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手术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21-07-26谢洋

婚育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低体温发生原因护理措施

谢洋

【关键词】肝脏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原因;护理措施

患者患有一些肝脏疾病,往往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针对患者低体温问题做出有效的护理,将会影响到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只有了解低体温在术中发生的原因,并且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够防范低体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肝脏手术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并对应用相关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0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06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33岁~81岁,平均年龄(35.69±5.31)岁。实验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2岁~80岁,平均年龄(36.38±4.42)岁。纳入标准:患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或者是合并其他器官疾病[1]。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术中发现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配合术者做出相应处理。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取低体温护理。第一,强化巡回护士巡视。对患者的血压、皮肤、面色进行细致观察,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开展直肠体温检测;第二,对手术室内温度进行调整,控制在22℃~24℃的范围内,保障湿度在40%~60%范围内;第三,利用加热、干燥的手术巾或者是被单覆盖未手术的部位,将不必要的皮肤暴露减少。第三,将患者所需要输入的液体预热至37℃~38℃,再输入至患者体内,避免热量的丢失。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例数。(2)自制院中评价量表,对比患者护理效果。作显效、有效、无效三级划分,有效率=(显效+有效)÷组别例数×100%。显效:无体低温现象发生。有效:发生低体温现象,处理后恢复正常。无效:发生低体温现象,处理后再度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 讨论

患者由于肝脏疾病问题,部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因为以下几点因素,造成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现象:第一,麻醉因素。在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会对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造成影响,干扰中枢性体温调节,造成患者降低2.5℃的低温反应阈值。同时,绝大多数的麻醉药物存在扩血管作用,会增加患者的散热;肌松药会麻痹患者的骨骼肌,造成肌张力的产热作用丧失,丢失热量而发生低体温现象。第二,环境因素。现如今,针对现代化手术室要求以及外科手术发展而言,绝大多数的手术室都会采取净化空气层流设施,通常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在22℃ ~24℃。层流手术室的室内空气快速对流以及常规温度,会将患者的机体散热增加,进而造成患者降低体温。第三,机体因素。在消毒手术皮肤的过程中,蒸发消毒液会造成患者大量热量的丧失,进而迅速降低患者的体温。除此以外,肝脏手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之暴露的范围比较大,在术中采取常温液体对切口进行冲洗,会造成外周血管的收缩,导致热量的丧失。除此以外,在患者身上覆盖的无菌敷料,如果被冲洗水浸透,同样也会散失患者机体的热量。第四,术前因素。在患者手术以前,往往需要6 个~8 个小时的禁食水时间,如此,会造成患者热量的供应缺乏,加之患者需要穿着单薄的病号服等待手术,此时发生低体温并未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导致在术中同样发生低体温情况。而只有在了解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够实现患者此现象的有效规避,维护患者的治疗安全。

本文通过调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术中低体温问题采取了相关护理措施以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低體温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5)。可以证明,对肝脏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且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实现低体温发生几率的降低,确保患者可以平安、顺利度过治疗过程,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猜你喜欢

低体温发生原因护理措施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