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1-07-25马忠庆

成才之路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高中地理价值观

马忠庆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可从细化教学目标、营造课堂氛围、设计课堂问题、开展地理实践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66-02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指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综合思维是指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认知是指学生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细化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總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营造课堂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地理教学策略,营造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夏季,空调制冷时,扇叶片向上拨还是向下拨,才能让室内尽快制冷?为什么?有暖气的室内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室的暖气为什么要安装在位置比较低的地方?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由表象到实质、由认知到科学的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地理现象,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现象,研究成因,验证结论,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简易教具模拟公转。学生在桌子上用绳子做个圆圈,模拟地球的公转轨道,用一个台灯做太阳放在圆圈的中间,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按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模拟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纠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发现未知,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习能力不同、阅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有梯度,可遵循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水平,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洋流”的课堂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美国小男孩彼得在佛罗里达的海滩上捡到一个漂流瓶,瓶里有一封交友信,写信的人竟然是澳大利亚人。那么,这个瓶子是怎么从澳大利亚到达美国的呢?这个具有情境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寻找答案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高中地理价值观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