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刍论
2021-07-25马彩红
马彩红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内涵;实施路径;成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80-02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索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握教学重点,将重心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进行论述。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些素质能力是构成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掌握各方面的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和教师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形成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扩大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应局限眼前的一些测试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从多方面设计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新课程改革也对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人文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审美素养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和落实这一要求,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有口语、阅读、交际和写作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生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有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实现自我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1.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好相应的教学方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课文了解更多知识,受到深刻的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并制定好教学方案。这是一首诗歌,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情感。教师可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确定教学基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为强化诗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寻找一些与父爱、母爱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进行课堂导入,营造课堂氛围,奠定课堂教学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探究欲望强烈,而语文教材内容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创设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每一本书都有好词、好句和精彩段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囫囵吞枣,没有细细品味,就会收获甚微。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细读、精读,并深入思考,还要让学生对好词、好句和精彩段落进行积累,提高语言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各种各样的书籍,教师要严格把关,确保学生所阅读的书籍符合核心价值观,避免一些低俗化的書籍进入课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学生心智不成熟、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将语文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就会特别沉闷,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进行探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吗?你们认识哪些植物?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培养了思维素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会探究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