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臧否人物 鉴古知今

2021-07-25徐建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周瑜作文同学

技法指引

一、就事论理,臧否人物

同学们在写作时,可先简洁凝练地引述材料,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观点。要学会透过纷繁的人和事,揭示出本质;以一语中的的句子作为观点句或分论点,提领文段。不仅要在结构上构建框架,显示文脉,使作文疏朗清晰;而且要在思想上警策立骨,展示真知灼见,让人信服。

二、缘事而发,淬炼“大情大理”

鉴古是为了知今,如果通篇仅仅就事论事,评价古人,不贴近现实,未针砭时弊,难免迂阔泥古,很显然没有领会“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深意。所以,同学们要在臧否人物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激扬家国情怀,这也是作文卓越与平庸的分水岭。

1.由小及大,逐层深入

同学们在写作时,可用如下语句展开思路:“于个人而言……于国家而言……”“小而言之……大而言之……”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再到世界,条分缕析,由小及大,升华主题。

2.淬炼升华,大情大理

何为“大情大理”?即化虚为实,说具体一点,就是站在历史、国家、民族的高度,抚今追昔,居高临下,或批判历史,或展望未来,或洞烛人心。或是以小见大,推己及人,适度拔高,淬炼升华,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或是阐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哲理;或是凝聚民众价值取向最大公约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休说文章新八股,文无定法亦有法。”鉴古知今类作文,也有定法:首先“入乎其内”——深入剖析材料,准确评价人物;然后“出乎其外”——不再拘泥于史料本身,而是古为今用,与时偕行,联系现实,贴近生活,烛照人生。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可尽情驰骋想象,激扬文字,挥洒如椽大笔,写出具有历史纵深、家国情怀,文化底蕴的佳作。

下面以“鉴古知今”主题读书会的发言稿为例,提供老师的下水作文和学生习作各一篇,请同学们观摩学习。

下水作文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徐建华

同学们:

大家好!“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读书分享,何其快意!今天的“鉴古知今”主题读书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本是民国时期胡适的治学箴言,在此,请容许我以此语来评价三国英雄人物周瑜的大才。世人常常称道“房谋杜断”,即多谋、善断,这两点周瑜兼而有之。面对强敌压境,他力主抗曹,其果决的背后,是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的体察,是对敌我形势深入缜密的分析。周瑜从天时、地利、人心、粮草、疾疫等方方面面,得出曹军必败的结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因此,火烧赤壁,绝非“东风予以周郎便”的侥幸,周瑜非凡的胆略、智谋,早已注定了赤壁大捷的结局。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莫不是胆略、智谋兼备之士,他们果断决策谋事,小心求证成事。

古代,蔺相如面对强秦,出使秦国、渑池赴会。他身处虎狼之秦,不避斧钺汤镬,足见胆略;但他并非荆轲之勇,孤注一掷,而是心思缜密,部署周详。大军严阵以待,辅之以见机行事,在秦王无意偿城时“持璧却立”,在渑池会上赵王受辱时“以牙还牙”。近代,毛泽东不顾众人劝阻和个人安危,赴重庆谈判,足见其果敢与胆略。但他深知,谈判桌的背后是战场上的较量,雄兵百万,摧枯拉朽,才能成为折冲樽俎的筹码。毛泽东的大胆果敢,精心谋划,巧妙地化解了“鸿门宴”。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做果敢的勇者,努力成为睿智的行者,人生才能精彩无限。

目光如炬的王选,始终在头脑中酝酿着一场风暴:能否改造千年来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铅字印刷,告别铅与火,开启印刷革命?严谨求实的王选,在研究室里夜以继日,终使汉字照排系统问世。张桂梅,“不让一个孩子精神流浪”的誓言,绝非停留在个人的小情怀之中。她毅然选择扎根大山,行吟在贫瘠的大地和爱的荒原。每一次家访,每一次跋涉,有她足迹的地方,皆春暖花开。1800名农村女孩从此摆脱人生桎梏,眺望星辰大海,阻隔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正因为他们果敢决断,义无反顾,而后审时度势,不懈努力,才会到达无远弗届的远方。反之,那些空头理论家,骋于空想,结果只能是“梦里走过很多路,醒来却还在床上”。

先贤们决断、谋事的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大有裨益。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智慧,完善自我,将一生宏谋经纬绘成锦绣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赏析

作文以大量的观点句“警策立骨”,精警深刻,如“精于谋划,果断决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做果敢的勇者,努力成为睿智的行者,人生才能精彩无限”,让观点句前置,单独成段,臧否人物见解独到,醒目简洁。作文骨骼清奇,文脉清晰,在透彻分析史料基础上,缘事而发,宕开一笔,通过类比联想、典型例证,使作文贴近现实。从历史、经典中汲取智慧,用智慧诠释现实人生,对于立志、成才、谋事、成事具有普适意义。

学生习作

仁能善断,明不伤察

张晓燕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鉴古知今”主题读书会上,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三国风云变化,在曹操强势南下,进逼东吴之际,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周瑜力主抗曹后,孙权当机立断,联刘抗曹。我佩服诸葛亮的能言善辩,也佩服周瑜的胆略,但我最为佩服的,是孙权作为一名领导者,其察纳雅言的胸襟和善断的智慧。

《菜根谭》中有对君子的定义,其中我认为“仁能善断,明不伤察”一句,最能概括孙权。正是他的明智决断,让吴国在魏、蜀两国势不两立的情况下,纵横捭阖,机动灵活,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有主动听取他人之见的明智。人作为个体存在,一定要听取他人的意见,汲取对方的经验,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揆诸历史,齐王听取邹忌建议,广开言路,最终战胜于朝廷;孙权在仔细听取周瑜、鲁肃等人的意见后,冷静分析,作出了“联刘抗曹”的理智决定;唐太宗“以人为镜”,从谏如流,从而出现了名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看今朝,近代中國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并明智地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我们的政府仍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见,从谏如流,既能成就一人之才,亦能成就大国复兴。

要有把握时机、果断决定的勇气。看古代,凯撒大帝当断则断,毅然跨过卢比孔河,拉开了罗马帝国的辉煌序幕;项羽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却被逼退守垓下,只能发出“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感叹;观今朝,疫情之下,武汉顶着未知风险果断一夜封城,阻断了病毒蔓延的途径,保护了八方平安;苦熬六年未见起色的“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终于在去年人们对线上会议和教育的需求中崭露头角,果断、迅速地占据远程会议和教育的高地。审时度势,精准出手,果断决策,就会获得别人无法得到的机会。后人只赞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足智多谋,我却认为孙权的当机立断也是这场战事成功的重要原因。孙权既能三思而后行,又不拖泥带水,既善断又不草率,既果敢又不鲁莽,难怪一代枭雄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鉴古而知今,取长而补短。读史使人明智,先贤的智慧和品行不会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它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和借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该生深谙实用文体写作之道,开头、结尾入情入境,设想读书会真切场景,紧扣主题。主体部分例证丰富,切换自如。作文善于提炼警策句、观点句来统帅全段,如“要有主动听取他人之见的明智”“要有把握时机、果断决定的勇气”等点睛之笔,使作文内容集中,不蔓不枝。

猜你喜欢

周瑜作文同学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