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 走

2021-07-27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百团大战黄洋界阳泉

井冈山,掩映在绿色中的一片热土

文|颜士州 图|沈海滨

在湘赣两省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有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山——革命摇篮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挺进这里,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来这里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土地革命步步深入,地方武装发展壮大,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深居万山丛中,不仅山势高峻,峰峦重叠,在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山川秀丽、气候温和,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井冈山万座峻岭似险涛起伏,山下峡谷奔流,山上奇洞飞瀑甚多,洞中有洞,洞外瀑布交辉。这里还是珍稀动植物的家园,断尾猴、云豹、水鹿、白鹏等在这里繁衍生息。

“行州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茨坪为井冈山的中心地带,周围环山,中部为一盆地,一条溪流从中穿过,地势极为险要,是当年井冈山根据地党政军最高机关的所在地。1928年11月,毛泽东给党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先后在宁冈和茨坪起草。“八月失败”以后,党的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防务处、红四军二十二团二营营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等都设于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亦在此常住。1953年在茨坪北面山冈上,建设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前建有纪念亭,亭前是革命烈士墓,1959年又建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茨坪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式山城,也是群山环抱中的一块绿宝石。城市中心的挹翠湖公园占地一百多亩,湖中有岛,岛与岛间由古色古香的九曲桥和石拱桥相连。湖的周围栽种着千株杜鹃、含笑、重阳木、方竹等珍奇树木。与湖相连的南山,古木参天,青竹吐翠,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路盘旋而上,山上有观景亭、观鱼池、展览厅。展厅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人艺术家在井冈山的照片和他们题写的诗词,陈列着井冈山的风光艺术图片。站在南山眺望,四周青山如黛,宛如一张泼墨画,使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远处井冈主峰高耸入云,奇峰怪石依稀可见,瀑布高悬山川。俯瞰山城,绿树丛中掩映着青瓦楼房,茨坪全貌尽收眼帘。南山脚下的兰花坪,兰花吐香,沁人心脾,朱德同志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曾肩荷银锄故地采兰,把井冈兰带到了中南海。

在井冈山黄洋界山下,距黄洋界5公里,为井冈山五井之一的小井。和井冈山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地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一样,小井也有一个悲壮的故事:192 8 年春,这里修建了红军医院,次年1月24日,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敌人乘机进犯。彭德怀率守山红军给来犯之敌以重创后,撤出井冈山,可医院内百余名来不及撤退的伤病员被敌人赶到医院前的稻田里,全部英勇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红军医院烈士殉难处修建了烈士墓,墓碑题字为毛泽东亲笔题写。

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是江西宁冈和湖南炎陵县通往井冈山的要隘,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站在黄洋界哨口举目眺望,数百里群山起伏,尽收眼底,山下白云翻滚,犹如一片汪洋大海。黄洋界轰隆隆的炮声虽已过去很久,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无须多言的。到了这里,云雾缭绕,十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连山头上高高耸立的由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镶嵌着着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手迹的横碑也都隐隐约约地笼罩在茫茫的云海之中了。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一阵阵山风带着湿漉漉的雾气扑面而来,耳边松涛呼啸。登上山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把山头周围映照得一片辉煌,景物变得清晰起来。但极目远望,悬挂在半山腰的层层云雾,仍然遮住了我的视线,四周逶迤的群山,那险峻奇壮的峰峦叠嶂,此时仿佛都变成了羞答答的少女,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纱,似乎历历在目,又似乎缥缈不定,使人难以看清她的真面目。一阵大风吹来,云飞雾滚,霎时又变成了浩瀚的大海,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时隐时现的山峰都仿佛成了汪洋中的小岛。

不过,黄洋界之美大概应属它的阳刚之气。1928年8月底,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守山部队,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垮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毛泽东为此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西江月·井冈山》。1977年10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50周年之际,修建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的手迹。

井冈山值得一看的景点还有很多,如八面山、游击洞、朱砂冲、七溪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这些景点,每一处都是一首革命壮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忆峥嵘岁月 走红色阳泉

文图|白英

山西省阳泉市是一座山城,城市虽小却颇具特色,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脚下,穿城而过的桃河水宛若流淌的飘带,灵秀了整个城市,给人以和谐之美。桃河两岸,建筑依山而上,沿河而落,铺排有序,错落有致,极富山城特有的层次之美。从太原方向进入阳泉市区,沿桃河岸边一路前行,不时能看到“中共创建第一城”纪念塔、纪念墙和“阳煤集团”“中国纳谷”“无烟煤基地”等企业及宣传标牌,红色城市、能源城市的城市名片让人能迅速感受到阳泉的城市气质。

远远地就能看到阳泉市区中心、座座高楼簇拥中的一座山峰——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狮脑山既是当年百团大战的战场,也是今天市民休闲的森林公园,“中共创建第一城”纪念园、“百团大战纪念碑”“百团大战纪念馆”就建在这座山上,整座山由山顶平台、北风垅、刀刃梁、将军垴四部分组成。中共第一城纪念广场位于狮脑山红色旅游景区东侧,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第一城纪念墙、展览陈列室等。烈士纪念碑由三片高低错落的巨大弧形墙片组成,碑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则详尽介绍阳泉光荣的革命历史。与纪念碑形成犄角的是“中共第一城”纪念墙,墙体呈朱红色,长19.47米,高5.4米,隐喻阳泉的建市时间:1947年5月4日。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收复接管过诸多城市,而阳泉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的建市与自身的丰富资源及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着密切关系,阳泉的地下煤炭资源储存丰富,本是平定县一个乱石荒滩上的小村。1904年,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线途经此处,建起了阳泉站,车站的建立吸引了国内的一些店铺、商号开始进驻阳泉,从此阳泉开始繁荣,开启了近代采煤、冶铁的先河,成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抗日战争中,日寇为了抢夺资源,控制正太线,打开山西东大门,曾在此重兵把守。1947年5月2日平定县阳泉镇解放,抗战胜利后,为了利用阳泉丰富的煤铁资源支援解放战争,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将阳泉镇从平定县划出,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5月4日,组建了阳泉建市后的首届阳泉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从此,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新兴城市在全国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了。阳泉的新生,闪烁着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曙光,正可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绿树葱茏的狮脑山主峰顶上,百团大战纪念碑宛若一把笔直的军刺直插云霄。整个园区坐北朝南,从低到高,由主碑、副碑、雕塑等组成。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角上各一座副碑,拱卫着中间高耸的大理石百团大战纪念主碑,空中俯瞰,恰似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正太铁路(现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铁路拉开序幕。主碑高40公尺,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着参战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副碑正背面,共镶着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纪念广场沿东西两侧设有4个烽火台,由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寓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碑群前面是一座大型锻铜圆雕—奋起的母亲,象征着我们的祖国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挣脱锁链,奋起反抗。虽然她被拴住了手脚,但她的手里仍握着一块石头,准备随时奋起反击。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

百团大战纪念馆坐落于纪念广场旁边,纪念馆分上、下两个展厅,展览分“惊世壮举,辉煌战果”“英雄史诗,宏伟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纪念百团大战书画”四大部分,生动地再现了百团大战的艰难历程与英雄业绩。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一面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阴谋进犯西南、西北,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争取华北战局更加有利于我军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了规模最大、举世闻名的“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的“百团大战”。作为主战场的狮脑山,今天是这样的秀美安静。静静地伫立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前,仰望苍穹云卷飞扬,聆听远处松涛轰鸣,耳边仿佛一直回荡着当年枪炮的轰鸣声及革命先辈的呐喊声。

猜你喜欢

百团大战黄洋界阳泉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西江月? 井冈山
黄洋界观云海
《阳泉 草书赋》
井冈山游记
黄洋界缘何蜚声海内外
百团大战克敌据点等战绩考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