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甸曼德勒省水莫岩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07-27陈晓聪

云南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矿段硅化矿化

陈晓聪

(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甘孜 626000)

缅甸曼德勒省水莫岩金矿区大地构造属青藏印支板块、毛淡棉-金边移动板块、毛淡棉陆缘山弧带中。位于实皆断裂以东,受实皆断裂及其东边一组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断裂控制,地层多呈北北西向分布。局部发育北东和东西向次级构造。成矿带属掸邦成矿区之掸邦亚区。

1 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为滨海相稳定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石炭系碎屑岩及泥岩。区内主构造线方向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断裂发育。主干构造与矿化带方向基本一致,控制了矿区的构造格局,地层走向总体呈近北北西,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区。

1.1 矿区地层

矿区范围内主要出露石炭系,其次见零星分布于的第四系。因缺乏划分地层时代依据,仅将石炭系按岩性段划分为三个岩段,各地层单元特征如下

(1)第四系洪冲积层(Q):零星分布于矿区地势低凹地带,为砂砾层、砂砾质粘土层。厚0~15m。

(2)石炭系第三岩性段(C3):分布在矿区东部和西部,是重要的含矿层位,受岩浆侵入影响具硅化、黄(褐)铁矿化蚀变。以块状构造为主,节理及劈理发育,与板岩段没有明显分界。为深灰、灰黄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石炭系第二岩性段(C2):分布在矿区中部贯穿整个矿区,为深灰色、灰色、灰黄色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局部夹紫红色、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4)石炭系第三岩性段(C1):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为青灰、深灰色、灰绿色薄-中层状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

1.2 矿区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

矿区地层总体为单斜构造,但在矿区北部受区域构造影响,形成了一简单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地层岩性为粉砂岩,两翼地层为泥质板岩,泥岩,泥质粉砂岩。背斜轴走向为北北西向,长度大于8km,总体向南倾伏,东翼岩层倾向80°~110°,倾角38°~70°,西翼岩层倾向230°~280°,倾角33°~65°,为不对称状背斜。

(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断裂有北北西向、北东、东西向三组。以受区域控制的北北西向为主。与矿体有关的断层主要有F2断层和F5断层。各断层具体特征如下

(1)北北西向断裂组特征

F5断层:位于矿区东部韩国坡一带,为岩层之层间断层,出露长约1.5,倾向南西,倾角55°~75°,破碎带宽度平均约1.2m,该断层为韩国坡重要的含矿构造。

(2)北东向断裂组有F1、F7和F8,其中,F1、F8为平移断层,F7为正断层,F8属F7的次级断层。具明显的破碎带,破碎带宽0.5m~2m,沿断层线零星出露花岗岩体。

(3)东西向断裂组有F3和F4断层,东西向断裂主要为平移断层,沿断层零星出露有碎裂花岗岩、蚀变砂岩、角砾岩等。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总体发育,具有多期次,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形成时代主要为中生代—新生代的燕山期-喜马拉雅期。酸性岩浆岩以为花岗岩类为主,多沿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产出,分布于矿区中部和南部。金矿(化)体多分布于花岗岩附近,与花岗岩关系密切。中性岩类以闪长岩为主,分布于矿区中部,与围岩以断层或不整合接触为主。

1.4 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为主。其中,动力变质作用主要沿断裂发生,形成线带状的韧性剪切带和层间破碎带,岩石以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碎斑碎粉岩为主。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以热接触变质作用为主,形成变质(砂)泥岩,具角岩化、绿泥绿帘石化等。

1.5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受断裂控制,具线状分布的特点。常见的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黄(褐)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的强弱与矿化强度密切相关。

2 矿体特征

水莫岩金矿区根据矿体特征,主要由具代表性和规模的南、北2个矿区,5个矿段组成,南部矿区以那比、韩国坡和多江公3个矿段为主,北部矿区有陪亚公采场和陪亚公2个矿段。矿床成因类型有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花岗岩型,其中,以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为主。矿体受区域主体构造影响,走向总体呈北北西—南南东向,主要分布于次级构造中,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矿体特征如

2.1 水莫岩金矿南部矿区

南部矿区划分为那比矿段、韩国坡矿段和多江公矿段(图1)

(1)那比矿段位于矿区西南部,矿体为隐伏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局部与东西向次级小断裂交汇处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矿体。赋存于受F2控制的石炭系第三岩性段(C3)层间破碎带(f)中(图2),矿体产状与围岩斜交,界线明显,走向近南北向,倾向250°~330°,局部向东反倾,倾角60°~75°,局部为45°左右。走向控制长度400m,倾向控制90m,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局部过渡为石英脉型,含矿岩石为构造蚀变角砾岩和石英脉。矿体平均金品位为5.58g/t,平均厚度为0.88m。在新掘工程中发现新的破碎石英脉型矿化体,矿化体下部见矿化体与花岗岩直接接触。

(2)韩国坡矿段位于矿区东南部,矿体分南北两段,北段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局部发生倒转,倾角一般大于60°,矿体长约450m,厚0.5m~1.5m,最高品位达10.86g/t,矿体平均品位9.59g/t。矿体南段走向呈北北西,向西倾斜,倾角大于65°,向南逐步变缓为55°,且矿化变弱,该段长约700m,厚度约0.5m~1m。矿体主要受一脆-韧性剪切断裂控制。矿体连续性好,为矿区内目前发现的最稳定矿体,该矿体往南与新那部矿(化)体相连的可能性极大。矿体总体产状倾向235°~245°,倾角60°~75°。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硅化含石英脉破碎带,矿(化)体的围岩为粉砂质泥岩。

图1 水莫岩金矿南矿区地质简图

图2 那比矿段横切剖面图

(3)多江公矿段位于矿区西南部。矿(化)体产于蚀变细晶花岗岩脉中,矿体顶底板均为细晶花岗岩,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为花岗岩型金矿体,矿化特征不明显,主要蚀变有黄铁(褐铁)矿化、硅化,黄铁(褐铁)矿化弱、硅化多呈石英细脉及网脉产出,黄铁(褐铁)矿和石英集合体较破碎,相伴产出。矿化体延长有限,品位及厚度变化较大,现有工程无法进行对比连接。矿段内最高品位11g/t,最大厚度6.5m。

2.2 水莫岩金矿北部矿区

北部矿区划分为陪亚公矿段和陪亚公采场矿段(图3)

(1)陪亚公矿段:位于矿权北东边,由KT1和KT2矿体组成。

KT1矿体:受一倾向265°倾角65°的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控制矿化带长近250m,破碎带宽近10m,矿化带为紫红色强硅化泥岩质破碎带。矿体总长近200m,呈透镜状产出,破碎带具压扭性及多期活动特征,硅化强,石英脉及硅质物有紫红色和浅灰色两种,为2期构造活动产物,矿化与紫红色者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平均厚度为5.83m。矿体最高品位3.77g/t,平均品位0.46g/t。

图3 水莫岩金矿北矿区地质简图

KT2矿体:产于角砾状砂岩质构造破碎带中,破碎带具硅化和褐铁矿化,块状构造。金矿化与硅化和黄(褐)铁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强、石英脉发育处金矿化强。破碎带及矿体围岩均为泥岩,含矿破碎带控制长约250m,矿体控制长度约150m,走向北北东向,倾向西,局部向东倾,倾角50°左右。最大厚度为13m,平均厚为7.1m。矿体最高品位2.47g/t,平均品位0.62g/t,矿体平均厚度为2.98m。

(2)陪亚公采场矿段位于矿区东北,矿体地表出露长达200m以上,出露高差约80m,矿体厚为1m~7m,最高品位为3.18g/t,平均品位约为1.2g/t。矿体走向为340°,倾向北东,倾角为70°左右。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含矿岩石为硅化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围岩为破碎的砂岩或泥岩,矿体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总体产状为250∠78°,矿体上盘附近可见花岗岩产出,1000m标高以上为氧化矿,其下多为硫化矿。

3 矿石特征

3.1 矿石类型

矿区内矿体以硫化矿为主,地表有少量氧化矿石。

按矿石结构构造的不同,可将矿石分为黄(褐)铁矿石英脉金矿石、黄(褐)铁矿石英角砾岩金矿石和黄(褐)铁矿石英花岗岩金矿石,矿石中矿物成分较简单。

3.2 矿石矿物成分

原生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自然金,黄铜矿和方铅矿等较为少见。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硅质物和泥质等。在氧化矿石中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

3.3 矿石结构、构造

矿区内不同矿段因矿床成因类型等不同,具有不同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结构、乳滴状结构、充填交代结构、碎斑状结构和揉皱结构等;矿石构造有脉状、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浸染状、网脉状等。部分氧化矿石具隐晶胶质、角砾状、土状、皮壳状、蜂窝状等构造。

4 矿床成因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表明:矿体主要产于石炭系第三岩性段(C3)构造破碎带和蚀变带中。矿体严格受区域内北北西向断裂及后期次级构造控制,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岩浆岩主要集中于矿区中部和南部,多沿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产出。花岗岩具多期次成因特征,一般矿体出露附近伴有花岗岩体产出。矿体硅化和黄铁矿化以及蚀变的强弱决定了矿体矿化的强度。综上,北北西向主干断裂及其次级构造为矿体形成提供了矿液通道和容矿空间,决定了矿床的规模和矿石质量。花岗岩可能为主要矿源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为主,次为花岗岩型,成矿作用具多期次多阶段特点。

5 找矿标志

该矿严格受区域内北北西向断裂及后期次级构造控制,其主要找矿标志有地层岩浆岩、断裂构造、围岩蚀变、人类活动痕迹、化探和自然重砂金异常。

(1)地层岩浆岩标志:矿体受地层控制不明显,但矿体附近多伴有花岗岩产出,花岗岩控制着蚀变带的规模,花岗岩体是主要找矿标志之一。

(2)构造标志:北北西向主干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是矿区最重要的找矿部位。

(3)围岩蚀变标志:与金矿化同期的黄(褐)铁矿化及硅化等蚀变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的强弱与矿体矿化的强度呈正相关,是矿区内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4)人类活动痕迹标志:人工采矿活动痕迹(老硐、矿石加工、淘砂金)区,可体现该处矿床和矿石特征及来源等,为找矿提供间接标志。

(5)化探和自然重砂金异常标志:化探和自然重砂金异常区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为靶区提供地质依据。

猜你喜欢

矿段硅化矿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攀西白马钒钛磁铁矿夏家坪矿段地质特征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云南省景洪市疆锋铁矿疆锋矿段地质特征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