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个方法,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2021-07-26克里斯蒂·班度卡马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7期
关键词:玩具娃娃塞利念头

克里斯蒂·班度卡马拉 [英]?

面对困难,如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在重重困境中,又该怎样调动内心能量来突破,是我们一生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而这个课题,要从孩提时代抓起。

就像人人都会感冒一样,每个孩子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些心理健康的挑战。父母们都知道,适时增减衣服、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然而长期以来,很多父母却一直认为心理疾病是永久性的,而且只与基因有关……这样的错误观念,是时候改变了。

知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决定一个孩子乐观还是悲观,除了天生的基因外,关键还在于孩子的思考模式。而这种思考模式,父母可以从小引导,使其产生改变。

马丁·塞利格曼在儿童心理方面有30多年的研究经历,在乐观思维模式方面有深刻的体会和见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幸福预设值,就像恒温器一样。但这些预设值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得到一点点小快乐就很满足,这些便是乐观的孩子;但有些孩子无论收获多大的快乐、多厉害的成绩,还是难免郁郁寡欢、充满悲观。

塞利格曼曾经接触过一个二孩家庭,这家的案例就很典型:一天,妈妈外出給两个孩子买了一模一样的玩具娃娃。妹妹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玩具娃娃,又看了看姐姐的,笑着说:“谢谢妈妈,给我买了跟姐姐一样的玩具!”姐姐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玩具娃娃,又看了看妹妹的,“哇”的一声哭了:“妈妈肯定不爱我,我的娃娃难道不应该更大一点儿吗?”

塞利格曼说,要想让悲观的孩子成为乐观的孩子,就要改变孩子的思考模式,但6岁后,改变的难度会增加。如果孩子缺乏天生乐观的基因,父母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你的孩子将在心态上受益:

第一,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掌控感。很多家庭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有缺陷的,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包办:当孩子拿起勺子吃饭,饭粒到处撒,大人就着急地帮忙喂饭;当孩子拿起剪刀想完成剪纸作业,大人怕孩子剪到手指,就着急地抢过来帮他完成;当孩子玩积木,垒了几块就倒,大人立刻过来“示范”……

包办给孩子传达了一种思想:你不行,我来吧。孩子虽然获得了满足、安全和暂时的快乐,但失去了掌控感—一种“我能行”的自我肯定,一种内心的自信和自尊感。有掌控感的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干,没有掌控感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干。

第二,教会孩子“不要相信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所有人都会立刻有一个下意识的念头,这个念头常常反映人的底层心态。

5岁的安迪过生日,邀请3位朋友来生日趴。天都要黑了,大家还是没来。安迪急得要哭了,这时妈妈走过来,抱着他问:“想啥呢?”安迪很难过:“我在想,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妈妈说:“记不记得我教过你,不要相信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安迪擦擦眼泪:“乔登可能路上塞车了;蒂姆今天去上画画课,但他说一定会到;曼迪昨天说要去玩具城,可能也还在路上……”说着说着,他好像没那么难过了。

没多久,安迪的好朋友们都到了。所以,当孩子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是乐观的,要经常给予肯定;倘若孩子的第一个念头经常是悲观的,那么便要引导孩子往乐观方面思考。

第三,帮孩子养成经常感恩的习惯。很多父母都知道感恩的重要性,但自己常常做不到。其实,感恩,便是调整一个人天生的幸福预设值,如果这个幸福值降低了,便能帮助孩子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幸福值降低了,一点点小快乐便能得到满足,这样的孩子也会变得乐观起来。

猜你喜欢

玩具娃娃塞利念头
超长披肩
玩具娃娃风波
早晨锻炼
玩具娃娃与萌娃
鱼和水
你可有点儿缺陷
水晶石姑娘(上)
四十个玩具娃娃的故事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