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即生活,生活即瑜伽
2021-07-27刘慧
◎文/刘慧
一
当接到安徽电视台“老爸老妈”栏目的录制邀请时,陈春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惊讶兼郁闷:“我成‘老人’了?可我真觉得自己很年轻啊!”
陈春,今年59岁,是一位资深瑜伽教练,熟悉她的人都叫她“月亮老师”。
30多年前,在一家酒店的大厅里,陈春偶然看到最早将瑜伽引入中国的张蕙兰女士在练瑜伽,那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深深迷住了她,她忍不住凑过去问:“可不可以一起练?”
在张蕙兰的启蒙下,陈春和瑜伽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练瑜伽、教瑜伽只是单纯出于爱好,然而一个亲眼目睹的意外事件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那是在一家瑜伽馆里,教练正在给一位30来岁的女学员开髋,她往下猛地一压,只听‘咔嚓’一声,学员的大腿骨断了!那一刻我发现,一个好的瑜伽老师真的太重要了,她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伤害一个人!从那时候开始,我决心把真正的瑜伽带给更多人,让她们拥有由内而外的健康与从头到脚的美丽。为了教好瑜伽,我学习了人体结构解剖学、中医理疗、营养学、瑜伽伤害预防与纠正等相关学科。我还多次去瑜伽的发源地印度深造,每年一次,坚持了十几年。”
2005年,陈春应邀参与了国际瑜伽联盟学院中国北京总部第一版瑜伽初、中、高级教材的编写。退休后,她一心从事瑜伽的教学工作,她的学员从30岁到80岁都有,“要想学习瑜伽,什么时候都不晚。”
二
老年人骨骼又脆又硬,学起瑜伽来比年轻人自然难一些,怎么办?陈春有针对性地编创了别具一格的太极舞韵瑜伽。
太极舞韵瑜伽,即太极、舞蹈与瑜伽的结合,其灵感来源于2015年夏天一场名为“太极瑜伽相会”的中印文化交流活动。那天,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广场,中印两国总理一起观看了两国太极、瑜伽爱好者的表演。同一首乐曲,两种文化的碰撞,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但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内在相通。这给了陈春很大的启发,她尝试将太极、舞蹈融入瑜伽之中,既便于老年人学习,又增强了瑜伽的表现力。
很多人练瑜伽,是为了瘦身,然而在陈春看来,瑜伽是一门哲学,是对身心的同步修炼。“瑜伽精神就是6个字:健康、快乐、奉献。”
丈夫退休后,见陈春每天到处授课,忙得不可开交,便自觉承担起买菜、做饭、带娃等家务,很快就成了她的好搭档。陈春一有课,他就兴冲冲带着相机同去,给她拍各种各样美美的照片。
在陈春的影响下,全家人都爱上了瑜伽。小孙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在瑜伽垫上爬来爬去,挥舞着胖胖的小胳膊小腿跟着奶奶学,现在不到3周岁的他也能摆出几个像模像样的体式。陈春说:“他太小了,还不会收紧肌肉。等他大一点,我来编一套‘祖孙瑜伽’,一定好玩!”
陈春的儿媳妇因为工作忙,下班后常累得不想动弹。陈春会温柔地督促她锻炼:“我可不希望我们走在一起时,人们说‘你看这个婆婆,比儿媳妇还年轻呢!’”
三
54岁时,陈春又与非洲鼓结缘,并从中发现了另一个自己。非洲鼓的热烈和瑜伽的安静,都如她本人,看似恬淡而又激情暗涌。
每天早晨,陈春都5点起床,以一个小时的瑜伽,打开快乐的一天。“学瑜伽一周可能才一节课,那怎么能行呢?你要时刻收紧肌肉,纠正你的含胸拔背。训练专注力,闭上眼睛,关闭所有感官、视角,内观、自知,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练瑜伽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强求体式的完美,而是要以正确的方式慢慢去练。”陈春把“慢慢”二字咬得很重,“生活中无处不可以练瑜伽。比如坐着的时候,臀肌往上提,胸椎往上托;刷牙时用‘摩天式’站姿,踮着脚;饭后可以采取跪姿助消化;拖地时收紧肌肉,弯腰挺背,反而不容易累——肌肉都是有记忆的。我在家看电视绝对不会‘葛优瘫’,要么是下叉,要么是盘坐向下,时刻保持瑜伽姿势。”
对陈春来说,瑜伽即生活,生活即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