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职高体育课对抗性运动项目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1-07-25单红燕王俊芝

当代体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对抗性职高篮球

单红燕 王俊芝

对抗性运动项目主要是指有身体接触,允许正当的身体接触的体育运动,如拳击、摔跤、柔道、足球、篮球、橄榄球等。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对抗性运动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性、对抗性和竞争性等方面上,职高体育教学中开展对抗性运动项目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综合素养培养、有利于课程内容丰富和有利于立德树人贯彻。研究认为在职高体育对抗性运动项目教学策略上可以利用竞赛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利用激励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抓住时机干预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通过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利用团队协作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不断推进,并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贯彻教育改革思想,形成了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标准。在职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足球、篮球、武术等项目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对抗运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更能够磨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因此,契合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 对抗性运动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运动领域,对抗性运动项目主要是指有身体接触,允许正当的身体接触的体育运动,如拳击、摔跤、柔道、足球、篮球、橄榄球等项目均属于对抗性运动项目。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对抗性运动项目在职高体育中的实践也越来越广泛,而这类运动基于自身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对抗性运动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教育性

对抗性运动项目对于人的培养不仅是身体上的训练,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培养。在对抗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这就使得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培养。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对抗性运动项目中的教育价值逐渐被挖掘,例如跆拳道的肢体对抗明显,训练过程突出地反映出项目的技击性,但是其中的礼仪和规则,又对运动者的思想精神形成良好的熏陶,从而体现出深刻的体育精神,体现了对运动者的全面培养。

1.2 对抗性

顾名思义,在对抗性运动项目中运动员之间的肢体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交流需要在规则下进行。例如在跆拳道运动中,对抗双方需要掌握了跆拳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一定的场地内,按照“以礼始,以礼终”的原则,按照竞技精神,进行技巧、勇气、智慧上的较量。

1.3 竞争性

对抗性运动项目需要在竞争中体现运动员的能力。例如,在拳击、摔跤、柔道、足球、篮球、橄榄球等项目中,结合规则对双方进行裁定,能够体现一分高下的效果,让对抗者或者成就感。

2 职高体育对抗性运动项目教学的意义

如图2所示,在职高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抗性运动项目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有利于综合素养培养

对抗性运动项目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在运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练习,逐渐过渡到条件实战以至全面实战,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考验和锻炼,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跆拳道学习的初期,学生需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在攻防练习时,学生需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在加量腿部力量训练中,学生需要克服疲劳之苦,进行对抗实战中,则需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冒失等不良心理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训练对于学生身心而言,无疑是一种全面的锤炼。

2.2 有利于课程内容丰富

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下逐渐被边缘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较少,一些传统的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沉闷的运动氛围使得学生在运动中变得“小心翼翼”,对于充满挑战的项目缺乏探索的动力。对抗性运动项目的引入,能够在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中打开一个缺口,而学生丰富体育运动项目内容提供思路,同时在课程教学训练中渗透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职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2.3 有利于立德树人贯彻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门针对体育课程特点,提出教育要求和教育任务,“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对抗性运动项目在实践中渗透“健康第一”的思想,将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融合,进而推动职高体育教育任务的落实。

3 职高体育对抗性运动项目教学策略

3.1 利用竞赛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

对抗性运动项目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因此,相較于单独的训练,竞赛方法能够利用个体之间的冲撞,实现对个体的全面塑造。对抗性运动项目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在实战中体现。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教师则可以结合对抗性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竞赛方法,让学生在竞争、对抗中真切地体会运动价值,实现身心的综合构建。实践中,我们可以设计趣味运动比赛,在参赛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根据男女生的比例和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竞赛小组,组织开展趣味定点投篮竞赛。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比赛规则包括五个方面:(1)从持球者出手投篮时开始计时;(2)投篮的位置,如使用标准球场,则在罚球线后的半圆内;否则,在正对篮板、距离篮圈中心的投影点4.2米的地方上面好标记线,在标记线后投篮。(3)不管投中与否,必须自投自抢,然后快速运球回至罚球区进行下一次投篮;(4)可跳投也可原地投篮,记录规定时间内总的投中次数。在比赛中,教师还应提出明确要求,即自投自抢,小范围移动,手法、动作要规范,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比赛的第二阶段比赛规则包括三个方面: 1人1球五点定位投篮,记录其完成五点投篮所用时间,每个点投中后,再按顺时针方向快速移动到下一个点继续投篮,如没投中,则一直在这个点投,直到投中后方可换位。(2)计时从第一点出手投篮开始,至第五点投球入篮筐结束,记录五个点均投中之后的总时间。(3)可以跳投,也可以原地投篮。最后,教师对两阶段比赛的结果进行综合统计,选出前三名予以奖励,未入选前三名的则给予鼓励奖。

这样的训练虽然没有展开对抗,但是利用竞赛的形式,打破了单纯的技术训练的枯燥性,实现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集中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随着,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技术掌握的熟练,我们可以进行班级内的对抗比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图1所示。

当然,教师还可以模拟对抗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攻防练习。例如,在高中足球二过一配合的教学训练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直传斜插配合与斜传直插配合这两种二过一配合的方法、特点及运用条件,并能在比赛中适当运用,锻炼学生发展速度、耐力素质,提高体能,培养合作精神,设计了消极防守下练习、积极防守下练习以及与踢球射门结合的综合练习,同时也增设进攻方多一人的小场地比赛等。学生在竞技中分成对抗小组,在消极防守中,攻方运动员相互配合,提高对直传斜插配合与斜传直插配合的技巧掌握;在积极防守下练习中(如图2的班级足球对抗比赛),教师重视各组之间的对抗,并针对各组成功配合国人的情况进行打分;在与踢球射门结合进行综合练习中,教师不仅评判各组对过人技巧的掌握,还结合成功过人并射门加以记录与打分;在综合练习中教师对各组学生在对抗中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加以评价。通过这样的训练设计,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竞争的氛围,并在强烈的挑战欲、进取心的支持下磨炼对抗技巧,提升精神力量。

3.2 利用激励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

由于对抗性运动项目自身所具有的竞争性特点,导致在参与双方在比赛结束前一定要一争高下。我们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但是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心理素质的人才能从失败中品尝出胜利的经验,并重新激励自我不断前进。为此,我们在对抗性运动项目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抗中正确看待胜负、荣誉,并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即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学习者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学习者避免榜样的行为。基于此,在职高体育对抗性运动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榜样激励的目标机制与强化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引导作用,进而在行为和心理上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强大动力。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NBA球星十分推崇,促进学生篮球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塑造篮球训练方面的榜样,因为榜样一旦被确立,就会成为学习样板、行为参照,同时也明确了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动机——调整自身行为与榜样保持一致。我们知道,篮球运动练习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内容,课堂练习中学生也经常表现出有气无力。为此,在开设进行篮球技术练习前,我们可以通过NBA球星的励志故事完成学生兴趣激发,如球星布莱恩特的励志事迹:赛场下的刻苦练习基本功,在追求篮球梦向上所做出的努力,让学生看到即便是在篮球上天赋异禀的科比,依然需要用绝对的自律来不断强化自己,并保持自己在篮球方面的天赋。也可以在室内理论课中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截图3)或精彩动作的瞬间(图4)激发学生对篮球基本功的重视。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让篮球明显的榜样作用成为学生课堂练习参与的动力。同时通过体会不断提升自我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激励的能力。

激励教育不仅仅在教学导入环节、知识与动作技术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在学生练习中加以实施。特别是在学生对抗性训练的关键处,我们可以利用语言及动作等对学生作出安抚与激励,从而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重树信心,进而继续参与到对抗训练中。

例如,在篮球运动“二攻二”侧掩护(挡拆)战术的学习中,可以运用分解教學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对整个二攻二战术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把整个战术分成传球、掩护、分球三个部分,简化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较快的掌握完整战术,让学生在完整练习中更好地掌握完整战术。接下来,要求学生分组对抗练习,并在学生出现失误、问题,利用言语、动作等方式,缓解学生情绪,激励学生重新参与到训练之中。最后,设计对抗活动,利用“二攻二”侧掩护(挡拆)战术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于双方进行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于失败一方,帮助其找出原因,找到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方法,提高学生应对困境的能力。

激励教育的方法有很多,除去上述两种,还有目标激励、赏识激励、物质激励,等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症下药,合理选择与优化,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展开激励引导,帮助学生冲破负面情绪的围困。

3.3 抓住时机干预,引导学生参与对抗性运动项目

教育是讲究时机的,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时机往往转瞬即逝,而教师如果能够准确捕捉,并由此展开发散,则能够形成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白白错失教育机会,甚至让学生在按部就班的训练中失去动力。基于此,在职高体育对抗性运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恰当把握时机,结合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指导策略,确保运动有序进行,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

例如,在足球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技术重点,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模仿联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支撑脚站位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形成固定脚型,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然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行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踢固定球,左脚内侧踢球支撑腿战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各组,针对学生直线助跑时,支撑前的最后一步步幅太小,难以积蓄力量或者支撑脚踏与球侧距离较远时,加以及时干预指导。当发现学生调整脚型,脚趾用力,影响踢球的方向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其加以指引,通过与学生间的对抗,提高其对动作的把握程度,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球来的速度、方向自觉调整摆腿的时间,调整支撑脚的选位,保证踢球腿顺利摆踢发力。诸如上述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抓住了学生在对抗练习中出错的时机,通过及时、精准地引导,使学生正确掌握了踢球动作,实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对抗性职高篮球
快乐篮球进山乡
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拍篮球
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
职教人,难道你只能生气
莫让职高成差生收容所的代名词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