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7-25王波俞洁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互联网+

王波 俞洁华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提出了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在“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的经济态势下,该模式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次积极有效的探索,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跨界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6-012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WANG Bo1, YU jie-hua2

(1.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 Wuxi 214153, China; 2. Wux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Wuxi 214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proposed an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this model, by taking Wuxi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hich is exploring a new training model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authorized as a high level backbone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is model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integration programs and one embedded program, namely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pecialties and embedded training progra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under the economic drive of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mode is an active and effective explo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s, and seeks a suitable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borde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of comput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majo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計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较早开设的一个专业,而且在高职院校中设置率较高。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内采集的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内1366个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含专业方向)的学校680个,其中江苏省内独立设置的88个高职院校中有54个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专业,如何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老专业新办学,提质增效,加强加深专业内涵建设,办出专业新气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不断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成功升格后,开始创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创办基础为原无锡市职工大学、江南学院旅游经贸分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计算机类专业。从创办之日起,便一直积极探索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符合区域发展要求及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有赖于知识的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得以应用,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与传统行业融合,通过不断创新,在新的领域中创造新的行业形态。

“互联网+”新时代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入,互联网技术无可替代,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会不断攀升。根据笔者对无锡地区行业、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情况来看,也很好地印证了这点,企业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是:主要面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信息服务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在电商、数据分析、信息网络、物联网等企业从事系统平台运营维护、技术支持,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数据分析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专业人才供给的主要渠道,人才培养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计算机行业高职人才的適应性问题

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出现走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较好地胜任相关岗位的问题。产生这种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尴尬局面,除了和专业教育与行业对接度问题外(另外讨论),还和学生在校时,对于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信心不够,入职后,实践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继续深入学习意愿及能力不强,职业认可度不高等相关,因此造成学生择业时“逃离”所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偏低;入职到岗后适应性不佳,最终选择辞职换岗,职业认可度和巩固率均较低。

1.2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与行业的对接度问题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背景下,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新、更多、更高的要求。“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的各个行业联合,形成“互联网+传统业”的新行业,因此原有的专业定位、原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原有的偏重于单一知识结构和技能传授的普通教学模式,以及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与产业行业升级变化的需求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化无法达到高度契合、无缝对接,现有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与行业人才需求差距较大。

为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高职院校较老的一批计算机类专业,更需要直面难题,大胆改革,深入实践,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和突破口,基于高职教育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接行业新标准,适应“互联网+”人才需求,办活办强传统老专业,使老专业散发出新的生命力,走出一条适合新时代的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2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以人为本、素质为先、技能为重,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根本,聚焦学生素质、技能的全面发展,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学和科研融合、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各行业内“有素质、有能力、会创新,能融合”的计算机从业人员。

2.1 产教融合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业内简称“职教二十条”。作为职教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文八千多字中,“产教融合”四个字就出现了十次。文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1]高职院校要坚持与企业、行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 “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1]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机制是办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有力支撑与全面保障。

2.2 科教融合

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担负着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的职责。科教融合就是要促进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与高职教育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实现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支撑的高质量发展。在“互联网+”新时代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教书育人,还要科技育人,一方面通过承接企业行业的横向课题,提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时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成果融入教学,带进课堂,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反哺于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开拓“第二课堂”,利用学生业余时间,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教师亲自指导学生各类项目或兴趣小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传递给学生,实现高职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2]。

2.3 专业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与工作岗位。这种在“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下形成的新行业和新岗位,导致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而传统的、单一的计算机类专业已然不能较好满足新行业的岗位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实现专业与专业的跨界融合,培养出适应新行业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其基本要求为,打破原有专业设置的壁垒,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协同创新。

2.4 嵌入培养

计算机类专业需要主动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新时期新行业的职业标准,依托同类企业中“经营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并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社会声誉[3]”的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合作实施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联合制定的校内学习方案和校外实践方案融会贯通[3]、课程体系嵌入式开发、教学内容的设计、师资共享、实训室共建等方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嵌入式人才培养,从2004年初办起,就已经和无锡知名企业NIIT合作,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办学经验,“嵌入培养”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之一。

3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学校最老的计算机类专业之一,从2004年创办以来就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间不断修正道路,创新方式方法,逐步理清思路,形成专业优势,提炼出了跟上时代步伐的、体现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以理念更新引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更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不再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配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施展才华的地方,这一切源于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创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扎实可拓展的专业教育观。“学习”是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每个团队成员头脑中,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己任,从源头上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专业幸福感,在专业教育教学中付诸行动、大胆改革、积极实践。

3.2 以人才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核心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历年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期间,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都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了解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情况,还针对性地开展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及课程设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互联网思维、算法设计、程序开发、系统集成、创新创业等五大能力。为此,我们以“互联网+”产业岗位群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地重新审视并整合,大刀阔斧地剔出了不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增加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平台课程,嵌入了合作企业的核心课程,分析了计算机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规划了专业模块课程,并考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了“平台+模块”式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3 以体制机制创新打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参加新知识、新技术的师资培训,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主动参加专业实践,积累第一手的实战案例,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原有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上,自加筹码,积极主动地学习“+”入其他专业领域的内容,“+”专业新知识,“+”创新创业指导,从而真正成为创新型的专业教师。这一切都源于学校和分院体制机制的保障,每年都有教师下企业实践、师资专业培训等活动,从制度上、组织上、资金上全力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改革。

3.4 以深度融合创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实践基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必然需要实践基地的良好氛围来全力保障。一方面可以依托政府、行业和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按照产业标准建设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的校内创新型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培训的场所,另一方面可以模拟企业组织架构,引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企业化运营管理,师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通过模拟项目进行教学、训练。此外,还可以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建设具有真正的企业环境的创新型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作为师资技能培训和回炉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实践、实习的重要场所,并根据实际状况,承接企业真实项目,和企业人员一同参与技术攻关和项目创新。通过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双管齐下,创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创新型实践基地。

4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与探索,办出了专业特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获批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江苏省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等项目。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路上,我们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实践中我们有过迷惘和困惑。

4.1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虽然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共识,国务院也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纲领性文件,成为深度融合的政策性依据,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理顺关系,没有具体的实施条例,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此外,在科教融合与专业融合方面,虽然高职院校迈进的步子不太一样,但基本也有改革的意识,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何打破专业设置的壁垒,建立宽而泛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何保障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专业素养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必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4.2 创新创业的环境不够理想

“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行、企、校协同创新, 确保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创新创业教育容易流于形式,从政府层面、行业企业层面、再到学校领导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由于观念的落后,很难形成良好的制度及环境保障。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浮于表面,很多项目都如花架子、作摆设,缺乏真正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5 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嵌入培养”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体现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对于高职其他计算机  类专业的建设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二十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是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将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继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进一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效果,不断完善“三融合一嵌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王波,俞洁华.高职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知识文库,2018(24):206-207.

[3] 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高等学校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19〕7号),[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9/3/19/art_58320_8282092.html.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互联网+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