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一口井
2021-07-25陈碧玉
楔子
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但同时它又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县。
2014年,中国开始全面部署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一场和贫困做斗争的伟大战役从此在神州大地拉开了序幕。
2020年全面脱贫,这是中国政府许下的郑重承诺。
贫困户脱贫主要衡量标准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其中,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目标的重点工作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复杂的地理结构,宁都县各乡镇的水资源分配不均匀,遇到秋冬干旱季节,季节性缺水便成为困扰部分乡村的难题,也成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拦路虎”。水井,便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水之惑:为你而来
“确保老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这是自然资源部对老区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2019年,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总体工作部署和项目年度实施方案,承担起自然资源部赣州定点扶贫四区县(赣县区、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找水打井工作。武汉中心赣南扶贫找水打井团队共有8人,钻机3台,物探设备3套,是一个战斗力强的水工环专业团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人才陈立德教授领衔,高级工程师邵长生是总指挥。
2019年新年刚过,邵长生就带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赣南扶贫找水打井团队成员来到宁都县,调研饮用水情况。
2019年上半年,受到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赣南地区被持续的强降雨笼罩。团队成员先后顶着阴雨和酷暑进行工作,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捷报频频传来:东山坝镇的磜下村、赣背村、坪田村、东韶鄉田营村、小源村陆续成功出水,困扰这些村子多年来的安全饮水难题被成功解决。可东山坝镇小源村的找水打井工作遇到了困难。
东山坝小源村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村,也是著名的“宁都会议”旧址,小源村全村共有923户3033人,贫困户共136户558人。村干部反映,全村范围内使用的浅井水质均较差。如要满足小源村全村人的安全用水需求,需钻取一口涌水量达到350吨/日以上的水井。而小源村位于花岗岩地区,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显示和团队成员的实地调查发现,构造裂隙未发育,蓄水构造的寻找成为一大难事。
面对困难,找水团队中的技术骨干路韬没有气馁,他一次次回到小源村,前前后后仔细地寻找蓄水构造的蛛丝马迹,生怕遗漏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路韬出生于1987年,是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武汉扶贫找水打井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他最早来到赣南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2017年起,路韬便来到赣南这块热土工作,多年来,他俨然成为了一个“赣南通”。赣南四区县的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四区县每个位置的水文地质条件,他都了然于胸。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反复复的推理和比较后,路韬重新确定了小源村2号钻孔,成功揭穿了花岗岩内发育的一条北东向构造裂隙带,抽水降深5米时,水量达730吨/天。经检测,水质水量均满足安全饮水工程设计要求,水量达350吨/天,小源村全村3033人的安全饮水需求得到了妥善解决。
“谢谢你们!辛苦了!”面对充满感激之情的村民,路韬开心地笑了。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为贫困地区找水打井工作也加大了力度。
2019年9月5日至6日,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在江西省赣州市、南昌市调研部定点扶贫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工作,在听取相关汇报,现场查看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后,指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增加工作力量,迅速调集队伍赴定点扶贫县找水打井”。于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聚焦赣南四区县饮水安全问题,迅速增派力量,分县包干,组织实施“百日找水大会战”,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负责承包了宁都县找水打井任务,轰轰烈烈的找水打井百日大会战至此拉开帷幕。
水之缘:国庆送来希望水
有水吗?每到秋冬干旱季节,这句话便成为江西省宁都县洛口灵村刘均前小组村民相互问候的口头禅。村子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有107户301人。多年来,村民全靠一口不足十米深老古井里的山泉水为主要水源,水量、水质状况极不稳定。
平时,老古井还算尽职,能供应大家的用水量。但由于村子位于白垩系赣州群与燕山期火成岩不整合接触区,在水文地质图上被列为“极贫乏”,一到旱季,老古井便爱耍脸罢工,村里缺水严重,村民饮水困难。
2019年下半年,宁都县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老古井平日的积蓄也掏空了。村小组组长刘永华顶着一头零乱的头发,望着远方发愁,水呀,什么时候才能找到?
刘永华是土生土长的洛口灵村人,在他的记忆里,村里为了找水打井,可是想尽了办法。
为了解决村民用水问题,80年代和90年代初,当地政府分别修了两座排灌站,但由于技术有限,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为了喝上干净水,村民们群策群力,又想办法在山上设置一个小小的引水管,把山泉水引下来,但很快发现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到了干旱季,村里缺水时,山上同样缺水。
后来,村里又请民间打井队先后打了四口井,但依然没有找到水源。
穷尽了所有的取水手段后,缺水季到来时,村里刚配发的洒水车又多了一项任务:给刘均前小组的村民送水。
2018年,村里开始搞新农村建设,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各项基础建设也开始完善,但是季节性缺水状况仍然存在。
无数个日夜,刘永华的头上长出了圈圈白发,难道他们就应该被看似柔弱无骨的水打倒吗?
希望,总是在绝望中生长出来。
“百日找水大会战”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后,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队深入村组农户了解情况,最后决定由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找水打井突击队。
2019年9月24日,经过数次调研,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找水打井突击队在宁都县自然资源局、宁都县水利局等部门的配合下,对各乡镇提交的需求点逐一现场摸排,按照轻重缓急,制定了详细的找水打井施工方案,他们了解到刘均前村小组的实际困难后,决定在这里打响宁都县找水打井“第一枪”。刘永华在知道大家的来意后,喜上眉梢,忙前忙后给大家打下手。
在“百日找水大会战”中,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赣南地质大队投入专业技术人员 16人,钻机2台,物探设备2套。
在刘均前小组找水打井期间,队员们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地工作,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红血丝。白天在户外工作,晚上加班,这只是突击队队员们生活的常态。考虑到村里本就缺水,他们谢绝了村民们的热情招待,饿了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村民们期盼的眼神让他们忘却了辛苦。
1986年出生的刘林是南京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队长,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职工,主要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先后参加了多个地质调查项目,由于工作积极,表现优异,年终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局优秀青年。接到找水打井任务后,刘林带队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工作至凌晨一两点,通宵熬夜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尽快帮助老区人民找水打井成功,刘林放弃了节假日,争分夺秒地投入工作。离家久了,3岁的女儿非常想念他。白天没有时间,刘林只有在夜晚时和孩子电话视频。女儿一见父亲,便兴奋地对着手机屏幕手舞足蹈,用稚嫩的嗓音一次次呼唤:“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呀?”面对可爱女儿的想念,泪水一次次地打湿刘林的眼眶。为了不让孩子察觉,他只能偷偷转身,默默拭去泪水。
在刘均前小组找水时,刘林和队员们冒着酷暑,头顶大草帽,拿着物探设备,一点点地寻找最佳打孔位置。豆大的汗水成片成片地往下流,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皮肤晒得和大地一样,黝黑,生疼。
所有的辛苦终究是值得的,2019年9月30日下午5点,综合地面调查,遥感、物探结果,打井突击队确定了孔位,决定开始打井。
50米、60米、70米……90米,随着打井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地下开始慢慢有水渗出,希望之水终于出现了!
当天晚上,随着地下水越来越多地渗出,村民们也越来越兴奋。夜色越来越浓,打井位置旁边的一条水泥路上挤满了人,大家不顾蚊虫叮咬,或坐或站,彻夜守候着,等待找水打井成功的那一刻到来。刘永华干脆坐在机台附近的席子上,看着忙碌的钻工,感受着喧嚣的场景,内心充满希望……
同样怀着热切心情等待的,还有身处全国各地的村民们,他们通过刘永华手中的视频直播,共同见证着奇迹的出现。2019年10月1日凌晨3点,“出水啦!”机台工作人员兴奋地喊道。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也让现场的人们振奋起来。
刘永华一听,立马爬了起來,迅速跑到钻机边。只见伴随着空气潜孔锤钻下锤的压力,甘流一下子“飞”了起来,喷涌而出,淋了刘永华一身。
刘永华捧着水,一脸狂喜,面对源源喷涌的地下水,他兴奋地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喊:“感谢共产党,让我们喝上了干净的水希望的水!”
有水了!有水了!村民们奔走相告。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是一片欢呼,鲜花、狂喜、表情包,所有能表达兴奋心情的图片和语言都用上了。
多年夙愿一日终成真,一连多天,村里的鞭炮齐鸣!整个村庄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村民们争相捧水喝,有的直接挑水回家,有的则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全部用来装水。
国庆当天,打井突击队在刘均前小组成功打出深达100米的水井,出水量达240吨/天,这口井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国庆井”。
多日不分昼夜地劳作,让打井突击队的队友们非常疲惫,面对村民们无以言表的感激和兴奋,队员们的眼眶都湿润了,刘林也百感交集,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找到水后,为了让村民及时喝上洁净的水,宁都县供水公司迅速跟进,两天内铺好供水管,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还挤出资金,给村里建了一座泵房,请这口宝贝井住进了“豪宅”。
经过检测,该井水质合格,偏硅酸达到矿泉水标准。从此,村民们终于喝上了干净水,再也不用受季节性缺水之苦了。
万分感激的村民们无以为报,便自发地给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送上了锦旗,以示深深的谢意。
水之福:甘泉甜在心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宁都县青塘中学校长伍鹏峰也为全校师生能否喝上干净水而焦虑。
宁都县青塘中学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初级中学,占地三百多亩,全校师生共有1300余人。
1970年出生的伍鹏峰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2017年任宁都县青塘中学校长。担任校长后,考虑到安全,他为学校建了围墙,为学生宿舍装上了空气能热水器,让孩子们能在寒冷的冬天洗上热水澡。
但伍鹏峰没想到,一到秋冬季,空气能热水器便成了摆设。想喝干净水都成了奢望,哪有多余的水来洗澡呢?当时,全校师生都靠6口深为10米左右的水井生存。由于学校地势较高,镇自来水厂的水难以供应到该校。每到秋冬季节,学校出现用水困难。
“学校里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平时父母在珠三角等地打工,孩子们就住在学校。季节性缺水,孩子们喝水都成问题呢。”伍鹏峰在对前来调查的武汉中心的工程师们介绍学校缺水情况时,眉宇间满是忧愁。
武汉中心项目团队了解到学校情况后决定,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打通地质扶贫最后一公里”的要求,要为青塘中学的师生们实施一口安全饮水示范井。
由于地质复杂,青塘中学的找水打井工作也异常艰辛。
作为赣州四区县扶贫找水打井的总指挥,邵长生常常彻夜难眠,如何让孩子和村民们早日喝到干净水,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巨石。
邵长生工作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实施“百日找水大会战”以来,邵长生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和衣而卧已然成为常态。作为武汉中心扶贫团队的主心骨,从普通村民、扶贫团队队员、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武汉中心领导至地调局领导,都不约而同地养成了一个习惯:有问题问邵长生,有困难找邵长生。每天一睁眼,他就会面对收不完的消息,接不完的电话,写不完的材料。扶贫日报、周报、月报、进展报告、存在问题报告……每一份材料的背后,都有他呕心沥血的身影。
和邵长生一样为找水打井工作“疯狂”的还有高级工程师肖攀。1985年出生的他是一名水文地质专业博士,也是武汉中心扶贫找水打井团队中专业知识最扎实的。在遇到安全饮水需求量特别大的需求点,或者地质条件复杂、找水定井困难的时候,大家总会想到他。
肖攀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严谨,每次开展调查前,他会对收集到的资料翻来覆去地研读。在野外进行调查的时候,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在肖攀的认真劲头下,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被武汉中心扶贫找水打井团队成功啃下,一口又一口优质的饮用水井成功建成,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缺水村组的安全饮水需求得到了解决。
经过一番努力后,武汉地质中心扶贫打井团队同心协力,终于啃下了青塘中学这块硬骨头。通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建设,他们为青塘中学挖出了一口安全饮水井,修建了泵房,并配套了供水管网,将优质的地下水引入教学楼、宿舍楼的水塔,这口井也被命名为“桃李井”。
当纯净甘甜的水从水龙头汩汩流出来时,全校沸腾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孩子们的喜悦溢于言表:“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的感觉太好啦!”
“敬爱的陆伯伯!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定会饮水思源,感谢您心系我们老区,感谢您关心,牵挂我们的饮水安全!”青塘中学九(2)班的学生何嘉怡专门给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写了封感谢信。在信里,她表示,有了这口安全饮水示范井后,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没水喝、没水用了。她也一定会刻苦努力,勤奋学习,长大后也要为建设家乡做贡献。
2020年1月4日,在青塘镇中学“桃李井”饮水示范井移交仪式上,校长伍鹏峰代表全校师生对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武汉中心心系赣南老区莘莘学子、助力脱贫攻坚的担当精神表示感谢,并赠送了“扶贫打井助教育,安全饮水惠桃李”的锦旗。
季节性缺水也困扰着宁都县青塘镇南堡村书记何海林。
1976年出生的何海林个子高大魁梧,是土生土长的青塘本地人,中学毕业后就外出闯荡,凭着勤劳踏实,他在广东佛山经营了一家家具厂,生意做得相当红火,是村民眼中的“能人”。2018年2月,经村里的老书记和几个有威望的长辈、老党员专程再三相邀,何海林返乡担任南堡村书记。
南堡村属于“十三五”非贫困村,全村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有1237户61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4户1158人。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差,镇自来水管道尚未通到村里,村民以水井里的山泉水为主要水源,水质不稳定。一到秋冬季节也会出现饮水困难。
何海林一上任,村民们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何书记,你要让我们全村人喝上干净水呵!
何海林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数次召开村两委会议,把解决饮用水安全作为新一任村委会班子的头等大事,他表态,一定要让老百姓圆梦,带领村民们摆脱貧困!
但挖深水井,除了资金,还要技术,这该怎么解决?在商海驰骋多年的“能人”何海林一度觉得自己很无助。
好在,他们的梦想很快成真了。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了解到南堡村的缺水情况后,决定为村民们圆梦。
听说有自然资源部派来的专业团队来帮忙找水打井,村民们兴奋地前来围观,他们也见证了这些地质人的辛苦付出。1956年出生的刘传泉是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水工环高级工程师,也是本次宁都找水打井突击队的一员,从事地质行业达40余年,长期的风餐露宿导致刘传泉遭受多种职业病的困扰,但一接到宁都县扶贫找水打井项目的通知后,他立即收拾行囊,在带好些许药品后,不顾家人的劝阻,在妻儿的牵挂中,和同事踏上了前往宁都县的路途。
找水打井工作刚开始的阶段,刘传泉每天都要在宁都县各个需求点来回奔波,野外踏勘,安排物探进场,确定钻孔孔位,经常忙到忘记吃饭。每到饭点,胃部就开始“咕咕咕”地闹意见,刘传泉总是按着胃,弯腰暗暗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忙完就去吃饭。”在宁都县青塘镇找水打井时,刘传泉病痛发作,此时携带的药品已经吃完,而现场不能缺少他,工期紧,任务重,他坚持拖着病体去现场工作。次日,刘传泉病情加重,疼痛难忍,回到基地休息也不见好转,只能去当地医院输液。
医生看到刘传泉一脸痛苦,建议他回赣州市进一步就医治疗。但刘传泉考虑找水打井已进入攻坚阶段,又想到村民们那焦急渴盼的眼神,他果断打消回赣州的念头,坚持留在现场工作。就这样,刘传泉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直坚持到找水打井成功,才结束工作回赣州休养。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找水打井突击队为青塘南堡村挖出了“圆梦井”“健康井”,镇自来水管道也陆续铺设进村,以何海林为首的新一任村委班子终于“圆梦”。在夯实基础设施的同时,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得以改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何海林对带领村民们如何致富也有了更为宏伟的目标。
水之幸:因为有你们
山间的野草枯了又黄,黄了又枯,黑白交替的日子,就这样默默流过。
宁都县赖村镇新民村丰树组有64户280人,共有贫困户10户54人。平时,全村也以一口水井里的山泉水为主要水源。每到秋冬旱季,同样出现饮水困难,水质也不稳定,好在村里距水源丰富的于都县葛坳村不远,村民们取水倒也不难,这样勉强可以维持平日生活用水,但生产发展也受到限制,贫困如影相随。
村民赖传岐出生于1958年,年轻时以挖煤为生,后来患了尘肺病、鼻癌、放射性脑痛等9种病,妻子也患有耳聋、腰椎、颈椎疼等病痛,两个女儿远嫁,儿子在外务工。病痛,压垮了整个家,苦闷的他只好日夜以一瓶廉价的白酒麻醉自己。实在没钱喝酒时,就以水代酒。旱季时,水泛黄,有股难闻的咸味,他不敢喝太多,只敢小口小口地喝,日子也和这水一样,混浊难熬……这是贫困乡村的缩影之一,不同的故事,却有着同样的苦恼。
南京找水打井突击队队员们进驻该村后,克服重重困难,马不停蹄地工作着。1996年出生的崔玉贵是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是此次找水打井突击队年纪最小的队员之一,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平时刻苦好学。在得知此次助力老区脱贫攻坚安全饮水的光荣任务后,他立即申请加入找水打井突击队。在为宁都县赖村镇新民村丰树组找水打井期间,繁重的户外工作使他生病了,身体不适。刘林看到他脸色蜡黄,劝他休息一下,但想到村民们都在盼着能早日喝到干净水,崔玉贵便觉得自己不应该退却,因此,他依然咬牙坚持下来。
正是凭着这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牺牲精神,经过多日奋战,南京找水打井突击队为赖村新民村丰树小组实施了两口井,取名为“民生井”,合计出水量可达80吨/天,村里又筹集资金配套建设了高位水塔及入户的管网,且每户都安装了水表。优质的水源从井里抽出来,再进入屋顶上的高位水塔,最后通过入户的管网进入到各家各户,为长期以来受缺水困扰的村民解决了饮水的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百日找水大會战”硕果累累。
青塘镇赤水村有了“富强井”,村里申请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利用配套经费完成了蓄水池、管网的建设,将清澈的井水输送到千家万户,保障了该村5个村小组1308人的饮水安全。村民们围着找水打井队的队员们说:从今往后,我们村终于可以喝上干净水了,不用愁了!我们要衷心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和各位的辛勤劳动!
洛口镇洛口小学有了“树人井”、圩镇有了“万润井”,水量达到400吨/天,都取自深层花岗岩裂隙水,水质甘甜,有效补充了洛口镇水厂水量缺口,保障了全镇3.3万余人及洛口小学1000多师生的安全饮水;
小布镇水厂有了“红旗井”,可作为小布镇集中供水补充水源,为镇区17000人及1583名学生提供了清洁水源。
洛口镇严坊村有了“致富井”、青塘镇谢村高树排组有了“保民井”、钓峰乡圩镇有了“为民井”、钓峰乡源尾村罗家窝组有了“爱民井”……这些深水井都通过配套工程,将甘泉送到了千家万户。
“希望井”“树人井”“敬老井”“惠民井”……那一口口蕴含美好寓意和希望的安全饮水示范井,既饱含着对苏区百姓的真挚祝福,更承载了苏区百姓的深厚谢意……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至今日,喝上干净水的村民们依然对找水打井突击队队员的辛苦付出充满感激。
2019年12月16日,刘林赴日本参加电气探测装置操作使用技术培训,12月21日返回国内。当天夜里11点,飞机落地上海,离南京的家已经不远了,随身包里还有给家人买的礼物,是先回去看望家人,还是回宁都继续工作?刘林很矛盾,他心里十分惦念家人,同时又牵挂着宁都的找水打井工作。
纠结了一夜,刘林毅然背着礼物,踏上了飞往赣州的航班,次日抵达宁都县。
一到找水打井现场,刘林便没日没夜地工作着。直到当年12月底,他才返回南京与家人团聚。此时,女儿又长高了,孩子紧紧抱着父亲,久久不愿松开,生怕一松开,又要和“工作狂”父亲分别。
还有一次,按照计划,刘林返回南京修整。当他乘坐火车途径浙江时,宁都县固村找水打井现场传来消息:正在做抽水实验的一口井,由于泥沙太多,堵塞了管道,需要进行紧急处理。此时的刘林已连续工作多天,身心疲惫,但听说情况紧急,他毫不犹豫地在杭州下了车,买票返回宁都县。
经过几个月的昼夜奋战,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宁都县12个乡镇39个缺水村组施工探采结合井28口,日出水量4817吨,可直接解决33575人的饮水需求。
2019年年底,宁都县委给部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陆昊部长批示:要多做力所能及的实事,表扬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付出总有回报。武汉中心也顺利完成赣州四区县脱贫攻坚找水打井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邵长生也受到了包括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钟自然局长在内的多次批示表扬。
2019年9月5日,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在赣州调研时,路韬当面汇报了武汉中心在赣州四区县打井找水的工作进展,得到了陆部长的高度肯定,并称赞他是武汉地调局培养的“年轻的专家”。
天道酬勤。“百日找水大会战”中,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宁都县共打出了45口深水井,日出水量达8228吨,投入资金1430万元,一举解决了全县3866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缓解了旱情,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夸赞。
尾声
经过各方努力,至2019年年底,宁都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成功改造完成。
2020年4月26日,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四区县——赣县区区、于都县、宁都县、兴国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今,刘林、刘传泉、邵长生、路韬等地质人的身影依然辗转在全国各地,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喝上干净水而奔波着……
刘永华一直和刘林保持着联系,刘林用微信指导村民们如何保养水井,刘永华则经常用微信给刘林拍视频,告诉他村里的变化:有了稳定干净的水,刘均前小组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许多在外务工人员也纷纷回乡创业,村里的小洋房也多了起来;党员干部带头组建了华旺荸荠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全村种植面积扩大超百亩,荸荠喝饱了水,长得更加鲜嫩甜润,产品供不应求;刘永华也依靠荸荠这一产业成功脱贫,年收入达七八万,其他村民也纷纷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作者简介:陈碧玉,江西省宁都县文联。
责任编辑: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