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寒通信保障中蓄电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07-25航盖
航盖
摘 要:文章针对高原高寒对蓄电池的容量、充电接收能力、蓄电池极板、供电状态的影响性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做好蓄电池日常养护、控制蓄电池放电程度、合理调整电解液浓度、进行蓄电池地埋改造、加强蓄电池状态监测等对策,以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确保高原高寒地区通信过程的通畅性考。
关键词:高原高寒地区;蓄电池极板;蓄电池容量
中图分类号:TM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3-026-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3.012
高原高寒地区一般指海拔在3 000m以上,长年可见山顶积雪的地区,其环境特点是温度低,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昼夜温差大,常年温差10℃~20℃,最高温差可达30℃,夜间最低温度可达-40℃,冬季寒冷期长达6个月,大气压约为一般平原地区的60%,含氧量约为一般平原地区的40%~70%。在该环境下会对蓄电池性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以往实践经验,提出可靠的应对策略,不仅可以对蓄电池运行状态进行保护,而且对通信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性的维持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原高寒对蓄电池的影响
1.1 蓄电池容量
如图1所示,利用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蓄电池容量的变化情况。由图1可以了解到,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蓄电池容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状态。总结此类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蓄电池的电动势与环境温度成正比。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放电,蓄电池可以获得较大的电量,温度较低时电量减少。低温降低了负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蓄电池在低温状态下放电时,负极板铅电极逐渐形成硫酸铅,硫酸铅随放电时间增加而逐步向电极深处扩展,使活性物质中的微孔变窄,同时电极区至反应区距离增大,又使扩散速度变小。温度越低,微孔堵塞现象越严重,导致活性物质利用率降低,严重时还会引起停止放电的问题。低温环境也增大了蓄电池内阻,在外部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后,工作温度每下降10℃,其内阻也会增加15%,从而减少了蓄电池的既定内存。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温度越低,蓄电池内部的电解液黏度也会增加,这也会限制其扩散速度,导致内阻增大问题出现。
1.2 充电接收能力
目前,高原高寒地區通信保障系统中所使用的蓄电池主要以铅蓄电池为主,在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存在电化学极化以及浓度差极化现象,尤其是进行大功率电流充电和放电处理时,此类现象的明显性也会提升。在蓄电池工作时的外部环境温度小于0℃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蓄电池内部扩散电流密度会处于一个较小值范围。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其密度范围也会不断缩减,但是交换电流密度所受影响较小,这样便会扩大浓差极化现象,使蓄电池充电接收能力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出现充电效率低下的情况。
1.3 蓄电池极板
蓄电池正常放电状态下,极板上会在电流作用下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一些小颗粒的硫酸铅;随后进行充电时,又被重新还原成二氧化铅和纯铅,这也是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如果蓄电池放电后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对其进行充电,那么附着在电极表面的硫酸铅颗粒也会不断溶解到电解液当中,溶解量和温度成正比。如果外界温度逐渐下降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硫酸铅会逐渐趋向于饱和,在到达饱和状态后,多余的硫酸铅便会析出,以结晶的形式附着在蓄电池极板表面。此时,进行充电操作时,附着在表面的硫酸铅颗粒并不能完成还原操作。尤其是在高原高寒环境下,因为该区域的昼夜温差较大,如果蓄电池处于充电不足的情况,会加剧此现象发生,影响到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1.4 供电状态
除了上述提到的影响内容外,在高原高寒环境下也容易出现供电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蓄电池供电出现欠压问题,导致设备启动时间较长,或者无法启动的情况。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存在电化学极化以及浓度差极化现象,而蓄电池工作时的外部环境温度小于0℃时,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时,因为蓄电池内部扩散电流密度较小,且交换电流密度变化幅度较小,在较大浓度差的影响下,也会使其输出电压出现下降的情况,即欠压现象。此类情况的出现,也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放电效率,影响到蓄电池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2 高原高寒通信保障中蓄电池保护对策
2.1 做好蓄电池日常养护
通过做好蓄电池日常养护,可以减少环境腐蚀带来的影响,以此确保蓄电池外壳的稳定性。在具体养护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检查蓄电池安装位置是否牢固,在其侧面和底部需要利用橡胶垫或橡胶块对其进行固定,减少晃动问题发生。同时,需要检查极桩和电缆连接位置,及时处理连接点表面附着的杂物,对松动处做好固定,稳定整个结构的输出过程。其次,保证蓄电池外表的干燥性,在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影响下,很容易在结构表面附着水滴,同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也会在表面堆积一些灰尘、析出一些电解质,增加电极短路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蓄电池表面的附着物和氧化物,确保电流输出过程的稳定性。最后,检查通气孔的通畅性,如果出现气孔封堵情况,很容易出现蓄电池张股问题,甚至还会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因此需要做好该环节的检查工作,满足运行要求。
2.2 控制蓄电池放电程度
通过控制蓄电池放电程度,能够维持稳定的供压状态,提升通信系统运行状态的可靠性。前文中已经简单提到过,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容量会处于快速衰减状态,这样也会影响到设备启动过程的顺畅性。基于此,也需要对蓄电池放电程度做好控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在白天通信系统运行期间,所使用到的蓄电池放电量不能超过额定电容的25%;而晚上进行放电时,蓄电池放电量不能超过额定电容的50%。考虑到这样会影响通信保障供应过程的持续性,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蓄电池数量,以补充供电量的不足[1]。
2.3 合理调整电解液浓度
通过合理调整电解液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极化现象,从而确保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稳定性。在高原高寒环境下,受温度及气压因素影响,也会增加电解液的挥发速度,同时也会降低反应速率,减少蓄电池电量。基于此,需要对电解液浓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在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电解液浓度进行适当调整,增加浓度值需要结合区域气候条件进行计算,确保其浓度值的合理性。其次,做好电解质填充材料的合理选择,做好电解质内部杂质的清理工作,这样可以稳定蓄电池内部存储容量的合理性,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2]。最后,对蓄电池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电解液浓度,提高蓄电池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2.4 进行蓄电池地埋改造
进行蓄电池地埋改造工作,可以减少外界温度对蓄电池工作状态的影响,提升通信工程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如某地区在改造过程中,选择外挂单电池作为通信系统的供电载体,设置电池容量为60Ah~100Ah。同时在该区域结合其供电方式,也设置了长50cm、宽25cm地沟井,在井内还设置了蓄电池的升降架结构,满足蓄电池维护的基础需求。同时,还会在蓄电池上方和地沟井口处完成绝熱板的安装,将蓄电池与外界环境隔绝开,从而减少环境温度流失,维持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的稳定性[3]。
2.5 加强蓄电池状态监测
通过加强蓄电池状态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蓄电池目前的工作状态,做好相应的养护操作,从而确保蓄电池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蓄电池合适位置处安装传感器,用来实时传递蓄电池工作状态、通信系统工作状态数据,利用相应数据模型分析工作状态的合规性。如果发现运行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需要及时定位存在隐患的部位,对其及时进行处理,如清理表面杂物、巩固接头、更换电解液等,从而确保蓄电池工作状态的稳定性,满足相应的运行需求[4]。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蓄电池日常养护,可以减少环境腐蚀带来的影响,控制蓄电池放电程度,能够维持稳定的供压状态,合理调整电解液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极化现象。进行蓄电池地埋改造工作,可以减少外界温度对蓄电池工作状态的影响,加强蓄电池状态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蓄电池的工作状态。通过采用合理措施维持蓄电池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对提升通信工程运行状态合理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诺桑,胡贵军,措加旺姆,等.西藏高寒地区离网光伏系统蓄电池寿命研究[J].节能与环保,2019(2):89-91.
[2] 朱红章,吴学伟.高原高寒通信保障中蓄电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30):132-133.
[3] 柳虔林,丁洪伟.高原环境下汽车分队成建制开进通信保障初探[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13(4):116-119,144.
[4] 李越,张一品,甘文道,等.论高原地区应急通信的保障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5(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