无产阶级党报,为建党、夺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毛泽东曾指出,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时的马克思主义实为列宁主义,以俄为师成为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者的共识。由此观之,列宁新闻观对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直接且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在学习苏俄办报经验的过程中开创自己新闻事业的。
列宁的新闻思想主要包括:创办政治机关报,党报要成为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党的报刊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党报要坚持党性原则等。[3]列宁的办报实践与新闻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实践与新闻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列宁的新闻思想作为指针,有效指导了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可以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向导,当时党的很多与新闻工作相关的文件、方针和政策直接引用列宁原话,通过阐释列宁的新闻思想来指导我国的新闻事业。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观的理论成果
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主要来源。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不仅在政治领域建树颇丰,其新闻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本人从青年时期就开始投身报刊工作。他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闻思想。例如,他强调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要坚持党性原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倡导“政治家办报”,提出党的新闻事业要掌握在对党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新闻工作要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坚持走群众路线;提出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加强对新闻工作者队伍管理,提高新闻工作者思想道德水平等。[4](12)可以说,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宣传家,他在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实践中所形成的办报經验,提出的重要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宝贵财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发扬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闻观点。例如,他指出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姓资姓社”的争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继续冲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要反对新闻宣传中的思想僵化和片面性;强调报刊要着重宣传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党的新闻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要把新闻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新闻事业要坚持改革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并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等,[5]这些观点成为邓小平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政治理念,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历史任务、工作原则等做了诸多阐释。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成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实行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6](472-492)此外,他还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等,[7]这些观点成为江泽民新闻观的重要内容。
21世纪以来,胡锦涛立足国内媒体格局和媒介环境的重大变迁,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工作新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新闻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8]要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加强和改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准则;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列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中,要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9]这些观点成为胡锦涛新闻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就党的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等召开了一系列专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新闻观点,形成了他的新闻观。具体包括: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指出“党媒姓党”,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新闻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通过创新传播手段和方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要重视国际传播和国际话语权构建等。[4](14-15)这些重要论述体现出党在新闻舆论工作领域的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最新理论成果。
3. 中国传统新闻学理论的历史传承
我国新闻学的起源,可追溯至鸦片战争时期。当时的一批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如王韬、郑观应,以及后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等,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办报思想,形成了我国早期传统的新闻理论成果。例如,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就提出设报馆办报纸的主张。王韬在《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等文章中主张放宽言禁,设立报馆,开展对外宣传。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论述报刊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认为报刊可以通民隐、达民情。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大师和著名政论家,也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他将报纸比作“喉舌”,强调报纸具有“去塞求通”[10]的功能,认为报纸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等。此外,梁启超撰写的政论文章也形成了我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政论文体。孙中山也是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宣传家,他提出报刊要配合政党的革命事业宣传,并发挥开启民智的作用,他的办报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早期资产阶级的办报实践,为我国新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源泉。当时关于报刊性质、功能、作用的论述,成为今后人们研究新闻报刊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他们关于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等方面的论述,也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1919年徐宝璜《新闻学》出版、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和1926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学科发展开始步入成熟期。虽然这三本研究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历史的专著并非十全十美,甚至存在缺陷,但足以说明我国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已初步建成体系。尤其是徐宝璜的《新闻学》一书,称得上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现已成为后继学者研究特定历史时期新闻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此之后,我国的部分院校开始开设新闻院系,一些新闻学术团体也逐渐涌现,新闻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4. 国外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吸收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发展,需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报业被人们重视,新闻界开展了对新闻报道、新闻采编和版面编排的深入研究,新闻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渐形成。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传播学,将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纳入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将新闻学研究推进新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新闻学开始了纵深发展的历程,出现了诸如新新闻学、调查新闻学、精确新闻学、发展新闻学、公共新闻学等新的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新闻学研究的内涵。
总体来说,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产生早于我国,我们需积极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成果。例如,新闻价值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客观公正报道原则、新闻法制规范等,这些反映新闻传播基本特征的理论对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具有很大价值,有助于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此外,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破除“新闻无学”论的禁锢,维护和鞏固新闻学的学科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成果,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都被引入国内,并运用到我国的新闻学研究之中。部分西方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一部分,并由此产生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借鉴西方理论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不符合我国国情、对党的新闻事业有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理论观点,要坚决予以批判和否决。在学习借鉴西方理论成果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去分析论证,以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正确新闻观。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发展的实践动力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的丰富实践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报刊,介绍新思想,宣传新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受此影响,毛泽东、周恩来等相继创办《湘江评论》《觉悟》等革命报刊,开始了自己的新闻实践。此外,《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一批由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办的报刊,当时在反映民众斗争、揭露资本压迫、号召工人联合、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最初的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11]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浪潮之中。借助俄国十月革命的东风,裹挟着国内五四运动的风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担负起揭露黑暗、宣传革命、启迪民智和组织民众的伟大历史使命。[6](518)报刊成为这一时期党实现革命理想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武器。
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其成为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的有力喉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革命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成为维护统一战线的有力阵地,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展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瞿秋白任主编的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和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红旗》,积极传达党的主张,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实现了机关报刊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领和革命指导,有力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1931年,中国共产党出版《红色中华》报,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在革命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党受共产国际和苏联党报理论的影响,通过《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实践,逐步健全党报管理体制,实行游击办报方针,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对敌宣传,以真实的报道打破敌人的欺骗与蒙蔽,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确立对外宣传思想,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博古、陆定一等提出的系列新闻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开始走向成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等讲话中,对党的新闻工作的原则,如战争宣传、军事报道、改革宣传等,进行较为深刻的阐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新闻事业的丰富实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把新闻事业作为舆论工具,为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目标服务。1949年年底到1950年年初,出台《关于中央政府成立后党的宣传部门工作问题的指示》《关于统一新华通讯社组织和工作的决定》《关于各级新闻出版机关的任务与组织暂行规定(草案)》等文件,党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领导。1950年年初,《人民日报》开设“新闻工作”专栏,开始系统学习《真理报》、塔斯社等苏联新闻机构的理论和经验,中苏新闻界多次互访。但在向苏联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盲目依赖的问题。1950年4月,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在战争报道和舆论宣传方面常用的口号,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典型人物被媒体成功塑造。党的新闻媒体在此次抗美援朝中积累了宝贵的新闻宣传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闻宣传工作特点、规律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发展工农业、搞好经济建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在这一时期着重反映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如雷锋、焦裕禄等模范人物,开展典型报道;适当开展新闻批评,加强舆论监督。这一时期,设立了新闻行政主管部门,调整了新中国新闻教育,重新展开了新闻学研究,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使党的新闻事业取得了积极发展。尤其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对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等进行了探索。这次新闻改革,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满足读者广泛需要、展开不同意见公开讨论、新闻界的自由竞争、培养名记者、向外国通讯社学习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闻理论成果。1961年,刘少奇对人民日报社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要根据群众的实际考察政策,新华社还是“当老百姓好”,[12](367)“让人民知道世界上有骂我们的人”[12](360)等观点。这一时期,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新闻政策有了重大改变,体现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随着党的工作战略重心的改变有了根本变换,对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舆论监督有所开展等。
3.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新闻事业的丰富实践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军通讯》发表四篇专论,就正确的新闻工作路线、新闻工作党性的核心问题、新闻报道的唯物主义路线问题、新闻的真实性与政治性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阐释。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要求发展生产力,发扬人民民主。198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新闻改革座谈会纪要》,鼓励报刊提高宣传水平,健康地开展批评,实行有效舆论监督。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要摆脱“姓资姓社”的争论,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1991年起,邓小平先后在上海、武昌、深圳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针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着新闻界报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步伐加快,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开拓创新。1989年11月,江泽民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针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任务等基本问题发表讲话,并强调我们国家的报刊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1990年12月,新闻出版署出台《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报纸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道路。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我国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意见》,对包括新闻队伍在内的整个宣传思想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1996年,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1997年,中宣部联合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规范新闻队伍。此后,各媒体纷纷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的举报电话,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999年后,各級新闻单位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提高党的新闻队伍的作风和业务素质。2001年至2003年,中宣部联合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此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三贴近”,把握舆论导向。在此期间,党中央十分重视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并将此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贴近”原则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对相关活动报道做出规定。党对外宣工作也极为重视,要求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说服力。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
这一时期的新闻实践内容丰富,新闻思想也更加完善,对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和新闻报道理论,创新了新闻传媒经营管理理论,在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 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的丰富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党的新闻事业和舆论工作作出了深刻阐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有力指导着新闻实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提出了“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张,并在之后多次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对外传播发表讲话。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发展大潮,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8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具体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由我国倡导和主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去贺信。2016年他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对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我国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传媒集团。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全面铺展。
这一时期,新闻宣传战线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驱动下,媒体变革与创新持续深入。具体表现在:报刊以网站和社交媒体为传播平台,努力完善移动传播体系,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广播电视统筹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努力增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综合服务能力;中新社、新华社等通讯社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融合报道能力不断提升;[13]根据“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努力做好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五大服务;根据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就“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开展广泛传播,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宣传能力大大加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融媒体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三、总结与思考
以古鉴今,开拓创新。分析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吸取百年来党的新闻工作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未来发展和新闻事业实现新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纵观百年来党的新闻思想发展和新闻实践,有以下几点规律。
1. 善于总结经验
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优良品格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能够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自身经验和教训的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新闻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和教训。在对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逐渐形成发展,日益成熟。例如,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于1942年改版,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对党报的党性、真实性、战斗性和群众性进行了总结反思,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于以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影响深远。再如,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也是党认真总结新闻实践中失败和错误的典型案例。此后,在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以及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后,党的新闻事业走向成熟。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科学总结经验教训,强调宣传纪律。这些都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党不断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典型。
2. 长于学习借鉴
广采博取,是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着开放姿态,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广泛学习世界各国成功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内涵。
共产国际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借鉴学习的重要对象。建党初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将苏联办报经验尤其是列宁的新闻思想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认真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由此开始了对苏联经验的全面学习。我党曾派出大批新闻工作人员前往苏联的《真理报》及苏联广播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回国后从新闻思想到新闻实务再到新闻事业的管理体制,全面进行借鉴。这一方式虽存有弊端,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却十分必要。正是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党成功建立起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体系,对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学习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新闻思想理论和新闻事业管理等方面对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信息论、系统论等西方新闻传播理论被引入我国,扩展了我国新闻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党的新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和国情的差异,在学习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经验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例如,对西方国家的理论照抄照搬,盲目套用;使用西方理论机械地比照我国国情;对西方理论进行全盘接受等。这种脱离实际、教条式的学习模仿也对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3. 勇于守正创新
革故鼎新,是党的新闻思想取得长足进步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一种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其显著特点之一。站在时代前列,不断与旧观念、旧思想作斗争,积极主动开展创新实践,不断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使党的新闻思想得以丰富发展。
毛泽东新闻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不断守正创新过程中发展成熟的。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报刊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实现创新发展。例如,在学习列宁“党性原则”的办报理念之后,毛泽东从我国革命事业的现实需求、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出发,强调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新闻事业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14]是从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全新观点,也是对马克思列宁报刊党性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毛泽东新闻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在此后党的历代领导人中都得以贯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媒体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媒体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等诸多重要论述,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
4. 坚持理论自信
在百年来党的新闻思想发展和新闻实践进程中,我们党在与世界的交流沟通中秉持对外开放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对西方新闻传播理论进行批判吸收,以融入世界文明。同时,我们一直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业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创造的理论充满认可与自信。中國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新闻业快速发展,建立起了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传播体系,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这无疑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取得的。回顾百年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一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引,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在党的领导下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沉的人民情怀开展新闻实践,以丰富的实践为根基,记录时代风云变化,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15]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将新闻学归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需要加强完善的基础学科,彰显了新闻学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既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要适应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要解决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要反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61.
[2] 郑保卫. 论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贡献[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4):12-16.
[3] 郑保卫. 论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价值——写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J]. 国际新闻界,2020,42(4):34-50.
[4] 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5] 郑保卫.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史性贡献 [J]. 新闻战线,2004(8):7-10.
[6] 郑保卫.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7]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4.
[8] 胡锦涛.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7.
[9] 郑保卫. 论胡锦涛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J]. 新闻界,2011(3):3-6.
[10] 梁启超. 论报馆益于国事[M]//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6.
[11] 郑保卫. 简论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 现代传播,2011(5):35-39.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G].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13]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EB/OL].[2020-12-21].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0-12/21/c_139600961.htm.
[14] 吴冷西. 忆毛主席[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41.
[1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8.
The Theoretical Source and Practical Power of the 100-Year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News Concept
ZHENG Bao-wei1,2,WANG Shi-yong3(1.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China; 3.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Looking back on the century-old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CPC's news concept originated from the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ide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s outlook of the leaders of the CPC, and realized the century-ol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 theory and foreign news theory. The CPC is good at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past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others, having the courage to adhere to principle and innovate, as well as insisting on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100 years of journalism practice. Its journalistic concept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now the CPC is striving to construct a socialist journalistic disciplina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ews concept; 100-year's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source; practical mo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