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2021-07-26朱淑峰朱红霞

婚育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朱淑峰 朱红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并发症率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从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医疗人员指出,该病的发病速度相对较快,且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往往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大批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针对患者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有效推进护理工作的全面调整。

实践表明,通过护理模式的有效改良,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对于患者急救护理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与并发症问题的合理预防具有良好的促进价值[2]。本文针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岁~74岁,平均年龄(60.25±2.52)岁;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岁~77岁,平均年龄(60.59±2.49)岁;P>0.05,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入院指导以及配合医疗人员开展急救护理。

1.2.2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院前急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前往现场并对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通过电话引导患者实现体位的合理摆放。在抵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参数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在患者转院期间,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帮助其实现紧张情绪的缓解;②急诊急救:在入院后,医护人员积极做好患者抢救准备工作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针对性干预。在此期间,针对存在心衰问题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强心剂与利尿剂进行护理。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病房内环境的有效营造,从而为患者构建一个安静的休养氛围。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患者医疗用时与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医疗用时包括抢救用时与住院用时;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医疗用时对比

研究组医疗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疗人员指出,作为急诊科临床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大。总的来看,该病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管腔血液供给不足导致,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患者心脏血液灌注可受到影响,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3]。在临床过程中,由于该病患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及时做好院前急救急诊急救工作对于患者生命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大批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护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而有效推动了护理标准的归纳与总结[4]。

实践表明,通过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对于并发症问题的规避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有利于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充分维系[5]。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合理落实。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