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读

2021-07-25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生育教育

2021年7月22日,河南郑州,暴雨导致市区一隧道严重积水,积水退去后被水淹的车辆露出,现场可以看到多辆车叠罗汉,目前该区域已经展开抽水作业,车辆救援已陆续展开。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据新华社7月20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决定》指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應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决定》提出,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管理制度基本完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著降低,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机制运转高效,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优生优育、幼有所育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家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决定》明确,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完善国家生命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决定》要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综合防治出生缺陷,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决定》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加强综合监管。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方面,《决定》指出,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结合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规范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决定》明确,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

教育部等

部署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意见》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共六大类20项。《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建设连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间的教育专网,提升学校网络质量,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感知网络安全威胁,过滤网络不良信息,提升信息化供应链水平,强化在线教育监管,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货币政策松紧搭配回归常态 

全球央行终将殊途同归

7月20日,7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市场一片竞猜中揭晓答案——继续按兵不动。本月的LPR报价算得上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市场分歧最大的一次,有机构问卷调查显示,预判1年期LPR会下调和认为维持不变的受访者几乎各占一半。市场预判的分歧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还是因为全面降准给市场带来超预期。尽管事后央行一再强调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但同时强调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给市场带来了LPR“降息”的想象空间。全面降准叠加中期借贷便利(MLF)、LPR操作维持不变,货币政策操作的松紧搭配利于纠偏市场对于货币环境再宽松的幻想,强化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稳健中性的市场共识。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如果说全面降准是前瞻性防范经济隐忧的话,那么降准落地后货币政策短期内宜静不宜动。鉴于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有较强的引导能力,降准在当今货币政策操作中具有了定向的特征,所以相比于利率变动,降准影响渠道更为单一,即便是全面降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贷资源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滴灌”。但政策利率变动以及由此波及的贷款利率变动,对各类贷款的影响是无差异化的,在当前中国仍面临一定物价上涨压力之际,利率下调无疑与控制通胀上行背道而驰。尽管美联储尚未正式启动收紧货币政策的动作,但已然在为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着手准备,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冲击实现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进程自然比其他国家来得也早。各国货币政策“步伐”虽有前有后,但回归常态是殊途同归。疫情对世界经济激起的涟漪正逐渐收敛,经济议题将再度聚焦结构性失衡挑战下的改革转型,而这显然不是靠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就能解决的。

猜你喜欢

生育教育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国家医保局:生育三孩费用纳入生育保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二胎来了生育保险你不可不知的10件事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