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应对策略
2021-07-27张成军
张成军
审题能力是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解题过程中综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一种综合能力。审题能力是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首要和先决条件,是学生解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出现审题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年龄小,知识少,生活经验缺乏,存在审题障碍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七八岁,他们懵懂无知,对外界虽然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但他们的知识还太少,知识面还很窄,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文字问题,审题障碍就会出现。
(二)思维能力不发达,理解能力弱,存在审题障碍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眼见为实”是其思维的最大特点。他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往往能比较清楚地理解和把握,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而文字性的东西则比较抽象,较难理解,这是由其年龄结构和思维认知特点决定的。
(三)读题审题时粗心大意,产生审题障碍
小学生的儿童天性决定了其思想单纯,思维单一,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多数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缺点。他们在读题中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嘴里虽然读,但没往心里去,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于是就出现了审题障碍。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应对策略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结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对数学审题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深入研究探讨,探索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结构、心理认知和认知特点的审题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审题障碍,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
(一)克服粗心大意,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1.运好“指读法”,帮助学生厘清题目数量关系
低年级学生在读题、审题或抄题中容易出现漏、错、多等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读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用好“指读法”,要求学生用手指头指着题目,一字一句地出声朗读,带着任务读。读完第一遍,要初步理解题意;第二遍,要勾画和提炼重要数据信息;第三遍,要弄清楚数量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指名学生读,其他人指题听读、独立思考,审清题意。
2.理清概念定义,牢记口诀,避免产生负迁移
在学习和记熟了乘法口诀后,一些粗心的学生就会把之前学过的加法也迁移到乘法口诀中来。例如,在计算中,有人看到4+4,就会想到乘法口诀中的“四四十六”,想当然地直接写成4+4=16。因其粗心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经常引领学生复习,厘清学过的定义、公式、口诀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
知识。
(二)杜絕“人云亦云”,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会脱口而出,喊出答案,而一些不动脑筋的学生也会“人云亦云”地跟着喊。教师不要被这种异口同声的假象所迷惑,要善于做《滥竽充数》故事里的齐湣王,提出问题时,先不要让学生抢答或乱喊,而是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题意,认真思考、仔细审题,然后再让他们轮流回答,那些“人云亦云”者就被逼着动脑思考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慢慢形成。
(三)利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帮助审题
1.利用实物帮助理解和审清题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带“角”的实物,如红领巾、少先队队旗、钟表、剪刀、三角板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真切地感知角在生活中的存在。这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的形象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学生对角的大小就有了清晰的印象。同时,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角的大小不同,亲自拨动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等,观察角的大小变化。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总结角的大小和一般分类。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审题做题中,教师还要及时做好启发、点拨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做好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三、结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审题障碍,提高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尽早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吴兰岸.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注:本文系2021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PLG4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