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核桃黑斑病田间防控作用研究
2021-07-25陈邦清王黎明易尚源彭刚志李纯琼
陈邦清 王黎明 易尚源 彭刚志 李纯琼
摘 要: 通过田间施肥措施,观察核桃叶片指标(长度、宽度、厚度、重量)的变化情况与黑斑病病害侵染情况,分析其关联程度。结果显示,施肥后叶片长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变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叶片宽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变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叶片厚度和重量变化与病害侵染均不相关。在田间防控核桃黑斑病过程中,施肥可以引起叶片变大,可抵抗病害侵染,延缓侵染程度。
关键词: 核桃;黑斑病;施肥;病害侵染;防控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1)01-0039-04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lack Spot Disease of Walnut in Field
Chen Bangqing(1) Wang Liming(2) Yi Shangyuan(1) Peng Gangzhi(3) Li Chunqiong(4)
(1.Forest Seedling Promotion Center of Yichang City Yichang 443005;
2.Forestry Bureau of Zigui County Yichang 443600;
3.Management Office of Three Gorges Botanical Garden Yichang 443111;
4.Management Bureau of Dalaoling Nature Reserve in the Three Gorges Yichang 443000)
Abstract: By taking fertilizing measure in the field,the change of walnut leaf index (such as length,width,thickness and weight) was observed,as well as the infection of black spot disease,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m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length increment and disease infection rate,and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width increment and disease infection rate after fertilization.The changes of leaf thickness and weight were both not related to the disease infection.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lnut black spot disease in the field,fertilization can cause the leaves to grow larger,resist the disease infection,delay the infection degree.
Key words: walnut;black spot;fertilization;Disease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核桃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黑斑病是优质核桃生产的大敌,减少其危害对于核桃保果丰产尤其重要。宜昌地区核桃总面积约46 666.7 hm2,核桃黑斑病危害是造成宜昌核桃保果和低产的主要病害。慕康国等[1]研究表明,矿质营养对病原物的侵染、繁殖及寄主植物的感病和抗病反应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存在关联性,植物体中某种化合物的含量关系到某种病菌的发生程度。在核桃植物生长中,增施肥料,增大叶片的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力度,减少体内矿质元素化合物的贮存,从而减少核桃黑斑病的诱导因子,达到增强树势增强抗性的作用,为此开展施肥对核桃黑斑病田间防控研究,以期为核桃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宜昌地区栽植的核桃品种中,经观察发现部分核桃如辽核1号品种对黑斑病的抵抗力弱,在梅雨期清香核桃也容易感病。本试验选择不同海拔区域均有分布的清香核桃为试验对象,通过对试验树(试验组)秋季增施肥料,以叶片为观测对象,对叶片的长度、宽度和重量进行测定,同时检测黑斑病的侵染率,分析树势和病害防控的作用。
1.2 试验点概况
在远安县洋坪、兴山县黄粮、秭归县九畹溪、秭归县杨林桥设置4个试验点,各点基本情况见表1。
1.3 试验方法
本研究实行一次施肥和二次施肥试验。用肥基本情况见表2。
1.3.1 一次施肥试验
分别对1-4号样地进行施肥,每个样地各设施肥一次组,施肥两次组和不施肥对照组,每组树3株。试验组施肥方法为半圆环沟施,即沿樹冠滴水线开深20 cm半圆环沟,将肥料混合施入沟内,在沟内再与土壤搅拌均匀后掩埋。对照组与试验组相邻,立地条件一致,树龄相同,不施肥。
2017年9月进行第一次施肥试验。2018年3月、4月、5月分别对各样点(统计数据为所有施肥株数6株)观察记录黑斑病病害侵染情况一次。黑斑病侵染以单叶有3个黑斑点或1个0.5 cm2面积为计算起点,侵染率以侵染叶片数占总叶片的百分比值(保留2位小数),侵染叶片数和总叶片数为数测单枝叶片数乘以相似枝数。
考虑3月、4月叶片生长未定型,确定以5月已经完成生长定型的叶片检测数据作为分析对象。2018年5月22日分别对各样点试验树木的叶片进行检测,对试验树木采摘东南方位的叶片,用同一把游标卡尺测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用同一台电子天平测量叶片重量,记录数据。
1.3.2 二次施肥试验
2018年9月,进行二次施肥试验。施肥方法是在第一次施肥后,开另一个半圆环施肥,将肥量增加到5 kg/株(各2.5 kg),2019年6月调查叶片指标(叶片已完全定型)和病害侵染情况。
1.4 数据处理
一次施肥后叶片(叶长、叶宽、叶厚、叶重)变量=试验组-对照组;病害侵染率变量=对照组-试验组。二次施肥后叶片(叶长、叶宽、叶厚、叶重)变量=试验组-对照组;病害侵染率变量=对照组-试验组。
采用WPS Office软件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制表,并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次施肥后叶片和病害侵染情况
一次施肥后叶片和病害侵染情况及变量如表3所示。
对叶片变量和病害侵染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中看出,一次施肥后叶片长度增量和病害侵染变化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叶片宽度增量和病害侵染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叶片厚度和重量变化与病害侵染均不相关。说明叶片长度和宽度增量越大,病害侵染变量越大,抵抗性越强。
2.2 二次施肥后叶片和病害侵染情况
二次施肥后叶片和病害侵染情况及变量如表5所示。
对叶片变量和病害侵染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看出,二次施肥后叶片长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变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叶片宽度增量和病害侵染率变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叶片厚度和重量变化与病害侵染均不相关。这与一次施肥试验的结果相同,进一步说明叶片长度和宽度增量越大,病害侵染率变量越大,抵抗性越强。
从表3、表5中看出,2018年5月未施肥组病害侵染率为100%,2019年5月一次施肥组病害侵染率为55.44%,6月才达到100%,两者对比可见,施肥引起叶片变化,可抵抗病害侵染,延缓侵染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两年的施肥引起核桃树叶片变化和病害侵染率的变化相关性分析可知,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增加,增大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加快了矿物质元素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减少了树体某矿质元素化合物的形态或储存。根据张福锁[2]及慕康国等[1,3]对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关系研究结果,笔者分析认为,核桃树体内总有一种或多种矿质营养化合物对核桃黑班病侵染相关联。刘枫、程乾斗等[4-5]通过试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肥可以提高核桃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通过施肥增大叶片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矿质化合物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速度,调节某种相关联化合物在树体的储存形态或数量,降低或延缓黑斑病害的侵染。
本文只对通过施肥增大叶片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减少树体内矿质元素化合物的储存,调节某种相关联化合物在树体的储存形态或数量,从而降低或延缓黑斑病害的侵染。因条件限制,没有对叶片角质层、气孔等因子深入研究,也没有对某种具体化合物的名称、形态及含量变化对核桃黑斑病侵染做关联性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慕康国,赵秀琴,李健强,等.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1):84-90
[2]张福锁.植物营养生态生理学和遗传学[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0-156.
[3]袁瑛.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关系研究进展[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2):136-139
[4]刘枫.不同施肥处理对核桃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9,(5):21-23
[5]程乾斗,肖志東.不同施肥处理对核桃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6,41(5):39-41
(责任编辑:唐 岚)
收稿日期:2020-08-30
作者简介:陈邦清(1969~),男,湖北宜昌人,大学,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研究。
王黎明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