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义普:昔日贫困户 行动“话”感恩

2021-07-25

老区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驻村老伴日子

走在横峰县港边乡灵西村经过硬化的小路上,草儿碧绿,树木茂盛,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大扫把,仔细地清扫着路面上散落的垃圾。他,是老党员郑义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翁程波介绍,郑义普早已年过古稀,是2017年脱贫的贫困户,曾经还被评为村里的“感恩之星”,他的故事让全村人都很感动。

“早些年,孙女得了病,老伴又因糖尿病病情加重导致偏瘫,无法料理家里的琐事,我年纪大了也就是做些零工,日子都快要过不下去。”回忆起往事,郑义普的眼眶有些湿润。那时,两个大病一下子让郑义普一家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一次次手术做下来,家庭负债累累,借遍了亲朋,可谁都没有长期接济他们的能力。郑义普是一名1987年就入党的老党员,他更不好意思开口申请什么补贴。扶贫工作开始后,驻村帮扶干部了解到了郑义普家的情况,将他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上饶市扶贫办主任郑小明对他进行结对帮扶。帮扶期间,郑小明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和补助。有了这些补助,郑义普一家的生活总算是有了保障,随着治疗的深入,老伴和孫女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眼见着好了起来。“郑主任还总是会来我家看望,帮忙解决生活困难,他也经常打电话关心我家里的情况,鼓励我们。”郑小明的真情帮扶感动了郑义普,带动他脱贫热情和决心的同时,也使他产生了回馈乡亲,投身村庄建设的想法。他总是在想,自己是一名党员,享受了党的恩惠和这么多补助,怎么好意思不给村里作点贡献?!

知道村里进行秀美乡村建设,郑义普主动让出自家院子约8平方米的地为村道“让路”,支持建设。这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港边这几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从来不敢想象的。我只是让出了一点地,根本不算什么,支持家乡建设,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还是党员,就更要带好头。村里建得好,我们的日子才更舒坦呀。”郑义普笑着说道。走进郑义普的家,小院内外整洁有序,绿植红花相映成趣,屋子里也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从秀美乡村建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到改厕……郑义普不仅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还给自己安排了一项“工作”——当好村“两委”和村民之间的“传话筒”。“我跟大伙说呀,现在村里建设得这么好,来玩的人越来越多,环境卫生不能差了,这可是代表着我们村的形象。大家要把自家卫生做好,村里的环境保护好。”这样的话语,是郑义普和大家伙儿之间的聊天日常。除了把政策上传下达,郑义普在完成公益性岗位河道清理员的工作之余,也时常义务打扫街道。

“村里的人对他评价都很高,而且你别看他70多了,精神好着呢,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当自己家的事。”村党支部书记吕海风说,郑义普也是大学学习的榜样。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驻村老伴日子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云上的日子
驻村第一书记
和老伴一起洗脚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吵架
退休老人就怕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